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复习材料散文答题方法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358805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复习材料散文答题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三语文复习材料散文答题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三语文复习材料散文答题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三语文复习材料散文答题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三语文复习材料散文答题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复习材料散文答题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复习材料散文答题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文答题方法 张艺凡整理散文常见题型1. 句段作用题问法:划线的段落(在内容,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写这一段话这段话有什么好处,妙处这段话能否删去,为什么2.句子赏析题问法:请赏析下列句子请赏析这段话的表达效果3. 句子含义题:问法:结合全文,理解句子含义4. 字词含义题:问法:联系文章语境,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5. 字词赏析题:问法:请赏析下列加点字词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表达作用是什么句中的加点词好在哪里,为什么品味句中的加点词6. 概括题:7. 矛盾题:这样说矛盾么8. 题目的作用问法:文章以什么为题有什么作用。9. 文章中某一细节或场景有什么作用10. 文中人物情感分析题(局部

2、)阅读中要问文章中心:1.直接问法:请概括内容/中心2.间接问法:标题含义,句子含义,给读者的启示,感悟,收获散文答题方法 张艺凡整理句子含义题答法:表层含义:句子相关内容语境概括,从字词句下手(如有象征,双关,(全文中心) 释本体)深层含义:表现事物什么特点,人物什么品质/情感/心情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态度观点(喻义)感悟,道理试题回顾:第 自然段中画线句 “原来,我踏上了此岸彼岸之外的第三条岸 ”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解析:因为是深刻含义,所以只用写深层含义。此岸是指故乡,彼岸是指我所到达的远方,第三条岸在此岸彼岸之外的精神命运。答案:表达作者远离故乡后对人生的反思,对精神命运的向往与追寻。结合

3、第 12 自然段内容说说这一自然段划线句的深刻含义每一粒麦子里栖居这一颗颗柔软的心,每一颗心里静静流淌着一条河流 。解析:抓字词句。 “柔软的心”指什么?“河流“指什么?因为是深刻含义,所以也只需要说深层含义,即表现加表达。这这句话中,麦子其实是载体,有象征的手法在里面,所以要还原本体,即麦子象征什么?再加上文章主旨,作者的情感。答案:1.麦子寄托着父辈们全部的爱与希望。2. 麦子给蜗居在世俗生活中的我带来精神力量,表达我对故土的热爱,赞美,对父辈的感激 3.麦子里也蕴含着我浓郁的思乡情。画线句如何理解?是的,在红尘沸腾的城市,能有蛙声添趣夜读书,无疑是现代人一种古典的奢侈了。解析:为什么是奢

4、侈?现代人有什么含义?表达什么主旨?作者情感?答案:1.表明蛙声以前是常有的美景,但是在现代城市中,蛙声变的奢侈。2.现代人难得能拜托世俗的牵绊 3.流露出作者对蛙声的喜爱赞美 4.表达作者对过去朴素自然生活的怀念,对现在少了自然气息,多了尘世喧嚣的慨叹例证性试题一 从菜地回家的路上,我遇到祖父从镇上回来,第一次看见祖父骑着车子在风里摇摇晃晃。祖父不经意间被风吹歪了。祖父不再骑自行车了,我们担心他出事,不让他再骑。他被风彻底地从车上吹了下来。不能骑车之后,祖父走到哪儿都拎着一个小马扎,他终于意识到很难再在风中站直了,风也不会让他长久地站在一个地方。风强迫他坐上了马扎。说出划线句含义。解析:这句

5、话有拟人的修辞在里面,释本体。因为是写人的,所以肯定是表现人物什么特点。答案:1.祖父再也不能骑自行车了 2.表现出祖父已经年老力衰,身体不好了二 老爹只淡淡地应了一句,掷掉烟头,弯腰拿起一个东西,递给双喜。 “刚才给你们屋子做了个扫把呢,你拿回去。 ”原来,老爹下午来到儿子宿舍里,看到那脏乱不堪的样子,想找个扫把将屋子清扫一番,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一只扫把,原来那只只剩下散文答题方法 张艺凡整理把柄了,就后悔自己没有带一只来。晚上看完电影后,又想起扫把的事来了。于是便去木工房讨了木棒、棕索之类,不一会儿工夫便做成了一个新扫把。走到宿舍门口,见儿子和同学们正在喝酒聚会,热闹非凡,便默默地走开了。

6、在校园转了几圈后,索性坐到大树下抽起烟来。儿子的心事,他自然明白。但也晓得自己这副模样很不体面,因而也不怪罪儿子。这会儿,见双喜有些不愿拿扫把,心里便不痛快了。攥着扫把的那只粗黑的大手微微抖动着。“放心吧,孩子,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说出这句话的含义?解析:这句话是语言描写,是老爹的话,所以肯定是写老爹的,表现老爹的心情,性格,品质。在答这类题前,往往要思考,句子表现的是人还是事物。答案:1.爸爸丢不了你的脸 2.扫把代表着节俭勤劳的品质,父亲有着这样的美好品德,所以不会给你丢人。词语含义题: 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 分析具体的语言环境 联系文章的主题和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分析。分析语言环境除了

7、联系上下文之外,还要做到:第一、注意题目考查的重点词语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第二、注意文章相关的提示性词语(一些关联词和代词)词语如有比喻义,象征,还原本体+表现+ 表达词语含义题事实上就是词语赏析题去掉形式上的那部分答题。很多词语赏析题其实有一部分偏向词语含义题的。试题回顾 故乡的艾菜 阅读第三自然段,你如何理解 “甜蜜和苦辣 ”?解析:当题目中划线的有两个关键词时,往往要分开解释。再联系上下文,第三段讲的是家境惨淡时母亲用艾菜入汤把我们滋润的油亮有生机。划线句子前面一句又讲母亲双手捂住脸偷偷哭泣。而这两个词很明显有两层意思了。答案:1.“甜蜜”是指辣菜的味道美味 2.又指母亲的乐观关爱,是艰

8、苦生活有了甜蜜。3.“苦辣”是指辣菜的味道本是苦辣的 4.又指年幼的我从母亲的眼泪中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 南中国有个叫周庄的水乡 第十一自然段 “整个巷道只有画店 明亮着,光辉着 ”,句中的加点词语有何深刻含义?解析:因为是深刻含义,所以只用考虑深层含义。画店实际上代表着画店老板,所以这里有象征的含义,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表达作者情感。答案:明亮的光象征了画店老班内心的明亮热情淳朴善良,使我深受感动。散文答题方法 张艺凡整理 狭的天地 马路两旁,高耸着房屋,像撞不破的铜墙铁壁。即使转弯抹角,绕过了一道,顷刻间面前又矗立起一道,绕过一道,又是一道。似乎永远绕不出个豁然开朗的面目。要看到天,是要在

9、那些铜墙铁壁面前注册的,而它们又多么吝啬,永不给你一个一望无际的视野,一方块一长条,是些豆腐干和米达尺。根据文义,分析第九段 “铜墙铁壁 ”的含义解析:本文中就可以看出这个词语的表层含义,但需要自己概括。这个词语显然还有比喻义,即跟这篇文章的主旨有关。答案:铜墙铁壁的含义:1.城市里拥挤的高耸的楼房 2.比喻挤迫人的空间,束缚人自由的一切事物和方式。还有一种题型,问你某个词语指什么,事实上答案就是在文中,需要自己寻找,概括。区别词语的特定义概括原文内容(前后)词语的指代义找(前文)就近原则,最近的中心语 牡丹的拒绝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 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

10、这 “荣誉和赞颂 ”指什么?解析:荣誉和赞颂肯定没有什么深意,所以就是在本文中找答案。如前面所说,凡是有两个词语,就要分开解释。答案:1.“荣誉”:牡丹的美被世人确定公认。赞颂:开放时人们为它倾倒迷醉。例证性试题一 在飞舞的雪花中,那红红的糖葫芦,那雪夜中隐约的灯光是那样一下子击中我心底 最柔软的角落说说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解析:词语有比喻义时,一定要还原本体。答案:作者被感动的心灵深处。散文答题方法 张艺凡整理概括题:常见问法:本文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请用几个词语依次概括出来。文中 XX 有什么特点?本文作者有哪些情感?文中 XX 有什么精神品质?答

11、法:1.审题,明确要概括什么内容给文章分段,明确答案区间(答案是在哪几段)利用该层有几段或分值 判断要概括几点圈划关键词(根据写作对象判断关键词为人物性格,情感品质,事物特点,一些概括凝练性的词语)摘抄或概括凝练矛盾题:做题之前要明确范围,即找出分歧点所在的区间并仔细思考1、 明确态度:矛盾或不矛盾2、 释含义:解释关键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内容或含义(尽量用原文内容来回答)3、 析联系:理清矛盾两者的关系(注意结合主旨) ,阐述矛盾或不矛盾的理由。试题回顾: 老家 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说老家 “也不想再回去了 ”,第五自然段中却说 “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有如此浓烈 ”,这是否矛盾?根据文意,简

12、要回答。解析:先锁定区间。 “也不想再回去了”在 3,4 自然段,文中详细说了不想回去的原因。 “思想情绪浓烈”在 58 自然段。然后再结合文章主旨。答案:1。不矛盾 2“.不想再回去”是因为老家已无亲人,极少熟人,看到故园荒废,心绪很坏 3.“思想情绪浓烈”是因为人对故乡的感情是难以割舍的,已越来越深的,越到晚年越强烈。4.强调突出了,我对老家的思念。 潮魂 浩瀚的钱塘江沉浮起伏,一喷一吸,我知道:这是潮魂在呼吸。四望皆空,我把满满的一杯酒酹入大江,算是对大江的安慰;人间已擒得恶虎,将满腔的冤气化为倾盆的泪雨了。秋风秋水,我的心在江上盘旋;潮魂呵,这故事虽然古老,却也新鲜 第 自然段写道 “这故事虽然古老,却也新鲜 ”“古老 ”与 “新鲜 ”是否矛盾?为 什么?解析:现在文中找古老是哪一段,那下面一段一定是讲的新鲜,然后概括为散文答题方法 张艺凡整理何古老,为何新鲜,再结合文章主旨。答案:1.不矛盾。2. 伍子胥和文种的故事早已成为历史,所以是古老的;3.但人们对忠魂的崇敬、怀念是弥久常新的,他们的忠义精神激发起人们积极生活的热情,所以又是“新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