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产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与下游产业(DOC34页)

上传人:4219****0hu 文档编号:183660715 上传时间:2021-06-10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铁产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与下游产业(DOC3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钢铁产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与下游产业(DOC3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钢铁产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与下游产业(DOC3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钢铁产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与下游产业(DOC34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钢铁产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与下游产业(DOC34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铁产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与下游产业(DOC3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铁产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与下游产业(DOC34页)(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钢铁产业外部环境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中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钢铁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与环境,对研究和提出新阶段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的思路与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我国钢铁产业的影响1.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制造业转移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步伐不断加快。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公司、大企业的兼并、购并、强强联合的全球化浪潮此起彼伏;二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在发展自身主导优势产业的同时,主动向海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转移非核心产业。目前

2、,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轻加工组装业已基本结束,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重点已经转到比较复杂的成熟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工序和非核心技术的零部件或配套产品。由于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向我国转移石化、钢铁、汽车、有色金属、装备制造、船舶、纺织等制造业的步伐日益加快。同时,我国各地区承接与吸收这种产业转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制造业转移,将对以钢铁为主的原材料工业以及装备制造业产生较大的刺激和市场拉动。因此,钢铁产业应从“全球视野、超前思维”的高度,把握制造业转移给本产业

3、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促进钢铁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2.国际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从世界范围内看,钢铁工业存在生产能力过剩、国际钢铁市场供大于求的问题,在发达工业国家,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对钢铁工业发展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强。为了缓解上述矛盾,一方面,美国、日本、欧洲以至韩国加快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钢铁工业的进程。近几年来,由于我国钢材消费量大,需求旺盛,加之许多地方政府对外资提供减免税收、土地批租、七通一平等优惠政策,因而中国成为国际钢铁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如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世界著名大型钢铁企业韩国浦项钢铁公司在中国已投资建立8家合资的钢铁企业,钢材生产能力已经超过100万吨;另一方面,欧

4、、美、日等国的钢铁企业联合、兼并重组浪潮此起彼伏。国际钢铁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正在和将要对我国钢铁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首先,外国钢铁企业进入中国,在给带来资金和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的同时,也会加剧国内钢铁市场竞争,一定程度上压缩国内钢铁企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其次,由于我国钢铁产业尚未建立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国际钢铁产业向中国的转移,不可避免地造成投资的分散化和布局不合理,影响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的提高;第三,国际上大型钢铁企业的联合、兼并重组,将影响到我国钢铁产业的组织结构变化。为了最大可能影响和主导国际钢铁产业发展,世界上著名钢铁企业通过联合与兼并,进一步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国内钢铁企业如果不

5、加快联合与兼并重组的步伐,将难以适应国际钢铁市场上少数寡头垄断竞争的发展潮流。二、国内经济社会环境变化对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影响1.中国宏观经济走向对钢铁产业发展的影响(1)我国国民经济具有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条件与潜力中国经济历经近20年年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后,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年均增长速度逐步下降到7%8%。但中国尚处于工业化中期,仍属于经济起飞的快速增长阶段,从一些长期起作用的基本因素看,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可以有所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有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6、并把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我国今后经济增长速度平均达到7.2%。二是拥有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无论农村和城市,从基础设施到制造业、服务业,都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即使在国际市场环境不利时仍可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凭借发挥国内市场潜力,尽可能吸引外资,就能保持国民经济较快增长。三是能保持高水平的资金供给能力。目前中国社会总储蓄率高达40%左右,预计本世纪前期仍将保持35%以上的储蓄率。我国全社会投资资金的80%以上来源于国内储蓄。只要国内储蓄顺利转化为有效投资,加之有效地利用外资,保持

7、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资金是有保证的。四是结构调整可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距,利用这种地区差异,适当地交替运用非均衡发展与均衡发展战略,在结构优化升级中实现产业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梯次转移,使城乡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在不同产业层次上发挥动态比较优势,将换来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巨大空间。目前,我国提出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与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必将为我国今后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活力。(2)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将促进钢铁产业较快发展钢铁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存在密切关联性。一方面,钢铁产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钢铁作为重要的金属结构材料,

8、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其重要地位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动摇;另一方面,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为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国际上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在国内生产总值保持4%以上的增长速度时,钢铁消费需求与国民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我国钢产量从1996年的1亿吨增长到2002年的1.82亿吨,消费量从1996年的0.97亿吨增加到2002年的1.96亿吨,这是市场需求拉动的结果,是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必然。展望未来,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经济总量扩张的空间巨大,因而对钢铁的需求依然比较旺盛。所以,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促进钢铁产业较快发展。2.产业结

9、构调整与升级对我国钢铁产业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内容和核心,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目前以至今后一段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主要内容与特点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出现了加速推进的迹象。自2002年以来,各地都把推进工业化作为今后社会经济发展重点,并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化工业加快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快速增长,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出现减速趋势。随着我国工业化步伐加快以及新一轮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将对以钢铁为主的原材料工业产生较大的刺激和市场拉动。3.环境保护因素对钢铁产业发展的影响目前,世界各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

10、要求日益提高,并通过法律法规及政策手段限制污染物排放,尤其是工业污染物排放。近些年来,我国从政府决策部门到普通百姓,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加强;国家制订并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关部门对工业领域的污染物排放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所有工业部门中,钢铁工业的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因此,我国钢铁产业发展越来越受到环境保护因素的影响和制约。(1)面临的主要环保形势与压力总体而言,在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加剧,工业污染物排放必然增加,导致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压力很大。因此,国家将不断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力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家制订更为严格的污染物控制标

11、准。为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在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中,确定国家“十五”环境保护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须在“九五”末,即2000年排放总量基础上减少10%,并同时规定了“十五”期间全国主要工业污染物控制指标,如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450万吨,烟尘排放量控制在850万吨,粉尘排放量控制在900万吨等。第二,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新的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2003年7月1日,原国家发展委员会、财政部、环保总局等部门共同颁布的管理办法开始正式实施。该管理办法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重点,扩大了收费范围,大幅度提高了排污收费标准,同时加强了对排污收费的管理措施。据测算,实行管理办法后,因

12、地区差异,钢铁企业每年需交纳的排污费将由目前的110元/吨钢将逐年递增到10100元/吨钢。第三,国家确定重点环境控制区,加大环境监测与治理力度。我国把“两控区”作为重点环境控制区。所谓“两控区”是指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包括四个直辖市、21个省会城市、175个地级以上城市和地区,面积约109平方公里,其GDP占全国GDP的67%左右,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两控区”环境保护的压力也非常大。一方面,“两控区”的人口集中,大型及大中型城市非常多,因而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较高;另一方面,“两控区”工业发达,工业污染相对严重。2000年,该地区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346.4万吨,约占全国的6

13、0%。因此,今后国家仍将加大对“两控区”环境监测与治理的力度。而我国重要钢铁企业基本上地处“两控区”内。(2)未来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受环保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钢铁产业的生产流程长、设备规模大、资源密集、能源消耗大,因而对环境的污染也较严重。随着环保意识的强化和国家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环保因素对钢铁产业发展的制约愈益明显。首先,直接影响钢铁生产能力的扩大。一般来讲,钢铁生产能力与环境污染量成反比。钢铁产能越大则排污量越大。由于国家实行的环境污染总量指标逐步削减,环保要求和标准日益严格,对钢铁工业来说,钢铁产能扩大的环境容量减少,须支付的环保成本大幅提高,因此,对钢铁生产能力扩大的制约力量越来越强

14、。以钢铁工业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为例,环保部门对钢铁企业分解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以企业现有生产能力为基础,企业要提高产能就势必增加二氧化硫排放量。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调查,在二氧化硫排放较低的山东省,其钢铁企业的二氧化硫平均排放量为2.22公斤/吨钢,若以2003年钢产量802万吨计算,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17724.4吨,但该省2003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只有10000吨,其超量部分的超标排放必然会受到加倍交纳排污费的处罚。由此可见,环保因素对钢铁产能扩大会产生很大的制约作用。其次,直接影响钢铁工业的经济效益。随着环境污染总量指标逐步削减、排污收费范围不断扩大以及收费标准大幅度提高

15、,钢铁企业需交纳的排污费和治理环境污染成本将大幅度增加,直接影响整个钢铁工业的经济效益。仍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例,由于我国绝大部分钢铁企业在国家环境重点控制地区,因而,钢铁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放控制指标呈削减趋势。例如,2000年,武钢、首钢、太钢、济钢的二氧化硫排放控制指标分别为31533吨、13878吨、21033吨和4647吨,到2005年,这些企业的排放指标分别削减到27227吨、9966吨、9000吨和2000吨。在环境污染总量指标逐步削减的同时,由于实行新的管理办法,排污收费范围扩大,收费标准提高,导致钢铁企业需交纳的排污费大增。根据调查,因地区和企业差异,钢铁企业交纳的排污费将增加数倍至

16、10倍。为了治理污染,钢铁企业今后用于环保方面的投入将不断增加。据专家测算,平均每减少1万吨二氧化硫排放,烟窖烟气处理投资在500010000万元,锅炉治理投资在7001400万元。最后,我国钢材出口将受到国际环境标准的制约。今后,“绿色技术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将得到加强。这种技术壁垒的重要依据是与环境相关的国际公约、法规、环境管理体系以及环境标志,而其中的许多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的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发展中国家往往难以达到标准要求,导致其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规模迅速扩大,已经成为世界超级产钢大国,未来国际贸易中对钢材出口的限制迟早会以“绿色技术壁垒”这一贸易保护措施加以制约。因此,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将受到来自国际环境标准的制约,对此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三、主要下游产业(市场需求)对钢铁产业发展的影响目前,我国钢材消费需求的重点领域是第二产业,即建筑业和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