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育系统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办法

上传人:doc****iu 文档编号:183610866 上传时间:2021-06-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教育系统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2教育系统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2教育系统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2教育系统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办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2教育系统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办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教育系统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教育系统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办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教育系统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保障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与教学管理指南等文件精神,修订完善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县中小学校。各中小学校在不违反上级有关要求及本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可结合实际制定完善相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县职教中心、全县幼儿园参照本办法制定教学常规管理办法报县教研室备案后执行。第二章课程管理第三条 编

2、制学校课程建设整体方案,加强学校课程建设。严格落实国家课程,规范执行地方课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严禁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取代国家课程。第四条 小学一年级设置过渡性活动课程,注重做好“幼小衔接”;初中一年级注重做好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过渡及“小初衔接”。第五条 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尤其要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实验教学等意见,确保课程的规定课时。第六条 加强“五育”课程建设。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持续深化思政课教师“大练兵”主题活动,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丰富体育美育课程内涵,创新体育美育活动

3、项目,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通过强化基础目标、整体融合推进、打造精品特色,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美育发展新局面。建设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第七条 严格规范教材使用。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明确规定的课程必须使用由教育部统一编写的教材,其它课程必须使用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内的教材。校本课程原则上不编写教材。严禁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使用境外教材。第八条 统筹利用课程资源。充分发挥校内各类教学设施的作用

4、;广泛利用爱国主义、研学实践、劳动实践等教育基地以及校外各种丰富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以及包括教学设计、课件、课例、习题、教学研究案例在内的教学资源。第九条 严格规范教辅材料选用。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教辅材料选用的要求选择教辅材料,所用教辅材料应控制内容容量以避免增加学生负担。严禁违*家有关政策规定、违背自愿原则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教辅材料,严禁不按规定代购以及从代购教辅材料中收取回扣等违规行为。第三章教学管理第十条 明确管理责权。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学副校长、教学处(教科室)主任、教研组(年级组或备课组)组长、科任教师分别对职责范围内的教学管理工作负责。学校校长是实施课程和

5、教学的第一责任人,要全面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围绕学校的教学中心工作制定教学管理计划,有效组织协调,及时监测评估,把握学校教学和改革发展的方向。教学处(教科室)主任是学校教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具体管理者和组织者,具体负责学校教学常规工作的部署和安排,落实学校教研组(年级组或备课组)的教学常规工作,制定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的实施计划和方案细则。教研组(年级组或备课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要充分调动学科人员的力量,扎实有序地开展好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及教研活动;科任教师要明确教学的各项责任和目标,认真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第十一条 建立管理制度。科学研制教学常规、学校年度、学期教学计划、教

6、学实践活动规范等规章制度与工作方案,形成校本教学管理规程汇编,明确工作职责和人员分工,使各项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坚持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学校每月召开不少于1次会议,专题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第十二条 监控教学环节。学校要对教研组(年级组或备课组)以及教师的各个教学环节定期(每月不少于1次)或不定期进行检查,所有检查需要有痕迹记录和评价,通过过程监控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第十三条 管好教师资源。根据教师专业特长,合理安排教师工作岗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任课教师的组合要优化并尽可能相对稳定。同时,要明确任课教师的责任目标和质量目标,加强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第十四条 总结教学经验。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对

7、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反思和评价,形成有效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经验并加以推广。学校期末教学工作总结应及时提交县教研室。第十五条 建好教学档案。学校教学机构的管理人员要认真填写并妥善保管好各类教学档案。指导教师认真填写教师专业成长手册文本及电子版档案,让教师的教学档案成为规范教学工作和促进专业发展的有力佐证。第四章教学计划第十六条 学校每学期初或提前制定教学计划,并于开学后两周内报县教研室备案。第十七条 学校教学计划由校委会研究制定,教学副校长把关,校长审核;教研组(年级组或备课组)教学计划由组内成员研究制定,教学主任把关,分管副校长审核;教师教学计划由个人制定,教研组长把关,教学主任审核。各类教学

8、计划的把关、审核要有记录、有评价。第*条 各类教学计划要统一格式(包括纸张、字体、字号、行距等),计划内容符合课标、教材要求,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校与学生实际情况;体现教学管理思路、层次,可操作、可检查;彰显学校、科室或个人工作任务特点。第五章备课第*条 教师备考前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材;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预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会发生的疑惑和困难,因材施教;要针对学生已有经验,遵循认知规律,开发、整合、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进行备课。第二十条 平行班较多的城区学校积极推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有具体要求,以改进学校备课现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第二十一条 教师上课前要写好教案或教学设计,倡导

9、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等新型课堂教学设计。第二十二条 教案内容包括:课题、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课型与教学方法、课时、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资源的利用、板书设计、课堂小结、练习与作业、教学反思。第二十三条 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学校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原则上教案必须手写,特别是青年教师;集体备课可采用电子教案。第二十四条 课型教案要求:新授课必须每课都要有常规教案;复习课(包括习题课)要有课题、教学目标、复习范围、重点和过程、总结、反思;讲评课(包括试卷、作业)要有课题、教学目标、讲评重点和过程;作文讲评课包

10、括讲评目的、作文情况综述、针对性范文讲评,引导学生修改完善;实验课包括目的要求、实验器材准备、实验过程、结果分析、作业布置(写出实验报告)、反思。第二十五条 教师不得无教案上课,不用旧教案上课,不下载照搬不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案上课,不能以在课本、资料上写评注圈点为由而不写教案。课件应根据实际需要运用,要充分考虑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不能不切实际滥用,不能用课件代替教案。第二十六条 学校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的集体备课和个人教案进行检查,查后要有签字、有修改建议、有评价记载。第六章上课第二十七条 教学思想。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个体差异和身心发展规

11、律,以基础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条 教学方法。教师应坚持“先备课后上课”和“先学后教”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设备和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善于运用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引导学生思考。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教师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第二*条 教材使用。教材是实施

12、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学校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为教师处理教材、安排教学活动提供有力支持。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结合学校优势和社区资源,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第三十条 教学行为1.严格按课表上课,不得随意调课、停课、改上其他课或请他人代课,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禁止在课堂上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2.严格学生管理,上课前检查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时维持好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不得随意离开教学现场,杜绝上课时间教学现场无教师的现象发生。课堂内发生的问题,应以任课教师为主负责在课后处理,上课时教师不得随意把学生赶出教室。3.不在课堂

13、上使用通讯工具,严禁课堂上抽烟、酒后上课;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注意着装打扮,自觉塑造师表形象。4.认真落实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耐心说服教育,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挖苦、讽刺或侮辱学生。第三十一条 教学效果。学校应建立每日巡课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教案(教学设计)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有巡课记录。学校领导要经常随堂听课检查;教学处或教科室要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教研组要有目的的集中听课;各班级要详细登记班务日志,记载教师每天上课的情况,教学处每周要查阅核实班务日志。第七章反思第三十二条 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

14、部分,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教师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反思必须基于课堂,课堂上真实发生的,具有研究价值的,对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水平具有意义的教学事件。第三十三条 教师要明确反思对象,反思的对象包括自己的课、别人的课,可以是一节课、一个教学活动、一个教学片段、一个细节、甚至一句话。第三十四条 教师要发挥反思作用,积极创造再实践的机会,检验改进方案的可行性;经常翻阅自己的教学反思,将反思得到启示、体会、对策等转化为改进教学的措施和方法。第三十五条 倡导教师将教学反思、体会等在报刊上投稿。第八章作业第三十六条 作业量。学校应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

15、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第三十七条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符合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探究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做到既有利于学生当天所学新知识的复习、巩固,又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作业内容要有针对性,难度适中,数量恰当,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提倡分层、分类布置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鼓励各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布置适量的课外阅读和家务劳动任务。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第三*条 作业书写1.作业本规格应统一,封面上分别写明校名、班级和姓

16、名。培养学生爱护作业本的良好习惯,保持作业本干净、平整、无卷角、无破损。2.小学一二年级用铅笔,三年级开始用圆珠笔(黑色)或钢笔(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书写作业。每次作业笔色要统一,每次作业首行正中写上“课题”或“练习几”;每道习题抄写时首行缩进二字符,答题时首行缩进二字符写“答:”,然后写答题内容;作文的题目写在每张纸的第一行正中。作业上下左右留有边距,不超出作业本中的边线。两次作业间必须空两行,不能在教师批改的红字上作业。3.作业书写工整,不写简化字,不写草体字。凡在田字格中书写的生字,必须按照汉字的间架结构要求书写,一字一格,占位要正确。词语抄写空一格距离,字、词书写不超过五遍。标点符号占一格,其中省略号、破折号占两格,两个标点碰在一起占用一格。递等式每一等占一行,上下等号要对齐,做图题统一用铅笔及相关用具。英语作业用英语格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