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浮力》说课稿(总4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83554312 上传时间:2021-06-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浮力》说课稿(总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浮力》说课稿(总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浮力》说课稿(总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浮力》说课稿(总4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浮力》说课稿(总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浮力》说课稿(总4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1节浮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浮力,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1节。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展开本次说课。第一部分: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浮力”是力学中应用较强的基础知识之一,本节是在学过力、二力平衡、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的基础上研究浮力的。本节由“浮力”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两部分内容组成。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好探究浮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做好此实验也为后面学习物体的浮沉,浮力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同时,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内

2、容较抽象,综合性强,课时安排为1课时,只探究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课程目标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浮力,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2、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情感目标: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三)重、难点。重点为浮力的概念及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难点为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四)教学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烧杯,水槽,小桶,细线,水,食盐,小石块,铁柱,矿泉水瓶,乒乓

3、球等。利用课件展示教学板书、结论、小结等环节,在每小组课桌上摆放好实验器材。第二部分:说学情 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喜欢动手动脑,他们的思维方式正在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尽管浮力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但在教学中通过实验和多媒体,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第三部分:说教法与学法教法分析:在教的方面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根据课标要求的科学探究要素:提问-猜想设计验证分析归纳评估。采用猜想验证法、分析评估法。学法指导:根据课标中对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科学素养

4、。在本堂课中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活动空间(强调学生主动探究,主张学生全体参与);思维空间(设问置疑,让学生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现空间(让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采用主动探究法、设置疑问法、快乐体验法。第四部分:说教学设计(1) 创设情境 激趣引课讲述树洞救球的小故事:在北宋时期,文彦博和几个小朋友在草地上踢球 ,一不小心,球掉进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去,可是树洞太深,怎么也摸不到底。 文彦博叫小朋友帮忙提来几桶水 ,小朋友把水一桶一桶往树洞里灌,不一会儿,球便浮上来了。活动一:实验模拟树洞救球(体现课标中的课程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把乒乓球放在一个去掉底的、有盖子

5、的瓶子中(模拟树洞),向瓶中倒水,球会浮上来。将瓶盖去掉(树洞底部穿了孔),球还会浮上来吗?为什么?(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要用手堵住瓶口,乒乓球又会浮上来了。乒乓球能浮在水面上,肯定是受到了一个向上的力,那么浸入水里的物体也会受到这样的力吗?(2) 动手实验,体验浮力活动二:演示实验(称重法测浮力):石块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 N,被石块用手向上托,观察到什么现象?把石块浸没到水中的示数为F1 N,提问:学生发现了什么?浮力概念: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托力,即:F浮=G-F拉。 活动三:教师演示:把乒乓球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乒乓球;把烧杯倾斜放置,再观察乒乓球的

6、状况,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活动四:思考树洞救球的模拟实验,为什么往去盖的瓶中倒水,乒乓球就不能浮上来了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不同。浮力的大小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3) 自助探究,体验快乐 根据课标要求的科学探究要素设置以下步骤进行探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试验,收集数据;展示成果,得出结论。让学生体验手压饮料瓶的试验。1、 提出问题:通过上面的实验和你的生活经验,请同学们猜一猜浮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2、猜想与假设:让学生根据上面的实验和生活经验提出猜想,有的同学

7、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会提出很多猜想,老师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首先对学生的猜想进行肯定,然后话题一转:今天,我们只对三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是否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是否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为了节约时间,体现合作关系,每个小组只探究一个猜想,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工。3、选择器材,设计方案:首先组内交流,选择器材,设计方案,然后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方案!本实验的难点是控制变量,在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方案的过程中,老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规范实验操作!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8、在学生明确实验步骤的基础上,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完成探究过程,并及时把实验数据记录到导学案上!老师在教室内巡视,及时处理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情况!5、展示成果得出结论: 让学生在班内展示本组的实验数据并得出本组结论,最后把各组结论总结到一起: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所处的深度无关! 然后让学生说出在实验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原因!(4) 归纳小结,应用提高课堂小结:以小组为单位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及困惑!布置作业:布置作业,检查学习情况(P54 动手动脑学物理2-4题)第五部分:说板书设计第一节浮力1、浮力: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一个向上的托力,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3、称量法测浮力:F浮=G-F拉4、浮力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的压力差。5、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简洁的板书设计呈现出本节课的两个知识目标:一是认识浮力,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即板书的1-4小点。二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即板书的第5小点。板书内容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展示。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