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21年6月《课程与教学论》(1157)机考题2答案

上传人:you7****5932 文档编号:183664208 上传时间:2021-06-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21年6月《课程与教学论》(1157)机考题2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西南大学21年6月《课程与教学论》(1157)机考题2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21年6月《课程与教学论》(1157)机考题2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大学21年6月《课程与教学论》(1157)机考题2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课程名称【编号】:(1157)课程与教学论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道题4.0分,共40.0分)1.教学目标设计的过程一般不包括(B )。A.分析目标B.组织目标C.表述目标D.确定目标取向2.课程资源开发对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方面不包括(B )。A.促进教师的精神、观念成长B.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C.有助于教师的技能发展D.有助于教师的知识更新3.课程与教学变革的特点不包括(D )。A.创新性B.协调性C.教育性D.发展性4.加涅认为学习的结果,即教学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其中不属于其所提到的能力的是( B)。A.认知策略

2、B.情感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5.以下不属于我国影响较大的教学方法界说的是(A )。A.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B.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采用的相互作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C.教学方法教师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D.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6.以下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颁布的教育文件是(D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D.ABC都是7.以下属于对教师课堂教学组织与方法的评价为(B )。A.包含对教学目标的评价B.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C.教师对教学内容所作的补充D.教师教学道

3、德意识是否强烈8.属于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态度的课堂管理类型为(A )。A.积极的课堂管理B.预防性管理C.专制型D.微观课堂管理9.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具体内容不包含(B )。A.学生个性的发展B.情商的高低C.社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D.知识与能力的获得10.斯巴达教育是把培养(A )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A.尚武精神B.雄辩术C.演说家D.宗教思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道题3.0分,共24.0分)1. 是在“有”的基础上进行的活动,即在已经确定了设置哪些课程的基础上制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答案:课程目标的制定2. 在教育研究中,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比较复杂,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课程

4、与教学的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概括起来主要有 、大课程观、 、相互作用观和整合观。答案:大教学观 相互独立观3. 是指在课程与教学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访谈、问卷、个案分析等方式,搜集体现课程与教学现象的资料,从而对课程与教学的现状做出客观描述和科学阐释,并提出具体建议的一整套方法。答案: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调查研究法4. 对课程与教学的量化研究最为典型的分类是 和 。答案:融合课程、广域课程5. 教科书内容的生活化是指教科书内容在组织的过程中要遵循 原则,将教材内容与社会实践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机联系起来。答案:生活化6. 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颁布并实行的全国性新学制。答案:癸卯学制7. 在

5、课程领导中,教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需要真正参与到课程领导中去,发挥自身的作用去推动课程领导的顺利进行,而这对教师的 和 提出了新的要求。答案:课程观念 专业素养8.教学模式具有操作性、 、 、变革性的特点。答案:整体性 简约性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道题10.0分,共20.0分)1. 简述教学的基本环节。答案:(1)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编写教案。(2)上课: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表达清晰易懂、组织良好、积极性高。(3)布置课外作业。(4)课堂教学效果测评。2. 简述西方学者对课程价值理论的探讨主要关注的问题。答案:斯宾塞认为为人类的种种活动做准备的最有价值

6、的知识是科学知识,在学校课程中自然科学知识应占最重要的位置。主张依据人类生活的五种主要活动组织课程,即:依据人类维护个人的生命和健康的活动,设置生理学和解剖学课程;依据生产活动,设置读、写、算以及逻辑学、几何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等课程;依据教养子女的活动,设置心理学、教育学课程;依据调节自己行为的活动,设置历史、社会学等课程;依据闲暇、娱乐的活动,设置了解和欣赏自然、文化、艺术知识的课程。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提出,编制课程应以人类“客观的文化遗产”科学为基础,以发展人的“多方面的兴趣”为轴心,设置行营的学科。他认为人的兴趣主要有六个方面,并由此开设六类课程:了解事物是什么的兴趣,即

7、经验兴趣,相应地开设自然、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思考事物为什么的兴趣,即思辨兴趣,相应地开设数学、逻辑学、文法学课程;审美兴趣,开设文学、绘画、音乐等课程;同情兴趣,开设语言课程;社会学兴趣,开设公民、历史、政治、法律等课程;宗教兴趣,开设神学课程。30年代美国要素主义认为:人类文化遗产中有“一种知识的基本核心”,即共同的、不变的文化要素,包括各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传统的态度、理想。强调以学科为中心,主张恢复各门学科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严格按照逻辑系统编写教材。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道题16.0分,共16.0分)1. 阐述课程开发的主要层次及其之间的关系。答案:(1)课程开发的主要

8、层次为国家课程开发、地方课程开发和校本课程开发。 (2)三类课程开发关系密切,国家课程开发是基础,地方课程开发是中介,校本课程开发是具体落实,在这三级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首先,国家课程开发作为总体开发要考虑全局性、基本性、基础性和指导性。其次,地方课程要处理好国家课程标准与地方课程方案的关系,在反映国家课程标准对学生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要结合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特点,突出基本性、现实性与地域性相结合的特点。再次,校本课程开发既要处理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又要突出学校发展的特色、学生发展的个性和特殊性,还要充分发挥学校固有文化的教育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