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党政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PPT模板下载

上传人:唯*** 文档编号:183611334 上传时间:2021-06-09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3.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色党政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PPT模板下载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红色党政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PPT模板下载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红色党政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PPT模板下载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红色党政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PPT模板下载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红色党政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PPT模板下载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色党政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PPT模板下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色党政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PPT模板下载(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20XX,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前言导读,新中国成立后,领导和组织这场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政的党,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政权的重任,党的各级组织和人民军队,在建立新国家的工作中表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令人耳目一新。人民政府有效地开展工作,将全国人民迅速地组织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其他各种组织里。全国各族人民革命热情高涨,广大工农劳动群众以翻身做主人的崭新面貌,在战争废墟上重建家园,恢复生产。,01,02,0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

2、探索阶段及特征,社会主义时期的探索历程,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问题,04,目录,Contents,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阶段及特征,第一部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阶段及特征,过渡时期,19491952年主要矛盾是人民与帝国主义、封建残余势力的矛盾,有三条独立的线索 “过渡”准备:人民政府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斗争; 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的确立、完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阶段及特征,生产力、农业国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工业化建设)“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经济基础、新民主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三大

3、改造) 上层建筑、新民主主义政权(新政协)社会主义劳动者专政(人大); 主要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阶级结构、四大阶级成分社会主义劳动者。,19531956年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主题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阶段及特征,全面建设时期,19561958年的正确探索经济:中共“八大”;论十大关系; 政治“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整风运动,19581960年的失误 经济总路线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政治:反右派扩大化“反右倾”斗争。,19601966年的纠正 经济“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 政治平反冤假错案

4、,但左倾思想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阶段及特征,十年文革 中共中央1966年5月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召开的八届十一中全会,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两个会议先后通过的中共中央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以及对中央领导机构的改组,使“左”的方针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此,开始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61978年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19781991年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逐步展开时期1992年至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实现伟大转折 思

5、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政治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组织路线:审查、解决党内重大冤假错案。,社会主义时期的探索历程,第二部分,社会主义时期的探索历程,01: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完成阶段,主要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950年召开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恢复国民经济好转的方针,从而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国民经济。,1953年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大问题。,1954年召开一届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健全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性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时期的探索历程,02:社会主义制

6、度建立后,主要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标志着中共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正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逐步探索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1956年至今,中共三代领导人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都是这一探索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这期间也有过失误,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纠正了失误,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7、会主义理论,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健康有力的向前发展。,社会主义时期的探索历程,03:对三代领导集体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不懈探索的认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探索特点和评价,在探索的指导思想上有两个发展趋向。一个是比较正确的和正确的发展趋向,形成了一些正确的和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实践经验。从整体上看,建国后初期这个趋向是主要的基本的,因而取得了很大成绩。 这时期的探索,总的来说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一方面过于追求生产关系的先进性和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另一方面片面强调阶级斗争,因而付出了沉重代价。 总的特点是成就与失误并存,经验与教训交织。,社会主义时期的探索历程,

8、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问题,第三部分,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问题,转变的条件,过渡的设想和理论基础,党和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理论,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大阶段;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先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再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1953年,毛泽东又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通过“一化三改”改造生产关系,解决私有制,实行全面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这些设想、理论,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方针和理论依据。,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问题,01,02,03,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问题,具有

9、明显的和平性质。通过自愿互利和典型示范方式,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用和平赎买的方式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并且与民族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这与俄国以暴力手段对资产阶级剥夺是不同的,也是国际共运史上没有先例的。 转变是运用国家政权力量,自觉利用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有计划、有步骤的变革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的转变,没有像西方经过资本主义充分而自由发展的阶段,没有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在经济制度改造的同时,与人的改造结合进行。,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问题,结 论,必须始终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使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必须根据本国实际,选择

10、适合自身特点的道路和形式,不能照搬外国的现成经验。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转变的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四部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标志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开始形成。,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适应了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还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89年党中央平息了,召开十三届四中全会,拨正了社会主义航向,为经济建设创造稳定的政治环境。,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强调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

11、导,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发展的近期目标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完善人大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2,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强调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 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在对外问题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20XX,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