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二) (共34张PPT)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83528548 上传时间:2021-06-0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二) (共34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8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二) (共34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8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二) (共34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8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二) (共34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8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二) (共34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二) (共34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二) (共34张PPT)(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二),课前预习,素养落实,史料探究,随堂训练,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 抗日战争具有双重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国难当头,社会各阶层民族意识空前觉醒,全民族持久抗战赢得战争胜利和世界尊重。 【学习目标】 (1)通过图文材料的探究,了解日本蓄谋侵华和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感悟侵略战争的罪恶、危害,珍爱和平。 (2)通过对抗日战争相关史料的探究,理解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抗战的史实、归纳抗日战争的特点,认识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 (3)通过学习认识全民族同仇敌忾、众

2、志成城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感悟抗日战争对增强民族凝聚力所起的积极作用,感悟抗战精神,培养强烈的民族责任意识。,课前预习 课前自学释疑解惑,知识梳理,一、日本侵华 1.侵华背景 (1)根本原因:,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 (2)直接原因:1931年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日本。 (3)有利时机: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的侵略以可乘之机。 2.侵华过程 (1)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2)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3)1937年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事后占领上海和南京。 (4)1938年,日军占领徐州、广州、武汉,

3、占领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3.日军罪行 (1):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后,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进行杀戮,30万人被杀害。 (2)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进行试验,并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3)实行“以华治华”政策:扶植傀儡政权;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 二、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背景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1937年8月13日,日本制造了八一三事变,威胁南京。,(2)形成 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1937年9月2

4、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3)影响 抗日战争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开赴抗日前线。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2.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有力地遏制了侵华日军的步伐 (1)正面战场:国民党为主导 淞沪会战: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中国守军进行了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的计划。,太原会战:淞沪会战期间,国民政府组织了太原会战。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徐州会战:1938

5、年春,在徐州会战中,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广州战役、武汉会战: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枣宜会战: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 (2)敌后战场:共产党为主导,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12月7日)后成为主战场 建立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了抗日的前线。 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1937年9月成立,首府设在延安,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1940年,由彭德怀指挥,重创日军的据点、交通线,

6、歼灭日伪军4万余人,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反“扫荡”: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领导军队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1.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历史意义 (1)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2)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3)抗战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规律总结】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其独占的殖民地。是日本的既定国策“大陆政策”的重

7、要步骤之一,狂妄自大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最终的目标是要称霸世界。日本素有军国主义传统,因此我们应该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保持足够的警惕。 【概念辨析】 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 (1)党内合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 (2)党外合作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外部进行合作。 【教材点拨】 民族觉醒的本质内涵是民族认同感和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的精神。鸦片战争后,民族意识萌发;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的危机意识逐渐强化;五四运动后,民族意识升华;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意识达到了空

8、前的觉醒。,【概念辨析】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1)正面战场是中国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国民党的军队是正面战场与日军作战的主力,正规的阵地战是主要战争形式。 (2)敌后战场是在日本已经占领的沦陷区开辟的战场。在敌后战场与日军作战的主要是八路军、,因为敌强我弱,游击战是敌后战场的主要战争形式。 【教材点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参加统一战线的除国共两党外,还包括农民、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以及投降派以外的一切爱国政治力量,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探究主题1抗日战争的爆发 材料一“(1931年

9、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 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 材料二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 胜利。 中国共产党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史料探究 主题探究明确重点,【问题】 (1)材料一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描述?日本当局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方面论证材料二观点。,【解读】 第(1)问根据材料一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南满铁路、出处日军军机电报可判断该事件为九一八事变,联

10、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日本当局为掩饰自己侵略行径编造的无耻谎言。第(2)问根据材料二信息“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概括其观点,结合国共两党抗战的具体史实论证该观点,注意题目要求从政治、军事方面论证。 【结论】 (1)九一八事变。不正确。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侵略行为,日军炸毁南满铁路并袭击中国军队,是蓄意发动战争,并非由偶然因素引起。 (2)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探究主题2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两

11、条路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国民党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12、),【解读】首先要正确解读材料,明了本题的立意在于考查学生从材料中发现问题和调用历史知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先要给出修改建议,然后层层分析,说明修改建议的理由。在说明建议的理由时,应从宏观的抗日战争去考虑。无论增、删、合并任何一处的建议,都要紧密围绕对抗日战争的整体把握和目录的缺点来说明。 【结论】示例1: 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 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 示例2: 建议:增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内容。 理由:世界反法西斯

13、同盟的形成,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斗志,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增加该内容,可以反映出中国抗战在二战中的地位。(“示例”只作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深化拓展】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2)联系 两个战场是相互依存、互相协同、互相配合的关系,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探究主题3抗日战争的特点 材料一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四)取消

14、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材料二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解读】 第(1)问,从材料一信息“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等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愿意接受南京国民政府的领导和改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的最大诚意。 【结论】(1)取消武装反抗国民党政权及农村土地革命的政策;承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苏维埃政府改制;红军改编。,【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主要内容与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

15、战争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政策的不同之处。,【解读】第(2)问,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及合理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据材料二表格信息抗日战争中的三个时间段中国战场都牵制了日军的主力,联系所学知识作答。 【结论】 (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争取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深化拓展】 抗日战争的特点 (1)民族性。抗日战争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是一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民族战争。 (2)双重性。从斗争性质上看,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3)两个战场、两条

16、抗战路线并存。国民党政府坚持片面抗战路线,在正面战场对敌作战;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在敌后战场对敌作战。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4)以弱胜强。 (5)具有持久性。中国战场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 战场。,探究主题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材料抗日战争烽火的洗礼,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国要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政权,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问题】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解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