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7.听听秋的声音(教案)

上传人:摇**** 文档编号:183605054 上传时间:2021-06-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7.听听秋的声音(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7.听听秋的声音(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7.听听秋的声音(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7.听听秋的声音(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7.听听秋的声音(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7.听听秋的声音(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7.听听秋的声音(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听听,秋的声音(略读课文)【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抖、蟋、蟀”等9个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感受秋天的美好。3.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4.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力格【教学重点】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教学难点】通过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教学过程】 内 容荣德

2、基课件页码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看图交流,音响激趣。质疑课题:1.同学们,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2.想象交流: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3.看图交流: (1)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2)大自然在这个季节里有哪些美妙的声音?你能模仿那些声音吗?4.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你听!(播放声响录音带)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象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教师范读全诗)

3、5.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了许多美妙的声音,写下了一首诗板书课题:听听,秋的声音。齐读课题。秋天是一个色彩缤纷的季节,下面让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去听一听秋天里的声音。5.作者简介:毕国瑛,女,山东人。当代诗人。1980年在上海师范专科学校结业,留校在附小任教师5年。1986年调上海少年报社童话报编辑部任编辑。【设计意图: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课始,用音乐与声响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美好的想象,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带入秋声之中。】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学生初读。要求:自请同

4、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抖抖 蟋蟀 振动 歌韵 掠过 歌吟 辽阔(重点指导生字“蟀、振”为翘舌音;前鼻音“振、韵、吟”等。)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指导读有关声音的词语:刷刷 (2)理解词语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道别】 反复地嘱咐。【叮咛】 裂开。本课指谷粒成熟。【辽阔】 辞行。本课指黄叶离开了大树。【绽开】 广阔。(4)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4.再读课文,了解内容。(1)出示问题: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作者抓住秋天

5、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然后和同学交流:你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3)本诗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秋天?体现了什么?(诗中从两方面写了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像一、二、三、四节中写的,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板书:具体可感的声音 心领神会的声音)三、研读课文,交流展示(一)读读,秋的声音。1.自由读。(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也可以

6、自己查字典)并想想诗歌具体写了哪些声音?(2)检查读词语,读诗歌。(3)交流诗歌具体写的声音:黄叶、蟋蟀、大雁、秋风的声音。2.合作读。(1)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运用已学过的方法试着理解(回忆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找近义词、联系生活等方法。)(2)生自学后分小组交流。用什么样的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哪些还没理解提出来共同探讨。(3)班内讨论交流难理解的重难点词语。3.选择读。(1)找出你喜欢的声音,多读几遍,想想你为什么喜欢?(2)指生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其他同学评议。(3)把最喜欢的部分,和同桌一起欣赏。(具体可感的声音落叶、昆虫、大雁、唱歌。)预设一:听听,秋的声音,大树

7、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把“刷刷”的落叶声说成是道别的话音,表现了黄叶依依不舍的心情。)(板书:黄叶 刷刷)预设二: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这是描写蟋蟀的声音。写出了蟋蟀在阳台上振动翅膀活动的画面。)(板书:蟋蟀 )预设三: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叮咛”是大雁的叫声,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告诉大家秋天已经来到。“丰收的歌吟”指的是一阵阵秋风过后,田野呈现出丰收的景象。)(板书:大雁 叮咛 秋风 歌吟)预设四: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把秋天比作辽阔的音乐

8、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天的大自然中蕴含着各种声音,这些声音像优美动听的旋律 。)(板书:音乐厅)(4)把最喜欢的部分,和同桌一起欣赏。(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叶子里、小花上、汗水里、谷粒里。)预设: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表现出秋天的声音无处不在、随处可见。)(板书:叶子里 小花上 汗水里 谷粒里万物里)4.表演读。(1)结合秋景图片补充句子: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黄叶说:“ 。”蟋蟀振动翅膀,“”,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一阵

9、阵秋风斥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它欢快地唱着:“ 。”(2)小组交流,表朗读表演,小组代表展示,师生评议。5.配乐读。(1)谈话过渡:秋天的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让我们把这美好的一切读出来吧!(2)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3)指名朗读,学生大胆展示。(4)全班配乐朗读。(二)说说,秋的声音。走进秋,走进大自然这辽阔的音乐厅,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预设一: 哗啦哗啦,稻海翻起波浪。预设二:“嘿呦嘿呦”小蚂蚁忙着准备粮食过冬呢!预设三:“滴答滴答”秋雨在练习弹琴【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练、读中品、读中评,在读中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到诗中浓浓的秋情,在读

10、中学会了方法,学会了自主、合作与探究。】(三)写写,秋的声音。1. 小朋友,你也好好地去听一听秋的声音吧!你听到了什么?仿照第1小节写一写。(听听,秋的声音,雨婆婆眨眨眼睛。“滴答”是与夏天道别的乐章。)2.学生写诗,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3.小组推荐代表把写的诗利用投影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4.指名学生代表上台,教师引导学生评议。指导学生把刚写成的小节凑成一首完整的诗。5.总结: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学生配乐感情朗读全文。【设计意图:语文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之内,而应凌驾于教材之上,超

11、越文本,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这样进行练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还进行了语言训练,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他们将会在练笔中写出秋的韵味和风情。】四、课文主旨。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五、课堂小结:这篇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美妙的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让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板书:声音美妙 秋天美好) 六、主题延伸:小朋友,你觉得秋的声音在哪里?写一写、画一画。秋天的声音在果实成熟的炸裂中,农民丰收后的欢笑中。 七、推荐阅读:本课推荐阅读秋天来了秋天的

12、味道。(一)阅读秋天来了秋天的味道思考:文中的秋天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的?(二)阅读秋天的味道思考:作者认为秋天的味道是什么样的?八、当堂检测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九、课后作业(选做)1.推荐阅读秋天来了秋天的味道,完成相关练习。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基础练习”“主题探究”板块的习题。(2)(3)(5)(6)(711)(12)(13)(14)(15)(16)(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2)(3334)板书设计听 黄叶 刷刷 听 具体可感的声音 蟋蟀 音乐厅 , 大雁 叮咛秋 秋风 歌吟 声音

13、美妙的 叶子里 秋天美好声 心领神会的声音 小花上 万物中音 汗水里谷粒里课后反思成功之处:在导课环节,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有关的图片,从视觉上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秋意,再引导学生去读课文,品味秋天的声音。让视觉与听觉在学生的心里产生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播放秋天里各种声音,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交流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在配乐读文中,我配上了轻音乐,音乐加深了对美好秋天的感受,学生的朗读自然也就入情入境了。学习了课文后,我引导学生当小诗人想象创作,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中张开翅膀尽情驰骋。不足之处:由于时间掌控的不好的关系,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朗读展示空间。对于学生的仿写作品,如果通过展台充分展示给大家,再配上学生的评价效果会更好些。学生在朗读创作过程中大胆的尝试着体验秋的美,但我也看到了个别学生的茫然,需要给他们更多的指导与冷思考的时间,因为毕竟学生的发展水平是参差不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