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水寻根记--血浓于水亲情绵长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366923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吉水寻根记--血浓于水亲情绵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西吉水寻根记--血浓于水亲情绵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西吉水寻根记--血浓于水亲情绵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西吉水寻根记--血浓于水亲情绵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西吉水寻根记--血浓于水亲情绵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吉水寻根记--血浓于水亲情绵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吉水寻根记--血浓于水亲情绵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吉水寻根记-血浓于水 亲情绵长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亲情的认知愈加浓烈,愈显重要。二十多年来,有一件事让我久久不能放下。小时候,常听父亲讲爷爷奶奶的艰苦岁月,偶 尔也讲到先祖的片言只语,知道老祖先是 600 多年前从江西吉水迁来的,先祖中也不乏名人志仕,从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20岁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忙于事业和生活。偶翻族谱,因看不太懂,也就阁置。三十而立,下 乡任职,奉献青春和 热 血。四十,事业略成, 闲暇之余,翻阅家谱,方知谱中知识如此广泛,文化如此丰厚。年近不获,心境更宽,唯族 谱中“谱末後之览者,谅有以鉴予之苦衷也,若族有贤智者,出不惮吉水之远,即本源而上溯之,是又吾之厚望也”。“

2、吾族以诗书起家,惟期后世子孙奋志芸窗,绍前烈而光宗族,以副吾区区之意焉,斯幸耳是为序”的先祖遗愿时常萦绕于耳。为了寻根,上祖曾先后三次联系吉水宗亲或亲赴吉水寻访,但因种种因素限制,谱载不清。所谓长沙定王之后裔无从证实。作为先祖裔孙,此事不清,乃根源不明。每每祭祖之时 ,总感憾疚。为秉承先志,两年多来,根据族谱记载的“始祖考讳洞仙公,公世居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五十三都紫溪村杨家桥”、“至江西吉水五十三都九峰故里,访晤德材贤品奇品诸族人请将老谱检出得悉始祖洞仙公为虎溪派二十五世郁达公之次子,长子洞俊,俊公后裔仍居九峰故里一带,耕读传 家,亦足先德之厚, 虽千百年而未艾也,余深愧不文未能善述”的信息,多

3、少个不眠之夜,查遍刘氏网站,通过发函、发贴,联系吉安、吉水十多个市县乡的有关单位和部门均无果,五十三都、紫溪村、杨家桥、九峰等老地名更是无从查起。今年六月初,在吉水县委办公室有关领导和吉水县政府网“老棚友”(包括部分网友)的邦助和支持下,通过他 们提供的资料,结合族谱的记载信息,最后圈定文峰镇炉村方圆十公里就是当年的吉水县五十三都。新屋下就是 1922 年曾祖刘子斌和叔祖刘泽普曾经访根问祖的地方,而炉村董富刘氏与我祖也有必然的血缘关系,其东南十公里左右富滩镇的古富就是当年的虎溪。七月二十二日,我及时把查访重点和圈定的旧葛山乡地图电传至吉水,并拜托吉水县委办两位领导前去协接查访。果然,于八月六日

4、收到了他们从吉水文峰炉村发来的喜讯。之后,经与炉村妇女主任黄金香(宗亲刘详华的妻子)联系,敲定了具体的出访日期。2008 年 9 月 30 日,我和二叔自乾、侄儿少军及妻子袁英一行四人,从信阳出发经京九线,踏上了南下江西的火车,当夜十一点多到达吉安。安顿后, 爷孙 三人还品尝了吉安小吃。10 月 1 日,阳光明媚,风清气爽。上午九点,吉水县委办来人亲自到吉安市来接我们,上午十点半至吉水县委,县委办一位领导热情接待了我们,寒暄后,我 们在他们的引导下,驱车前往城关文峰镇的炉村。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有讲究的,途经旧葛山乡拐弯处时,我寻问进村都有哪些规矩,有经验的的县委办领导一一给予了指点,我们随即购买

5、了香炮烛等物品,经“村村通”公路很快到达炉村村部。这时,县委办领导指着右前方不远的村庄对我说:“这儿就是你们要找的地方”。放眼望去,这个自然村座落在四面环山的一个盆地的中央,村西有一条小河流过,村里房屋绝大部分都是徽派建筑,坐北朝南,前后六排,掩映在村边的树林里。前行右拐不足一公里,经过一片稻田即到达目的地炉村的新屋下自然村。早已等候在村口的几位宗亲便热情的迎了上来,简单的介绍后,便来到村妇女主任黄金香的家。尚未进门,宗亲们 便燃响了表示欢迎的鞭炮。坐定后,边品茶边简介了几年来的寻根情况,族长刘贵节、刘义节、 组长刘 详美和刘详华、刘详文等宗亲听后颇感不易。此时,已是中午十二点半,宗亲们要带我

6、们到祠堂去,刚到祠堂前宗 亲们又燃响了鞭炮,祠堂里随即擂响了堂鼓,更让我吃惊的是,当踏进大门时,就见祠堂里已聚集了五十多位宗亲,他们有的洗菜,有的做饭。原来他们知道我们今天要来,头天已杀了一头猪,做了 认真的准备。宗亲们见我们进来,象见到久别的亲人,一下子围了上来,我们互相握手问候。此刻,就象当年会师的“红军”,历经“千难万险”,终于会合了,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然后,我借此机会,把我所知的先祖和信阳(鄳城)灵山刘氏的繁衍、发展情况和近年来寻根问祖情况向宗亲们作了简单介绍,大家听后更增添了几分亲情。之后,族长指导我们祭拜先祖,燃响了双方准备的炮竹。事毕,大家坐下来叙起宗谊。借机我浏览了一下祠堂,

7、原来祠堂位于村南头第二排房的中间,坐北朝南,是由前后各三间大房组成的一个正方形四合院,堂中有四根木柱子支撑的天井院,院中有一个用青石扣起的聚水池,池中间有一块条石供人通过,整个祠堂有一层半楼高,祠堂神龛上方悬挂着两面刘氏千年联修红花贺幅,上书“嵩华昌盛”、“沛丰一枝”。神龛后的墙壁上嵌挂着“安仁堂”的牌匾,祠堂中部北堂柱上下两根横梁间悬挂着九峰公的“举人”和公的“进仕”两块牌匾。祠堂两侧各有一排四张长方形的固定餐桌,板凳也是四周连体固定的。我猜想这种设计肯定有其深刻喻意的。祠堂大门头上嵌着“刘氏宗祠”四个字,门前有一片 30 米见方的小广场。总之,这种造型可能是江南祠堂构建的普遍风格。说话间,

8、午餐已好, 请来县委办领导,我们即入席了。这里酒席打桌也有讲究,祠堂上前方摆了两张方桌,左右两侧各上了三桌,两位族长分坐主次席,我们依次而坐,这算是殊荣了,因为按谱排,这里辈份最高的比我长六辈,最小的也比我长两辈。桌上是可口的农家菜,每道菜每桌都是双份,很丰盛。酒是本地产的米酒,装在清式的大酒坛里,用竹舀子舀进碗里饮用。酒过三巡之后,热情的宗亲们开始轮流敬酒,辛好县委办领导提示我每次喝一点,否则,我早就晕堂了。吃完午饭已是下午两点,我们随即邀请宗亲们在祠堂前合影留念。返到主任家稍事休息后,又与 20 多位宗亲们一道到村南 1 公里多外的小山丘上去祭祖,祭毕即返到义节族长的家去对谱。我们把带来的

9、信阳(鄳城)刘氏宗谱的一修谱序“吾中州汝南鄳城一族本,长沙定王之裔传至。始祖洞仙公,与其從兄弟洞仁、洞位、洞俊诸公,世居吴西吉水县五十三都。洞仙公子澄轰公,明洪武初奉母氏张太夫人应诏来罗,于今五百余年矣。”念给宗贤们听。宗 亲钦品、品榆(1990 年吉水十二次修谱人)也打开虎溪刘氏族谱,找到了嘉庆三年(1798 年)陈会晃撰:恕公官巷房重修谱序载“恕公(应是伶公)二十五世孙郁达公复自芙蓉山下徒居炉村官巷,生二子:洞俊、洞仙。洞俊生一子 顺,洞仙生一子澄轰,由官巷徒河南汝宁府罗山”。查沛丰郡发公传下苍公系下世系图和嵩华(虎溪)刘氏千禧续谱序(沛丰郡长沙定王位下湖广侯安成侯世系谱)所载,大始祖源明

10、至定王刘发共 78 世基本吻合。而长沙定王刘发的次子安成侯刘苍之裔孙刘茀禄(生子三:长子刘义,三子刘致)的次子刘伶的记载也较详细。同时,虎溪刘氏族谱以刘伶为一世祖,刘嵩为二世祖,在原苦富(虎溪)创立了孝敬堂。嵩公三子刘恕后裔多住今炉村。伶公二十四世孙刘均敏生子三,长子刘郁安,三子刘郁遂,次子刘郁达从芙蓉山徒居炉村官巷,建立了官巷房,创立了宏远堂。郁达公生子二,长子刘洞俊生子一刘顺(生子三,长子刘资才创立了资才堂,后裔住今炉村茶山,次子刘资恕,三子刘资德住今炉村新屋下,创立了安仁堂);郁达公次子刘洞仙可能殁于炉村,生一子刘澄轰,即鄳刘一世祖,创立了信阳宝纶堂。此外,宗亲们还介绍说,炉村长辈中有贤

11、品、奇品其人, 1922 年从罗山来访祖的两位宗亲是骑马来的。而 1798 年(嘉庆三年)陈会晃撰: 恕公官巷房重修谱序对信阳罗山房 480 多年来后裔仕任情况记述也很详细。由此可见信阳刘氏宗谱的记载是真实准确的。啊!终于找到了,这里就是我们先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由于本村只有一套新谱,不便带走。经宗亲们同意后,我即拍摄了吉水谱的关键章节。此时已是下午五点多,我们便要告辞了,宗亲们说什么也不让走,原来宗亲们早已备好了晚餐。晚餐在祠堂里开了七桌,吃过晚饭已是七点多了,这时又有一位中年女宗亲象中午一样提了半箩筐桔子让我们品尝。十月的夜晚,屋外夜色很黑,屋内灯火通明,宗情融融。要走了,出了祠堂大门,我

12、们一一与宗亲们握别。上车前,我把带来的礼物信阳毛尖分别赠给了两位族长,以表达谢意!宗亲们燃响了送行的炮竹。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打开车窗抱拳致谢,告别了依依不舍的宗亲们,离开了新屋下。小车缓慢前行,我的思绪却难以平静。是啊,600 多年了,由于历史的变迁,多少战乱,多少遗弃,多少天灾,多少人祸,多少乡愁, 还有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结,都像过眼烟云。而相聚时的亲情,离别时的眷恋,令人终生难忘。我作不出刘邦的大风歌,而轻声哼起了由感而发的寻根呤: “同根生兮热血扬,寻本溯源兮归故乡。汉刘裔孙兮拓四方! ”吉水县委办领导一直把我们送到吉安的宾馆,才驱车返回。之后几天,我们一行四人又借机游览了革命圣地井

13、冈山和避暑胜地庐山,10 月 6 日返回信阳。此行解决了五个问题:一是信阳(鄳城)灵山刘氏系江西吉水虎溪刘氏的支系,是汉景帝七子长沙定王刘发次子安成侯苍公之后裔。二是鄳刘迁始祖刘洞仙是吉水虎溪派伶公系二十五世孙郁达公的次子,一世祖刘澄轰于明洪武初奉母氏张太夫人应诏来罗逐籍的记载是正确的。三是虽不能找到五十三都紫溪村杨家桥的准确位置,但炉村新屋下方圆十公里就是其准确定位;“九峰故里”就是新屋下;吉水文峰镇炉村就是信阳鄳刘的祖籍地。四是 600 多年来鄳刘裔孙一直与祖籍地宗亲保持着断断续续的联系。吉水虎溪谱嘉庆三年(1798 年)陈会晃撰: 恕公官巷房重修谱序对信阳罗山房 480 多年来后裔仕任情

14、况的详细记述和信阳一修谱康熙辛亥(1671 年)九世祖刘梦兴作序载: “ 梦兴公司理衡阳,地近江右,说安福年家颜君为访吉水宗族,遂持有前代族谱刻本,来衡者余不肖细加披阅,知我系出自长沙定王,而明初有洞仁、洞位、洞俊诸名,其为洞仙公昆弟无疑,惜其谱亦间有残阙,”及民国十二年(1923 年)二修续修谱序十五世孙刘子斌撰: “至江西吉水五十三都九峰故里,访晤德材贤品奇品诸族人请将老谱检出得悉始祖洞仙公为虎溪派二十五世郁达公之次子,长子洞俊,俊公后裔仍居九峰故里一带,耕读传家,亦足先德之厚,虽千百年而未艾也,余深愧不文未能善述”足以说明此问题。所憾的是均未善述郁达公至长沙定王之世系。五是建立了联系,祭

15、拜了先祖,增进了宗亲之间的亲情和友谊。此行让我突出的感受到:1.从吉水农村的祥和发展,更看到中国的太平盛世,是国之大幸,族之大幸。2.吉水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民风淳朴, 加上吉水干部的扎实作风, 为祖籍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3.祖籍宗亲们的尊祖敬祖情怀,更启迪我们广大汉刘裔孙,为继承先祖宏德,弘扬汉刘文化,发展宗亲事业, 振兴地方经济,为复兴中华,做出应有贡献增添了信心和决心。总之,吉水之行足补先祖遗愿,也终于圆了我的寻根溯源之梦。我想,时逢太平盛世,政策英明, 宗族的和睦,必将促进社会的和谐, 只有祖国的振兴富强,才有宗族的繁荣昌盛。我相信,宗亲事业的发展, 必将凝聚族力,作为汉刘裔孙,也必将与其他姓氏家族一道为复兴中华, 谱写中 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新篇章作出更大的奉献。在此,我再一次对吉水县委办领导和吉水县政府网“老棚友”的重视、支持、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借此撰文以供广大寻根者借鉴。河南信阳刘明亮(2008 年 12 月 6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