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鲁教版15单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359332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鲁教版15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鲁教版15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鲁教版15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鲁教版15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鲁教版15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鲁教版15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鲁教版15单元(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部分:体验化学的奇妙,初步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与人类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知道化学研究的主要任务;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第二部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第三部分:初步学会某些基本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认识化学的一些基本观念。第 1 节:奇妙的化学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知识点: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绿色化学、组成与构成(组成:宏观元素,构成:微观分子、原子)第 2

2、节:化学之旅第二节 化学之旅化学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两者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两者的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发生,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奥秘本质:生成了与原来的物质组成和结构不同的物质。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奇妙的化学化学研究的范畴: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研究化学的方法科学探究途径:化学实验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交流评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三节 走进化学实验室知识点:认识下列九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

3、事项:试管、试管夹、锥形瓶、烧杯、水槽与集气瓶、量筒、胶头滴管、酒精灯、滴瓶。三不原则,用剩药品的处理(安全环保原则) ,化学危险品图标(腐蚀品、有毒品、自燃物品、爆炸品) ,烫伤,酸、碱灼伤,实验台着火。药品的取用液体:一倒(放置) 、二向(手心) 、三靠(瓶口)粉末状固体:(一斜、二送、三直立)块状固体:(一横、二放、三慢竖) 最少量原则:一般取最少量:液体 12mL;固体刚盖满试管底。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的使用:酒精灯的火焰分三部分: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使用时应注意:要用火柴等点燃,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严禁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严禁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

4、酒精,灯壶中的酒精应为灯壶容积的 1/32/3。给液体加热用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向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试管口向上倾斜一般 45,试管外壁不能有水珠。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用外焰加热液体的中下部。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给固体加热将装有固体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夹上,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及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玻璃仪器的洗涤取固体液体药品取用一定量的药品粉末状固体:药匙块状固体:镊子滴加:滴管倾倒:试管托盘天平的使用和物质的称量量筒的使用和液体的量取酒精灯的使用给物质加热的方法组装仪器的顺序:自下而上

5、,从左到右。物质的称量天平的使用步骤:调零、放纸、称量(左物右码、先大后小) 、还原。当称量一未知物体的质量时,先加物体后加砝码;当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时,要先加砝。(2)量筒的使用读数:三点一线(视线、刻度线、凹液面最低点)10mL 的量筒可精确到 0.1mL 量筒的使用配制溶液的主要步骤、仪器称取:天平、药匙量取:量筒、胶头滴管搅拌溶解:烧杯、玻璃棒仪器的连接与洗涤(1)气密性的检查操作将连接好的装置的导管一端防入水中,用手紧贴在试管的外壁,观察导管口处是否有气泡冒出。现象:冒气泡结论:气密性良好,装置不漏气。(2)洗涤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壁附着的水均匀了,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第二

6、单元 水和溶液探究自然界的水和水的组成,如何科学地利用水,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分子、原子和离子的真实存在,会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正确区分分子、原子和离子,还将探究溶液的组成和特征,相对分子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第 1 节:水分子的运动第一节 水分子的运动水的三态变化:固 液 气水的构成粒子:分子基本性质:(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应用:解释物质的变化、混合物与纯净物水的天然循环除去不溶性杂质除去可溶性杂质水净化净水方法: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沉淀过滤:(仪器、操作)吸附生活中煮沸实验室蒸馏:(仪器、装置、操作)水组成:氢、氧两种元素水 氢气+氧气

7、通 电氢气+氧气 水 点 燃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氢气有可燃性,水通电能分解)电解水的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固 液 气1.分子的本身没有改变;2.能量的变化(水分子获得时运动加快,间隔增大) 。3.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很小,相互间存在间隔,总在不停地运动。另外: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水的天然循环1.意义;2.植物对水

8、的净化作用水的人工净化1.处理黄泥水的主要步骤: 2.过滤操作的要求(一贴、二低、三靠)3.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5.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蒸馏所需仪器:蒸馏烧瓶、单孔橡皮塞、温度计、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几种常见的净水方法:方 法 所 除 杂 质沉降 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过滤 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活性炭吸附 不溶性固体杂质和一部分可溶性杂质氯气等杀菌药物消毒 微生物加热煮沸 一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蒸馏 绝大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第二节 水的分解与合成知识点:水的分解1.电解水现象:正极:产生的气体少,

9、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多(两倍) ,能被点燃,是氢气。反应式:H 2O H2+O2 通 电2.分解反应:AB+C+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常见的液体、气体等物质是由分子构成。4.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常见的金属、固态非金属及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5.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分子 原子相似点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原子之间有间隔,原子在不停地运动。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10、)区别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裂,成为原子。 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水的合成1.氢气的燃烧(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现象: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烧杯发烫。H 2+O2 H2O 点 燃2.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区别):A+B+C3.氢能源:无污染;发热量高;资源丰富。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活泼性、腐蚀性等。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

11、解性、挥发性等。3.性质与变化的关系:变化是一个运动的过程,性质是一个静止的属性。变化由性质决定,性质在变化中表现出来。如:蜡烛在燃烧是化学变化,而蜡烛能燃烧则是化学性质: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酒精易挥发则是物理性质。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原子不显电性: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的性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构成原子核核外电子: 原子很小,但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高速运动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核电荷数中子:(不带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离子定义:带电荷的原子分类:阳离子、阴离子表示方法 知识点:原子

12、的结构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简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通常情况下,氢原子没有中子。原子中的电子1.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排布规律)在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高的离核远,能量低的离核近;电子尽可能在离原子核近的电子层上运动;每层最多容纳 2n2 个电子(n 为电子层)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电子(离原子核最近的为第一层,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 2 个) 。2.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 “+”表示原子核带正电,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3.原子的分类金属原子,最外层

13、电子数一般少于 4 个,不稳定,易失去电子,带正电荷。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 4 个,不稳定,易得到电子,带负电荷。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 8 个, (氦是 2 个) ,稳定,既不易失去、也不易得到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是不变的,发生改变的是核外电子(最外层电子数) 。4.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书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方,标出带几个单位的什么电荷。如:Mg 2+,Al 3+ ,F -,O 2-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叫阳离子,如 Na+,Mg 2+,Al 3+,H +等。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叫阴离子,如:F -,O 2-,Cl -,S 2

14、-等。决定原子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5.元素周期表共 7 个横行(即 7 个周期) ,18 个纵行,每个纵行为一个族(8、9、10 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6.原子序数=质子数= 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以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 6 的碳原子(碳 12)的质量的 1/12(约 1.6610-27Kg)作为标准,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 质子:(1 质子带 1 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1 电子带 1 个单位的负电荷)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公式 1 公式 2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第四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四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

15、解知识点:溶解的过程1.溶液: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特征:具有均一性:即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具有稳定性:即只要外界条件不改变,溶液的成分不会分离出来。颜色:溶液不一定是无色,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状态:溶液不一定是液态的。从定义看,清新的空气及合金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它们都是溶液。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一种溶液里,溶质不一定是一种,如汽水;溶质的状态可以是固、液、气,如果是固、液溶于液体里,固、液是溶质,若液体溶于液体里,一般量多的是是溶剂,若有水,不论多少,水均作溶剂。名称:溶质名称+溶剂名称+溶液能量变化:氢氧化钠溶于水,溶

16、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 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电离:并不是所有物质溶于水都电离。如:蔗糖、酒精等物质等物质溶于水不发生电离,相对原子质=溶液水组成:溶质和溶剂形成过程伴随热量的变化(溶液的温度升高、降低或不变)概念: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特征:均一性、稳定性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装瓶保存)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温度、颗粒大小、搅拌)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溶液的稀释溶液的浓缩溶液的配制概念计算公式%10溶 液 的 质 量溶 质 的 质 量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