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练习集附参考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367185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2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练习集附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练习集附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练习集附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练习集附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练习集附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练习集附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练习集附参考答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练习集附参考答案目 录一 湖心亭看雪与满井游记练习二 湖心亭看雪与江 雪练习三 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练习四 五柳先生传与醉翁亭记练习五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练习六 岳阳楼记与小石潭记练习七 小石潭记与与朱元思书练习八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九 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练习十 送东阳马生序与孙权劝学练习十一 饮酒与爱莲说练习十二 桃花源记与结庐在人境练习十三 三峡与与朱元思书练习十四 爱莲说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十五 与朱元思书与桃花源记练习十六 桃花源记与岳阳楼记十七 岳阳楼记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十八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十九 江城子密州出猎与记承天寺夜游练

2、习二十 记承天寺夜游与湖心亭看雪练习二十一小石潭记与记承天寺夜游练习二十二三峡与岳阳楼记练习二十三爱莲说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二十四陋室铭与爱莲说对比阅读二十五爱莲说与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二十六三峡与湖心亭看雪练习二十七钱塘湖春行与满井游记练习二十八童趣与送东阳马生序练习二十九岳阳楼记与爱莲说练习三十小石潭记与大道之行也练习三十一钱塘湖春行与满井游记练习三十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送东阳马生序练习三十三鱼我所欲也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三十四唐雎不辱使命与公输练习三十五出师表与隆中对练习一、湖心亭看雪与满井游记练习2(甲)湖心亭看雪 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

3、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满井游记 袁宏道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

4、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客 此 (2) 是 日, 更定矣 (3)冻风时作, 作 则飞砂走砾 (4)而此地 适 与余近2、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 湖中人/

5、 鸟声俱绝 B. 余/ 强饮三大白而别 C.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4、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 的特点。5.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参考答案:1(1)客居 (2)这(3)起,兴起 (4)刚好,恰巧 2A 3(1)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2)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

6、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 4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 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乍暖还寒) 5答案要点:甲文 (1)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 (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乙文(1)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怀。(2)表现作者淡泊名利,注重亲近大自然的愉悦心情。(3)表现了作者对都市官场生活的厌倦之3情。(4)表现了作者不因官小职闲而懊丧,反而庆幸自己有游乐时间的达观个性。二湖心亭看雪与江 雪练习【甲】 江 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说笠翁, 独钓寒江雪。【

7、乙】 湖心亭看雪 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是日更定 莫衷一是 B、更有痴似相公者 更深夜色半人家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D、湖中焉得更有

8、此人 且焉置土石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 3、【乙】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4、(1)从【甲】诗“独钓寒江雪”和【乙】文中“ 独往湖心亭看雪 ”中的“ 独”字,可以看出试问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2)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5、以上诗文都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但描写手法和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用烘托的手法,景为人设,描画出一个独钓江雪的渔翁形象。B、【 乙】文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C、【 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

9、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D、【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答案:1、D; 2、译文: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必须直译); 3、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 4、(1)诗、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2)、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D。4三 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练习【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10、,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2翻译下面句子。

11、(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4 【甲】 【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参考答案:1 (1) “全”或 “都” (2) “不要说”或“更不必说” (3)钓鱼 2 (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3世外桃源 与民同乐 4共同之处:人民生活安逸。民风淳朴。人与人和乐相处。四 五柳先生传与醉翁亭记练习(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

12、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节选自五柳先生传)(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大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13、5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性嗜酒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4)饮少辄醉2翻译下列句子。(1)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2)环滁皆山也。 3用选段中的语句回答以下问题。(1)五柳先生传中直接表现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两句话是_(2)醉翁亭记中描述醉翁亭形态及位置的句子是_4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1)“五柳先生”饮酒_(2)“醉翁”饮酒_5上述两个选段中都有一个成语一直沿用到今天。出自五柳先生传中的成语是_,该文的作者是_;出自醉翁亭记中的成语是_,该文的作者是_。参考答案:1 (1)处所、地方 (2)爱好,喜欢(3)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4、(4)就 2 (1) 忘却 (荣辱)得失,凭这些过完自己的一生。 (2)环绕着滁州城的全都是山。 (或:滁州城四周都是山)3(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五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练习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