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考试卷(完整版)

上传人:_****候 文档编号:183673073 上传时间:2021-06-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考试卷(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考试卷(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考试卷(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考试卷(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考试卷(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考试卷(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考试卷(完整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考试卷(完整版)(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物质能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NaNO3、NaCl、KNO3、(NH4)2SO4BH2SO4、HCl、AgNO3、Na2SO4CKMnO4、CuCl2、Fe2(SO4)3、NaNO3DK2SO4、NaCl、K2CO3、NaOH2、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B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C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

2、空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3、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且不变质的是()A烧碱B浓硫酸C浓盐酸D生石灰4、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B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C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D氢气和液氢都可以作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5、下列关于水净化过程中常用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C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成淡水D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6、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

3、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AC、CO、CO2BH2O2、H2O、O2CKOH、K2CO3、KNO3DFe2O3、FeCl3、Fe(OH)37、在“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实施中,代表中国智造的高铁走在了前列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石墨电刷没有用到石墨的性质是()A稳定性B滑腻感C还原性D导电性8、某工地发生多人食物中毒,经化验为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所致。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A4B3C2D59、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下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

4、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10、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N2BNO2CNH3DSO211、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A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B硫在氧气中

5、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13、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4、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3.2g氧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3.0gB该化合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1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15、用“W”型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处红

6、棕色粉末变为黑色Ba处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CO,后停止加热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16、现有甲、乙、丙、丁四种颗粒大小相同的金属,分别投入相同的稀硫酸中,只有甲、乙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甲产生气泡较快;再把丙和丁投入相同的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丁没有变化。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甲乙丁丙 B丁乙丙甲C甲乙丙丁 D乙甲丁丙17、某同学欲从量筒中倒出部分液体,他先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4ml,则他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A等于16mlB大于16mlC小于16mlD

7、不能确定18、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19、下列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火烧赤壁B刻舟求剑C司马光砸缸 D铁杵磨成针20、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氦原子_。(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3)高锰酸钾中含有的阴离子_。(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2

8、、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n=3,则m=_,该粒子的名称是_;(2)若该粒子为电中性,则n的最大值为_;(3)若m=12,则该粒子对应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_ (得到或失去X个电子);(4)若m=17,且该粒子为食盐的一种组成微粒,则该粒子的化学符号为_。3、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原子的种类物质的组成分子的种类,肯定不会改变的是_;肯定会改变的是_;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的是_。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

9、纱布条。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图2实验中用 _ (填仪器名称)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观察到 _ (填“ba”或“bc”)段纱布条变成红色。(2)图1丙装置的作用是 _ 。 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 _ 。与图1实验相比,改进后图2实验的优点是 _ 。(3)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可观察到纱布条变红的速率变 _ (填“快”或“慢”),请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 _ 。2、下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的一种仪器名称_。(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

10、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连接好仪器装置,在装入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_;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理由是_,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该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4)装置B和C都能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C相对装置B的优点是_。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到化学实验室,用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来制备氢气。同学们取了3g纯铝片和40g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铝片有剩余,称得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42.7g。试计算:(1)生成氢气的质量是_g;(2)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

11、溶质质量分数为_。(提示:2Al+2NaOH+2H2O2NaAlO2+3H2)2、为测定某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150g CuSO4溶液,平均分为三份,每份样品均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请计算:实验1实验2实验3样品质量/g505050NaOH溶液质量/g204060m/g42.4544.944.9(1)50g CuSO4溶液完全反应时,所得沉淀的质量为_g。(2)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D2、C3、C4、A5、A6、C7、C8、B9、D10、B11、D12、B13、A14、C15、B16、C17、C18、B19、A20、B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2He H2O Al2O3 2、13 铝原子 8 失去2个电子 Cl- 3、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胶头滴管(写“滴管”也得分) ba 对比实验 在不断的运动 节省药品,防止污染空气等 慢 温度越低,分子运动速率越慢(或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酒精灯(或试管、铁架台) A 气密性 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正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1)0.3;(2)10%2、(1)4.9;(2)16%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