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疫情防控期间管理制度汇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83659102 上传时间:2021-06-1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疫情防控期间管理制度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校疫情防控期间管理制度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校疫情防控期间管理制度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校疫情防控期间管理制度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校疫情防控期间管理制度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疫情防控期间管理制度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疫情防控期间管理制度汇总(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学校疫情防控期间管理制度汇总学校疫情防控期间管理制度汇总 规范的制度能够体现企业管理的公平、公正,谁不愿意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工作呢?制度化管理不但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也可以为内部人才提供好的晋升通道,促进人才的成长。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学校疫情防控期间管理制度汇总,供大家参考选择。 学校疫情防控期间管理制度汇总 疫情期间校园封闭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确保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决定在疫情期间加强对校园的封闭式管理力度,具体规定如下: 一、封闭时间: 实行24小时全天封闭 二、学校保安负责保证

2、学校大门口处的消防通道畅通。 三、疫情期间,学校只保留东侧大门的进出,其余通道,无特殊情况禁止通行。 四、师生进出学校大门的规定 1、在疫情期间,学校全体师生在进出校门时必须经过体温监测,并做好记录。 2、在疫情期间,学校全体师生无特殊情况不允许随意进出校门,确有特殊情况需要出校门时,应严格履行请假登记手续。 (1)因患急病或重病需外出就诊的,凭班主任签字的请假条登记后放行,如实在来不及履行请假手续,门卫室可电话联系学生处,后登记放行。 (2)其他原因确需离校的,由本人写请假条,班主任签字,到门卫室登记方可离校。 3、门卫室值班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把关,对不符合手续的同学,封闭时段一律不准

3、外出。 4、所有师生进出大门,必须服从门卫人员管理,对不按照学校要求进出的无理取闹的学生,学校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5、门卫在校园封闭期间,要不定时的在校园内外巡视,对采取翻墙、翻门冒充等违纪手段出入校园的学生,视情节轻重、态度好坏予以批评教育、纪律处分。 五、校外人员进出学校大门的规定 1、在疫情期间,无特殊情况不允许任何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2、如有急事或是特殊原因必须进入校园的,需要经过体温检测后,由接待人接入校园,并对其行动负责。 3、未经许可,强行进入校园人员,学校保安应第一时间报警,后对其进行阻拦。 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制度 为提高在校师生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学校传染

4、病的发生、流行,特制定本制度。 建立传染病管理机制,保证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的必要经费。由学校医务室、健康教育教师负责开展预防、控制传染病相关的健康教育。 以健康教育课形式开展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学校确保课时,提供健康教育课教材,将传染病防控的相关知识、技能,结合高中生的特点传授给学生。 学校医务室根据学生特点和季节需要,利用宣传栏、广播、录像等多种形式,做好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 利用网络、家长会、班会等形式,为学生家长开展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以提高家长的传染病知识水平,取得家长与学校的配合。 定期为学校教职工、保洁、保安等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以防止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污染,预防肠道传染

5、病。 疫情排查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按上级部门相关要求,特建立学校传染病疫情排查制度,内容如下: 学校的疫情防控排查工作由学校日常防控组制定疫情排查制度并负责落实。 及时准确掌握全校师生的假期内外出史和接触史,建立疫情健康档案。 每天对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进行摸底排查,特别是有15日内自湖北等有疫情报告地区返回的情况,建立工作台账,实现排查全覆盖,并坚持执行健康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对外省返回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要提前预警,要求其至少开学日前14天返辽并居家隔离,14天期满且无异常,方可正常入校。 开学前,学生须连续14天在家自行检测体温至开学返校时,有发烧(体温超过37.

6、3°C)的不得返校。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按上级部门相关要求,特建立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内容如下: 1、班级内发生传染病,班主任在第一时间报学校医务室,上报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及联系方法、所患疾病、发病日期等。 2、教工发生传染病,部门负责人在第一时间报学校医务室,上报内容同1。 3、学校医务室教师在接到上报疫情后在第一时间与学校负责人沟通并上报大连市疾控中心,根据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4、传染病患者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进行隔离治疗,传染期内不得复课复工。 5、对于班级发生疑似传染

7、病的,班主任、部门负责人在第一时间报上级主管部门,经查确有传染病可能的,同3进行处理。 6、对于瞒报,谎报,漏报,迟报及其他人为原因造成严重后果的,根据相关法律及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有关法律责任。 一、报告病种 1、法定报告的甲类和按照甲类控制的乙类传染病 学校内发现甲类(霍乱、鼠疫)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的散发病例,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疑似或确诊散发病例。 2、法定报告的乙、丙类传染病 (1)呼吸道传染病。学校内在疾病最长潜伏期内发生麻疹2例及以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例及以上,丙类传染病中流行性感冒、风疹、流行性腮腺炎10例以上。 (2)肠道传染病。学校内在疾

8、病最长潜伏期内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5例及以上、痢疾及丙类肠道传染病10例及以上。 3、非法定报告的传染病。 学校班级内出现集聚性水痘、手足口病等非法定传染病病人以及集聚性不明原因疾病病人,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4、发热事件。 同一班级内在1天或3天之内突然出现有3例以上的体温大于38度,并伴有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类流感症状的病人应向学校报告;同一学校内在1天或3天之内突然出现有5例以上的体温大于38度,并伴有痛、咽痛、肌肉酸痛等类流感症状的病人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5、食源性疾病 学校在短期内发生因食品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腹

9、泻,伴有发热症状的病人10例及以上,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二、报告要求 1、学校校长、老师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为传染病信息报告的责任人。学校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应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和传染病报告登记簿,加强对师生健康情况晨检或巡查,及时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及时报告。 2、学校师生中一旦发现有上述情况的,学校医务室教师应做好学校传染病病人登记,在第一时间内与校领导沟通并以电话或网络等方式,同时报告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大连市教育局。 3、发现学校内上述传染病暴发或流行、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集体性发热事件和水痘、手足口病等非

10、法定传染病暴发疫情应立即电话向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做好新续发病人的动态报告。 三、传染病预防 1、学校应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做好对新生的预防接种凭证入学,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所在地的卫生服务中心做好相关疫苗免疫接种、传染病监测等工作。 2、学校每年应拨出一定比例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专项经费,用于学校肠道、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应急预防控制,包括应急药物储备、疫苗储备、消毒药械以及现场疫情控制等。 3、每年组织对校内从事饮食、饮水、卫生等行业的人员定期体检,发现属法律规定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应及时调离岗位。 4、加强对学校供餐单位的监督管理,建立规范工作

11、制度,防止食品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交叉污染。做好师生饮水卫生、确保提供师生安全、卫生、合格的食品与饮用水。 5、做好对学生健康查检和巡查,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的健康教育。 四、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理 1、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做好登记;配合协助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病人的流行病调查;根据大连市疾控中心内专业人员划定的密切接触者协助做好每天医学观察,做好宣传教育、饮食、饮水卫生等控制措施。 2、发现传染病暴发疫情、重大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及时护送病人就医治疗;对现场予以保护;如认为属于共同食用污染的食品或水而引起的,应暂停供应,并保留污染食品或水;同时积极配合大连市

1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调查、样品采集、消毒等工作;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确定的密切接触者协助做好医学观察、预防性服药及应急接种;做好学校内卫生宣教、饮水饮食卫生和学生健康状况的晨检或巡查;根据控制疫情需要和疾控机构提出的暂停集体活动、停课、停学等紧急措施,经主管教育部门和当地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传染病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当发生传染病流行和暴发时,为了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构建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传染病疫情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地防控传染病疫情扩散和蔓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各班主任为本班学生健康

13、情况检查报告第一责任人;各教研组长为各教研组教师健康情况检查报告第一责任人。 二、每天上午7:308:00,中午12:40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晨检、午检,由班主任负责检查本班学生出勤及健康情况;各教研组长负责对本组教师进行晨检、午检。 三、晨检、午检中一旦发现师生中有如发现学生出现发热(体温≥37.3)或有流感样症状(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腹泻),要立即报告学生处和学校医务工作室,将学生送至隔离室,并及时与家长联系送往医院就诊。 四、晨检、午检时间以外师生中发现有可疑症状者全校师生人人有责任及时报告。 五、坚持追踪及电话随访制度。各相关责任人(班主任及各教研组长)对

14、出现发热(体温≥37.3)或有流感样症状(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腹泻)的师生,要求其居家隔离治疗。居家治疗期间班主任及各教研组长要做到每天追踪了解病情变化及诊治情况,每天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班主任及各教研组组长要将患病师生情况及时上报学校医务工作室。 六、实行疫情快报制度。医务室教师要将晨、午检情况汇总,如发现一个班级一周内发生3例及以上病例,或同一学校发生10例及以上具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或发生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需立即报告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对缓报、瞒报、漏报者,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七、实行健康零报告制度:晨检、午检报告结束后,各班主任或教研组长要及时将本组情况上报至学校医务工作室,由学校医务工作室教师对全校情况汇总,筛查。如有需要,按照及时准确完成上报工作。 师生防护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按上级部门相关要求,特建立学校传染病疫情排查制度,内容如下: 学校的日常防控组负责建立学校师生防护制度,并落实。 学校各功能室(包括教室、办公室、活动室等)要时刻保持健康卫生,按时做好常规的消毒杀菌工作。 学校要保证师生防护物资的充足,消毒水、洗手液等物资要及时供应。 全校师生要保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七步法严格洗手;未洗手前,不揉眼睛、不抠鼻子、不吃零食。 学生在课堂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