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走近桂林山水课后练习(含解析)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83644723 上传时间:2021-06-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1走近桂林山水课后练习(含解析)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3.1走近桂林山水课后练习(含解析)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3.1走近桂林山水课后练习(含解析)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3.1走近桂林山水课后练习(含解析)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3.1走近桂林山水课后练习(含解析)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1走近桂林山水课后练习(含解析)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走近桂林山水课后练习(含解析)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走近桂林山水课后练习(含解析)2020-2021学年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一、单选题1下列四个旅游景点中,成因与其他三地明显不同的是()A泰山B桂林山水C路南石林D瑶琳仙境下图是喀斯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A岩石有风化裂隙B岩石中含有化石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D岩石具有可溶性3图中a、b、c地貌的形成原因是A流水侵蚀作用B化学沉积作用C化学溶蚀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这是在广西野外考察拍下的照片,所谓“鬼斧神工筑溶洞,钟乳倒立显奇功。石笋石柱齐捧场,万千姿态尽其中。”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岩石按成因分类属于( )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5关于洞内钟

2、乳石形成主要外力作用,正确的是( )A风力侵蚀风力沉积B流水侵蚀流水沉积C流水沉积风力侵蚀D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祁连山北麓丹霞地貌主要由红色砾岩、砂岩和泥岩组成,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著称。下图为甘肃省张掖市祁连山北麓某处丹霞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与构成祁连山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成因相同的是( )A花岗岩B火山岩C大理岩D石灰岩7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剥离作用B冰川侵蚀作用C流水溶蚀作用D风力搬运作用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下图为广西桂林的两幅喀斯特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8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A干沟万整,地表支离破碎B冰川广布,河流众

3、多C奇峰林立,地下溶洞发育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9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气候、植被B植被、土壤C岩石、水文D土壤、地形读图甲和图乙两幅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10游客在桂林看到的图甲景观,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冰川侵蚀D褶皱隆起11关于图乙显示的地貌成因和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为主B该地貌的形成与植被覆盖率无关C高温多雨的气候加快了该地貌的形成D在我国多分布在西北地区 重庆武隆天坑群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堪称南方喀斯特地质地貌经典。其中的箐口天坑形态完美,可通过二王洞直达天坑底部,世界罕见。读天坑局部剖面图,完成下

4、面小题。12图中所示地区A岩石类型为玄武岩B地质历史时期曾为海洋C麻湾洞泉水属于陆上内循环D地层断裂下陷形成天坑13下列景观图中地貌与武隆天坑群成因一致的是ABCD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ABCD15图中景观主要与流水沉积作用有关的是 ()ABCD16景观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A石芽、漏斗、落水洞B石钟乳、石笋、石柱C天生桥、石林、洼地D溶洞、地下河、峰丛二、综合题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地区,是由_作用形成的。(2)甲图中F为流动沙丘,沙丘是由_作用形成

5、的。(3)D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地貌。(4)乙图的地貌类型是_,是由_作用形成的。由M到N颗粒物的大小排列是_(砂石、砾石、黏土)。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云台山雄踞于太行山脉南端。其海拔1381米的顶峰上,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溶洞; 但在山脚下,却分布着大规模的峡谷地貌。既有壮观的峡谷又有奇特的溶涧,峡谷和溶洞发育于同一座山上,这种地貌被科学家们称为云台地貌。从山脚到山顶,云台山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地貌特点,是云台地貌与众不同的特点。 材料二 我国部分区域的地貌景观图片(见下图)。 (1)云台山顶峰大小不一的溶洞.属于_地貌.这类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地形区

6、)是由_作用形成的,除溶洞以外,这类地貌还有_、_等形态。(2)材料二中的B、C图片分别属于_ 、_地貌,B 图片所属地貌是由_作用形成的,其主要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有哪些? (3)说明A图所属地貌类型对土壤或水资源产生的影响(任选一个角度作答)。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喀斯特溶洞是石灰岩地区长期受地下水溶蚀形成的,溶洞内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石柱和石幔,其化学反应过程是CaCO3+H2O+CO2=Ca(HCO3)2。近年来,随着溶洞的旅游开发及该地区的工矿城市建设,溶洞的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地下河水位下降等。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示意图。(1)简述钟乳石的形成

7、过程。(2)指出溶洞中二氧化碳的来源。(3)推测溶洞中地下河水位下降可能的原因。(4)简述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答案1A【解析】泰山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断块山,地质构造上属于地垒;而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都是石灰岩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名师指导】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著名旅游景点的地质作用,注意比较分析即可判断。2D3B【解析】2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所以喀斯特地貌发育的

8、最基本条件是岩石具有可溶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3图中a、b、c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外力作用为流水的化学沉积作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4C5B【解析】4图中显示,当地拍摄的洞中有钟乳石、石笋、石柱,这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而喀斯特地貌形成于可溶性岩石(石灰岩为主)分布区,因此图中岩石按成因分类属于沉积岩,C符合题意;按成因分类,石灰岩不属于侵入岩、喷出岩、变质岩,排除A、B、D。故选C。5钟乳石是指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石钟乳形态碳酸钙沉淀物。在石灰岩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渗入石灰岩隙缝中,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洞

9、顶上滴下来时,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被溶解的碳酸氢钙又变成固体岩石,由上而下逐渐增长而成钟乳石,因此洞内钟乳石形成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和流水沉积,B正确;洞内钟乳石形成与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无关,因此A、C、D错误。故选B。【名师指导】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地表地貌多溶沟和石芽、天坑和竖井、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干谷、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地下洞穴,溶洞中有许多奇特景观,如石笋、石柱、石钟乳

10、、石幔等。6D7A【解析】6材料提到丹霞地貌的岩石主要是砂岩、砾岩、泥岩等,这些都是属于沉积岩,选项中花岗岩、火山岩是岩浆岩,A、B错误。大理岩是变质岩,C错误。只有石灰岩是沉积岩,D正确。故选D。7材料提到该地貌位于祁连山北麓,气候干旱,降水较少,风化作用较强,因此其成因主要是风化剥离作用,A正确。冰川侵蚀作用往往形成角峰等,B错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是喀斯特地貌,C错误。此为山脉,搬运作用不会形成该地貌,D错误。故选A。8C9C【解析】8结合图示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奇峰林立,地下溶洞发育,C正确。千沟万壑,地表支离破碎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A错。冰川广布,河流众

11、多以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均不是喀斯特地貌的特点,BD错误。故选C。9喀斯特地貌是流水对可溶性岩石(多为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典型地貌,因此与喀斯特地貌形成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为岩石和水文,C正确。植被、土壤等因素均不是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故选C。10B11D【解析】10A. 风力作用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属于季风气候,所以该景观受风力作用影响小,故A错误。 B. 图甲为桂林地区的峰林、峰丛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峰丛和峰林是石灰岩遭受强烈溶蚀而形成的山峰集合体,因此形成原因是流水的溶蚀(侵蚀)作用,故B正确。 C. 桂林地区纬度低,气温高,且地势较低,没有冰川作用,故C错

12、误。 D. 褶皱隆起为内力作用,而峰林属于外力作用形成, 故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B。11A. 图乙地貌为风蚀蘑菇,形成原因主要是风力的侵蚀作用,以外力作用为主,故A错误。B. 该地貌的形成与植被覆盖率有关系,植被有防风固沙的功能,植被覆盖率越低,风力越大,风力侵蚀越强,故B错误。C. 该类地貌主要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高温多雨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故C错误。D. 我国西北气候干旱,多大风,风蚀地貌广布,故D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D。12B13A【解析】12A、图中所示区域主要为沉积岩而不是岩浆岩,A错;B、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石灰岩是海相沉积岩,因此地质历史时期该地曾为海

13、洋,故B正确;C、读图可知,麻湾洞泉水是地表水下渗形成的,而地表水多来自大气降水,由于重庆位于外流区,因此麻湾洞泉水属于海陆间水循环,C错;D、图中天坑是由于石灰岩受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D错。13A为云南路南石林,是石灰岩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与武隆天坑群成因一致,A对;C为台湾野柳公园 女王头景观,它修长的脖颈因为长期遭受风化侵蚀形成的,与武隆天坑群成因不一致,C错;B为澳大利亚魔鬼大理石,为花岗岩球状风化的产物,与武隆天坑群成因不一致,B错;D为张掖的七彩丹霞景观,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与武隆天坑群成因不一致,D错。14A15D16B【解析】14从图中

14、可以看出漓江风光、象鼻山、峰林都是典型的地面喀斯特地貌;地下“神宫”是地下喀斯特地貌。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A正确,BCD错误。故选A。15由图示可知,均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溶蚀作用;是地下喀斯特地貌的石钟乳,主要是沉积作用形成的。D正确,ABC错误。故选D。16景观是典型的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及各种由碳酸钙淀积而成的堆积体,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等,B正确。落水洞、天生桥、石林、洼地、峰丛是地面喀斯特地貌,ACD错误。故选B。17西北 风力侵蚀 风力沉积(堆积) 喀斯特(岩溶) 冲积扇 流水沉积 砾石、砂石、黏土 【解析】(1)甲图中A地貌类型为风蚀蘑菇,主要分布在我国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主要是风力侵蚀而成。(2)流动沙丘,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风力堆积为主的地貌。(3)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容易受到流水的溶蚀,形成喀斯特地貌。(4)图乙的地貌类型分布在河流出山口位置,流水在出山口位置,地形开阔,流速变慢,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由于流速不断变慢,搬运能力从扇顶至扇缘不断减弱,颗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