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共30张PPT)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83529944 上传时间:2021-06-0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共30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8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共30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8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共30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8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共30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8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共30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共30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共30张PPT)(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史料探究,素养落实,随堂训练,课前预习,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 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的权力分配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问题,皇权极端加强,权力失去制约,制度丧失活力,社会随之衰落。 【学习目标】 (1)结合所学,构建从汉到元,从中央到地方的古代主要政治制度体系。从整体上理解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 (2)利用典型材料,理解分析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及实际效果。认识地方权力大小取决于时代的实际情况,没有不变的一定之规可循。 (3)利用史料理解明清君主专制高度加强的背景、特点,并加以分析评价。 (4

2、)权力的集中有其必要性,如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但权力过分集中长期集权专制,会使制度失去活力,造成社会衰落。,课前预习 课前自学释疑解惑,一、汉至元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 措施 1.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1)背景:刘邦建立汉朝后,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分封同姓诸侯王引发了王国问题。公元前154年, 采纳晁错的建议着手削藩,引发 “ ”,三个月后平定叛乱。 (2)措施:实行“ ”,强干弱枝,监察地方。 (3)作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景帝,知识梳理,七国之乱,推恩令,2.宋代加强中央集权 (1)背景 唐中叶“安史之乱”之后形成藩镇林立的局面。 唐朝灭亡后又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 960

3、年 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赵匡胤,(2)措施,枢密院,调兵,文臣,通判,物质基础,冗官,3.元朝行省制度 (1)内容:地方设行省,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 大权。 (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 1.明代 (1)废丞相 原因:明初丞相位高权重,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 措施:明太祖下令裁撤 ,废除丞相,由皇帝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 政事。 影响:实行了1 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 发展到新的高度。 (2)设内阁 明太祖时期:设立 ,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不参与

4、决策。 明成祖时期:正式设立 ,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此后阁臣权力越来越大,获得“票拟”权。,中书省,专制皇权,殿阁大学士,内阁,2.清代:设立军机处。 (1)背景 清初设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 处理。 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设立军机处。 (2)职权: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可以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受皇帝召见,只能 。 (3)影响 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完全听命于皇帝,是 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跪奏笔录,专制皇权,【走出误区】 “推恩令”并没有废除分封制,它只是分

5、割了封国的领地,从而削弱地方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郡国并行制是整个汉朝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 【知识拓展】 重文轻武是宋朝建立后的国策,是统治者反思唐代藩镇割据、武将专权的结果。一方面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文化的发展,推动了宋代科技、文化和艺术的全面繁荣;另一方面,不利于军队战斗力的提高,造成了“积弱”的局面。,【归纳总结】 元代的政治体制:元朝在中央实行一省制,三省合并为一省,丞相的权力加大,不利于君主专制。但是,这样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官吏的数量。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是对古代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两种管理模式的融合。一方面,行省成为中央的派出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另一方面,行省集中了地方的

6、军事、政治、经济等大权。 【思维点拨】 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明朝内阁设立于明成祖时期,是为加强皇权而设立的侍从顾问机构,并无决策权。此后权力逐渐增大,成为明朝行政中枢。但是,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正式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不能统率六部,其权力不来自于制度及职位,而来源于皇帝的信任与支持。,【概念解读】 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是中国清代前期满洲上层贵族参预处理国政的制度。清朝入关后,议政王大臣会议成为威胁皇权的重要因素,为摆脱其对皇权的羁绊,清朝先后设置了南书房、军机处等。乾隆年间,议政王大臣会议被撤销。 【易错提醒】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不应看作是巩固封建统治的表现,实际上,明清

7、时期加强君主专制恰恰代表着封建统治的衰落。因为它违背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探究主题1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

8、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史料探究 主题探究史料教学,材料三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

9、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解读】 第(1)问,由“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由“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可归纳得出答案;第二小问需要结合第一小问及“但直属中央”等信息分析归纳。 【结论】 (1)主要内容: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郡县官员分工负责;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定期实行分级考核。 (2)制度:郡国并行制。 理由: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侯国直属中央。,(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

10、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解读】第(3)问,把材料三及所学相关史实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归纳即可,如“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等信息均是解题的关键。 【结论】 (3)原因: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中央寄部分权力于行省,借行省集权中央;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深化拓展】 中国古代统治者防止地方割据、加强地方管理的方式 (1)分化事权,相互牵制。 (2)划分适当的行政区划。 (3)实行监察制度。 (4)中央直接掌控地方权力或设置专门机构直接管理。 (5)实行一些特殊的管理制度等。,探究主题2君主专制的

11、加强 材料一(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内而六部、卿寺暨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而十五省迄于四裔诸属国,有事无不综汇。 清梁章钜枢垣记略,【解读】 明朝内阁与清军机处的设立是皇权加强的体现。材料一中“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则是明朝皇权加强的体现。材料二中“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有事无不综汇”体现了军机处参与机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保密性强。 【结论】 (1)明朝内阁虽然参与政务决策,但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只对皇帝负责

12、。 (2)军机处军国大事无不参与,保密性强;军机大臣直接对皇帝负责,传达皇帝旨意。 (3)二者都没有决策权,都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军机处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朝内阁大臣和清朝军机大臣的地位和职能的相 同点。,【深化拓展】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表现、特点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表现 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明朝逐步形成了内阁制,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明朝设立“厂卫”等特务机构,加强对官吏和人民的监视。 清朝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明朝开始实行八股取士、清

13、朝实行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2)特点 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继承了前朝的一些措施,又在此基础上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 空前强化。皇权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不断加强。 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专制制度逐渐衰弱的时代特征。 (3)影响 积极影响:对于稳定和重建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粉碎内部分裂叛乱、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消极影响:君主专制强化容易出现决策失误、助长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阻碍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成为中国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的制度根源,为近代的民族危机埋下了隐患。,随堂训练 即学即练学以致用,编者选题表,

14、一、选择题 1.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梁孝王刘武薨,景帝“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梁国由此一分为五,封四侯。汉景帝的做法() A.扩大了地方王国势力 B.废黜了梁国的王国地位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结束了郡、国并存局面,解析:C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梁孝王去世后,本应由嫡长子继承王位,但景帝却在此基础上将其余四庶子也分别封为王,将梁国一分为五。这一举措实际上分化、削弱了地方王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错误,C项正确。王国依然存在,B、D两项错误。,2.如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15、)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解析:B图中有“路”“知州”“通判”等字样,这些信息告诉我们该图反映的应是宋代地方机构示意图。,3.(2017山东济南期末)剑桥中国明代史指出:胡惟庸的权力不断膨胀,这促使御史韩宜可在御前当面攻击胡惟庸及其盟友。告发胡惟庸等人不忠于皇上,僭越皇权。材料反映的是() A.相权与皇权的矛盾 B.明初社会矛盾的激化 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宰相废除的根本原因,解析:A胡惟庸是明朝宰相,御史御前攻击胡惟庸等人的借口是僭越皇权,因此材料反映的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社会矛盾范围太广泛,题目中并未体现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故B、C两项错误;宰相制度废除的根本原因是宰相制度威

16、胁君主专制,胡惟庸专权只是契机,故D项错误。,4.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句话指的是() A.明朝的内阁就是宰相 B.明朝宰相虽无其名却有其实 C.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 D.明朝的内阁虽权力大,但没有承担起宰相的职能,解析:C根据材料可知,题干强调的是明朝的内阁,根据“偃然汉、唐宰辅”可知内阁权力极大,基本承担了宰相的职能,故答案为C。,5.(2017山东青岛期中)清朝一机构离皇帝寝宫仅50米距离,为严格保密,该机构中的听差皆拣选十五岁以下不识字的幼童充任,而且还有专派的御史往复稽查,不准任何人窥探。该机构人员精干,只能“跪奏笔录”,该机构的设置() A.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 B.解决了君相之间的矛盾 C.完善了中枢权力体系 D.适应了皇帝集权的需要,解析:D军机处地近内廷,机构人员精干,保密性好,办事效率高。军机大臣参与机务,跪奏笔录,完全听命于皇帝,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A项错误。丞相在明代就已废除,清代承袭明制,故B项错误;军机处是清中枢权力体系一部分,但其更多体现的是专制性,故C项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