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全册复习提纲(精编版)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83607846 上传时间:2021-06-09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70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三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全册复习提纲(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21届高三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全册复习提纲(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21届高三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全册复习提纲(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21届高三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全册复习提纲(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21届高三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全册复习提纲(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高三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全册复习提纲(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全册复习提纲(精编版)(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届高三历史复习提纲 必修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宗法制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内容受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权利:世袭统治权,领有土地和人民诸侯义务:朝贡、军赋、力役诸侯代表:燕、鲁、宋、齐燕:召公之子 深入东北最远鲁:周公长子 位居最东(以上为姬姓贵族)宋:商旧贵族 河南(旧贵族)齐:姜尚 山东(功臣) (落实到地图)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 卿大夫士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其余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作用积极:加强对地方控制,扩大统治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政治秩序;消极:容易形

2、成割据势力。保证贵族政治上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和团结。形成中华民族重视亲情民族性。关系两者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依据。(宗法制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选官制度)4、 专制时代晚期的

3、政治形态(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上述三节整合如下:(一)、秦朝的统一;1.时间:公元前221年(前3世纪末),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另外:北击匈奴,收河套,设九原郡,修直道、长城;南修灵渠,统岭南,设郡县;治西南夷(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修五尺道)。(注意落实到地图 P9)2.疆域:北到长城,东到大海,南到南海,西到陇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二)、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概念:专制主义:就中央决策方式而言,表现为皇权至上、独裁专断;其消极作用主要;中央集权: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中央统帅地方,地方听命于中央;其积极作

4、用主要;2、原因:经济基础:自然经济; 思想来源:法家思想3、基本矛盾: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其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5、具体表现:(1)中央权力机构:(皇权和相权的关系)秦:皇帝制度:皇位世袭;皇权至高无上。 三公九卿制:丞相有左右二员,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助手,负责监察 汉:内外朝制度:内朝决策,外朝执行唐:三省六部制:1、三省: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2、六部: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探究:三省六部制是怎样完善中央集权制的?a、三省之间互相牵制,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

5、;b、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割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宋:二府三司制同平章事-宰相 参知政事-副宰相 枢密使-军事 三司使-财政明: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朱棣 即永乐帝)设内阁职权及特点: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助理机构或秘书机构;无实权,不能统率六部; 皇帝虽然离不开内阁,但是仍然担心内阁地位上升可能威胁皇权,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是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清:雍正帝设军机处时间.目的:清雍正年间,辅助皇帝处

6、理政务。地位: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机大臣基本职能: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连建议权也没有。)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意义: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制度。(2)地方行政制度(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秦朝:郡县制a. 特点: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制(行政管理机构)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战国,全面推广于秦朝。层级:中央-郡-县(道:少数民族)-乡-里-亭。b影响: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西汉:郡国并行制 唐朝:道 州 县 宋朝:路 州 县 元朝:

7、行省制a行省设置:元朝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此外两个单列行政区划,即中书省(直辖“腹里”,特指今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南部以及河南北部等元大都周围地区)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b行省与中央的关系: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各行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行省官员觐见述职,省官互迁c 行省制度的意义: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便利中央对地方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古代三大地方制度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朝代盛行于西周,结束于秦朝确立于秦朝,后世沿用

8、,县制沿用至今确立于元朝,后世沿用至今与中央的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权力、地位可以世袭;郡、县直属中央,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行省是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其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作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但从长期来看破坏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日益明显。相同点都是古代中国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6、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积极: 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 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有利于加强民族融合,

9、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消极:政治,易形成暴政和腐败,阻碍历史发展;思想,钳制思想,阻碍思想文化进步;经济,明清时期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总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自始至终相伴而存在;明清以前以积极作用为主,明清时期消极作用占上风。 7、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 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 人治高于法治 政治机构设置完备,统治网络严密周全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1节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第2节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整合如下:第一节、18401900年间

10、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列强侵华的原因:(1)列强:根本资经迅发,急需扩大商品输出(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1870年后急需扩大资本输出);经济、军事实力强大。(2)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全面落后腐朽,危机四伏。2、19世纪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与国人的反抗斗争:战争名称原因结果、危害国人的反抗斗争1840-1842鸦片战争(英)根本:商品输出,原料产地。签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打开中国东南门户,中国开始变为半半社会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俄国乘机侵占150万平方公里中国边疆危机加剧左宗棠军事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曾纪泽外交谈判收回伊犁1894-1895

11、中日甲午战争根本:向帝义过渡,资本输出;。签马关条约,列强开始公开资本输出。大大加深中国半半化黄海海战中,丁汝昌、邓世昌、林永升、叶祖珪;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邱逢甲、徐骧义军和刘永福黑旗军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根本:向帝义过渡,为镇压中国人民反帝,瓜分中国。导火线:义和团运动签辛丑条约。中国完全变为半殖半封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等、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内容危害南京条约割地:香港岛破领土主权赔款:2100万银元加剧财政困难开埠: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打破闭关,破贸易主权,卷入世界市场协定关税破关税主权南京条约附件等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破司

12、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利益均沾)“一失尽失”居住、租地权成国中之国,破领土主权军舰“巡查贸易”权破领海主权传教权利思想文化渗透马关条约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刺激列强瓜分野心赔款:白银2亿两大借外债,经济命脉受控开埠: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侵略势力渗入长江上游设厂利资本输出,严阻中国工业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本息达9.8亿两白银经济大掠夺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各国派兵保护更利列强控中国拆除天津大沽至北京沿线炮台,允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利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清朝完全成列强治华工具 第二节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左宗棠收复新疆11865

13、年,中亚地区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侵占新疆,成立汗国,自立为汗。1871年,俄国强占伊犁地区。 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收复新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侵略新疆的阴谋。 1880年,清政府再次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赴新疆统筹军务,左宗棠在哈密建立抗俄军事基地,在左宗棠的军事支持下,被遣往俄国交涉伊犁问题的曾纪泽在外交谈判中据理力争,签订改订条约等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俄国割占了中国西部约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884年,清朝政府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 加强对新疆地区的控制。 2、黄海海战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黄海海战中

14、的英雄人物有:海军提督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的全体官兵,管带林永升,“靖远”号管带叶祖珪。黄海海战战争后,中日双方的实力比较:双方都有一定的损失,清政府的北洋舰队主力尚存。由于李鸿章的“避战保舰”政策,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日本获得黄海 海域的制海权。最终在威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带领台湾人民进行反割台斗争的领导人:邱逢甲、徐骧(义军)、刘永福(黑旗军)等。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历史意义: A、反映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精神 B、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上留下光辉的篇章 第3节 :伟大的抗日战争(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1、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