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婺源旅游规划案例分析【行业内容】

上传人:8** 文档编号:183495260 上传时间:2021-06-0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6.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婺源旅游规划案例分析【行业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最新婺源旅游规划案例分析【行业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最新婺源旅游规划案例分析【行业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最新婺源旅游规划案例分析【行业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最新婺源旅游规划案例分析【行业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婺源旅游规划案例分析【行业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婺源旅游规划案例分析【行业内容】(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最美乡村婺源 旅游规划分析,1,课件优选,定义,何景明和李立华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其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 二是以乡村作为旅游吸引物, 二者缺一不可。,2,课件优选,起源,国外:起源于1885年的法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发 展,乡村旅游在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乡村旅游是工业城市污染和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产物,我国: 作为农业大国, “三农”问题、国家政策等在我国乡村 旅游产生及发展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

2、用,3,课件优选,我国乡村旅游类型,都市依托型以农村、农园为主要特色,自然性、 科技性为突出(四川“农家乐”、北京 民俗村) 景区依托型以民俗民族文化或景观资源为依 托,强 调乡村文化品位(贵州天龙 屯、桂林的龙胜梯田),4,课件优选,对比,5,课件优选,婺源乡村旅游案例分析:,(一)区域状况 (二)规划期限 (三)战术目标 *(四)开发措施 (五)效果 *(六)与国外乡村旅游对比 *(七)不足之处及建议,6,课件优选,7,课件优选,http:/,8,课件优选,婺源旅游区域状况,婺源位于赣东北,与皖、浙两省交界,是山区县,呈椭圆形。 一、自然条件 1、 地貌 属丘陵区,地形上呈“八分半山一分田

3、,半分水路和庄园”的特征。山地占总面积的 83.09%,婺源县 为中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年均温度17.9。春、秋 短,冬、夏长,季节特征明显。日照较短,雾日较多,年无霜期250天左右。 2、水系 3、生物资源和植被 二、社会状况 1、行政区域变迁 婺源古属“吴楚分源”之地。唐开元28年(公元740年)建县,以婺州水之源因名婺源,建县 至今已有1265年。 2、人口与民族 婺源古称山越之地,4000多年前就有居民劳动生息。汉族占99.9%以上 本县人口主要聚居在河谷地带及溪流沿岸。丘陵地区人口较多,山区人口较少。由于山多 田少,外出经商 谋生成为习俗。生活在本县的实际人口低于统计人

4、口,婺源县有着相当宽 裕的生态空间。 3、交通 黄山机场、景德镇机场、婺源火车站 三、经济发展 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婺源虽地处华东,但与长三角发达经济区的链接滞缓。传统农业色彩浓 厚,工业颇为薄弱,长久以来,经济实力不强。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视察婺源,为婺源的 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在江西省的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 “旅游大县,经济强县,文化名县”的奋斗目标,确立了“发展生态经济,优先发展文化与生态旅 游业”的发展思路。 四、文化概况,9,课件优选,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生物,山水,天然岩溶 人文旅游资源:历史古迹,名人纪念地 社会旅游资源:民风民俗,文化艺

5、术,10,课件优选,规划期限,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考虑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远景目标,确定本次规划期限为: 近期:20022005年 远期:20062020年,11,课件优选,五大战术目标,一个主导产业 旅游业成为全县的主导产业,带动全县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大主题 根据最美乡村的内涵,婺源旅游业应围绕生态和文化二大主题进行综合开发。 三大提升 开发水准提升、企业素质提升和品牌形象提升。 四大重点项目 全力重点开发具备规模、体量、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四大项目:月亮湾度假区、文公阙里、四星级酒店、灵岩洞国家森林公园。 五个主攻市场 东部沿海,包括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客源市场和以广

6、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客源市场 以武汉为中心辐射的中部客源市场 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华北市场 以日、韩、港、澳、台为重点的海外市场 以南昌为核心的省内市场,五大战术目标:,12,课件优选,开发措施,13,课件优选,婺源虽然以徽派民居见长,却没有黄山、这样的名山名水,也没有西递、宏村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但婺源充分利用了12个中国民俗文化村、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10个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等人文资源,全景式分类展示婺源乡村旅游,通过“景区式”、“博物馆式”、“分区保护式”、“原始生态式”和“原生态景区式”等模式,保护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1、巧用资源打“分类牌”。,14,课件优选,2、调整结构

7、打“生态牌”。油菜花成了早春婺源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县里将乡村旅游业与油菜种植业相结合,把油菜生产作为项目来实施,把项目的效益、前景、潜力分析给农民听,为农民算清账,使农民明白乡村旅游的光明前景和油菜生产的良好效益,激发了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还以茶为媒,大力发展茶事体验、茶文化考察等乡村旅游项目。他们还围绕旅游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围绕生态发展乡村旅游,使乡村旅游从边缘化地带逐渐成为热点地区。如今,该县数万名农民从事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却又不脱离农业生产。这种模式实现了商农融合、旅农结合、城乡互助,成为“以旅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延伸,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15,课件优选,近年来

8、,婺源利用各种活动、借助各种媒体的力量,特别是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推出极具视觉冲击的旅游推介片,不遗余力为乡村旅游推波助澜,使“中国最美的乡村”成了婺源最亮丽的名片。在全国乡村文化观光休闲旅游热中,江西婺源无疑是其中最大的亮点。“20052008年度最具人气”旅游景点、“中国最浪漫的七个城市”之一、“人生着要去的十个地方”之一、“中国十大踏青好去处”、“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及全国知名媒体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中国最美的乡村古镇”等等称号,使声名鹊起的婺源被专家学者称为婺源现象和婺源模式。这样的宣传方式应该继续推广。,3、借助传媒打“特色牌”。,16,课件优选,即

9、对规划控制区不符合规划的民居、街区和其他建筑的外墙、屋顶和建筑风格等按照徽派建筑的要求进行外观改造。过去婺源县有的村庄也出现过乱搭乱建现象,造成落成的新居风格与徽派建筑不一致,破坏了乡村旅游景观,形成了“视觉污染”。婺源县应投资全面改造公路沿线和景区景点的非徽派建筑,将外墙立面改建为白灰墙面,平屋面改为坡屋面,屋面天沟琉璃瓦拆除,女儿墙一律改为马头墙,屋面红瓦更换小青瓦。,4、整装面容打“风格牌”。,17,课件优选,婺源县巧借名人效应,提升旅游知名度和旅 游形象,如把婺源县作为“伟人故乡”、“名人故里”进行精心包装和宣传,编制婺源县名人录,开发婺源县名人故居景区,推介婺源县名人足迹旅游产品。,

10、朱熹,5、借助名人打“效应牌”。,金庸,18,课件优选,“农”味是乡村民居、村落和田野生态。“文”味是文化,婺源的名人文化千古流芳,古建筑文化精美绝伦,民俗文化绚丽多彩。婺源县的乡村旅游风光之美,在于“农”味与“文”味并存,绿色之美与人文之美水乳交融,人与环境浑然天成的和谐;从古至今,民居、村 落的建设都注意人和天、地、山、水的环境关系,或枕山面水,或爽溪而居,人文山水相辉映、文化生态共繁荣。,6、调和“农”味和“文”味,打“口味牌”。,19,课件优选,“婺源模式”的成果,婺源旅游集团成功运作一年后,2008年,中国旅游报推出婺源之路长篇报道,首提“婺源模式”。2011年6月下旬,央视财经频道

11、在婺源举办了“婺源模式”高层论坛。 “婺源模式”推行以来,“中国最美乡村”的品牌唱响大江南北。婺源已建成3条精品线路、10多个景区,其中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7个,是全国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最多的县、首批中国旅游强县。今年1月至5月,全县共接待游客350万人次(最高日接待量16万人次,创历史最高),实现门票收入9589万元、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20,课件优选,概览国外乡村旅游 以普罗旺斯为例,21,课件优选,自然,22,课件优选,塞尚之路,遍布艾克斯普罗旺斯老城,以地面上这个Cezanne的铜牌作标识。 在法国、在德国、在欧洲旅行,有时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他们宣传旅游时没有明晃晃的口号,街上

12、更是见不到能够亮瞎人眼的红色标语,或者雷人的某市精神。多以本地的文化名人作为城市的骄傲,当地的旅游指导手册上多印着与某作曲家、某画家相关的照片,或者提醒游客今年是某某艺术家诞辰几百周年。,文化,23,课件优选,Les Lodges也是普罗旺斯小屋, 位于青山翠谷中,置身于户外 泳池中,仿佛与普罗旺斯的乡 间融为一体。,享受,生态,24,课件优选,酒窖建于地下二层, 应该是在山体里了, 所以有些墙壁处仍然 保留着挖时的原始状态。,艺术,原始,分区,25,课件优选,婺源 PK普罗旺斯,26,课件优选,问题,服务人员素质不高 生态环境遭破坏 文物保护有待加强 产品单一雷同 缺乏整体规划控制,岗前培训,监管部门、游客、服务人员,申遗,法律保障;上同,创新,连点串线,深度开发,拟定发展战略,27,课件优选,谢谢观看!,28,课件优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金属学与工艺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