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366533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 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 十年,究 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 并加礼辟 ,伯珍 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萇 隐处也。二年,伯珍移居之。 门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家甚贫窭 兄弟四人皆白首相 对时人呼为四皓 。建武四年,卒,年八十四。受 业生凡千余人。 (选自南史卷七十六,有删节)【注释】 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与下文的“吴郡顾欢”都是地名人名。 辟:征召(为官

2、) 。龙丘萇:人名。窭:贫穷。18.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 分)家 甚 贫 窭 兄 弟 四 人 皆 白 首 相 对 时 人 呼 为 四 皓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 )(1)伯珍少孤贫( )(2)学书无纸( ) (3)山水暴出 ( ) (4)建武四年,卒(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21.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2 分)(二)乐羊子妻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 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

3、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 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出自后汉书列女传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 分)(1)以污其行乎( ) (2)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 (3)累寸不已( ) (4)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 分)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10.用现代汉语翻译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5 分) (1)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3 分) (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2 分) 11.文中乐羊子妻告诉乐羊子哪两个道理?对乐羊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 分) 道理:影响:(三)游大林寺(白居易.唐)余与河南元集虚辈,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

5、,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日:“此地实匡庐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寞无继者。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注释元集虚:唐代隐士,隐居庐山,善文会乐,与向居易交情甚好。历:经过。穷远:十分僻远。于是:在这里。聚落:村落,村庄。别造:别外来到。造,到访。口号:随口吟诗。芳菲:花草,此处泛指百花。长恨:常恨。 (11)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分别指唐代比部郎中萧存、户部郎中魏弘简、右补阙李渤三人。李渤,苏轼石钟山记一文中曾提及。 (12)匡庐:庐山。相传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隐居

6、庐山,故有此说。 (13)曾:还。 (14)迨:至,到。 (15)垂:将近。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 分)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1)华( ) (2)既而(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 分)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12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 (2 分)13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 分(四)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 ”为诸生,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 。监司大

7、骇,延之校书,预刊落 以试悦。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学士丘濬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 之,曰:“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 ”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与若期,三日后来,渎 则不来矣。 ”使者恚,欲收悦,缘濬故,不果。三日来见,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使者下阶谢,乃已。所著书,颇行于世。 (选自明史 ,有删节)【注】刊落:削除,删去。衔:怨恨。渎:轻慢。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4 分)监司大骇,延之校书( ) 益两使促之 ( )使者恚,欲收悦 ( ) 使者下阶谢,乃已( )11.下列句中“以”字的

8、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例句:预刊落以试悦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 B.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12.翻译下列句子。 (6 分)悦不迎,岂有恙乎?13.桑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3 分)(五)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

9、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山东 【乙】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贤俊于岩穴。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辟命:征兆、任命。仄陋:指地位底下的人。岩穴:指隐士。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蔡洪为三国时

10、吾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孟津之河:黄河。盈握之璧: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何必常处:何必一定产生在固定的地方呢?苗裔:后裔、后代。山东省平邑县兴 16.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汉 室 倾 颓 奸 臣 窃 命 主 上 蒙 尘 1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每自比于管仲。 采贤俊于岩穴。 B.先主器之。 君吴、楚之士。C.而智术浅短。 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D. 将军岂愿见之乎。 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18.解释句中加点词。凡三往,乃见。 ( ) 先主遂诣亮。 ( )欲信大义于天下。 ( ) 昔武王伐纣。 ( )19.翻译【甲】文中画线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

11、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20.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在诸葛亮出场之前,先对其进行了侧门描写。B.“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 ”用了对比的写法,就像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是一个判断句。D.“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 ”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21.刘备为求贤而 (填一成语) ,由此可知,在对才人的认知上他与蔡洪是有共识的。蔡洪的主要观点是 。由此我们进一步想到了舜发于 ,傅说举于 ,还有“举于海 ”的 , “举于市”的 。(六)【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

12、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 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岁满不持一砚归。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拯性峭直 ,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

13、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注释】缘贡:趁着进项的机会。才足贡数:仅仅满足进项数量。峭直:严厉刚直。10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4)平居无私书 C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 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 )B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故人、亲党皆绝之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D奉命于危难之间 谨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12翻译。(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13阅读【甲】 【乙】两文,回答问题。(1) 【甲】文第二段主要追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2)两文同述为政与做人之道。诸葛亮建议后主要 。包拯告诫后世子孙要 。 (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回答)(3)请用【甲】文中一个词语(短语)概括包拯这个人物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