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春望》《石壕吏》习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8348810 上传时间:2017-1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岳》《春望》《石壕吏》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望岳》《春望》《石壕吏》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望岳》《春望》《石壕吏》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望岳》《春望》《石壕吏》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望岳》《春望》《石壕吏》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望岳》《春望》《石壕吏》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岳》《春望》《石壕吏》习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望岳 春望 石壕吏习题望岳一、默写1、 望岳的颈联是: , 。2、总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伟高大的山势的句子是: , 。3、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4、表现诗人欣赏泰山而入神的句子是: 。5、充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 。6、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 , 。 7、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8、诗人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的诗句是: , 。9、表达作者心情激荡和眼界开阔的诗句是: , 。10、借齐

2、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的诗句是: ,。二、练习1、本诗作者是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字 ,自号“ ”,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首联写远望泰山 、 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 、 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3、 “齐鲁青未了”对描写泰山有何作用?4、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5、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 ,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

3、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7、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 ”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9、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B 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C 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D 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1、唐 杜甫 子美 少陵野老 诗史 2、望 高大雄伟 峰峦连绵 山色青翠 神奇秀丽 巍峨高大 3、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以距离之远衬托泰山之高峻、连绵。 4、这句话的

5、大意是“大自然汇聚了天地间的奇丽景色” , “钟”在这里是“积聚、汇聚”的意思,用一“钟”字,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写出了远望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色。 5、 “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6、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7、D 8、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 ) 9、C )春望一、默写1、 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

6、深 。 2、 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写出望中之所见,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3、 春望中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 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 5、 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它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春望中原文回答。) 7、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

7、恨别鸟惊心。 8、 春望中采用反衬手法以乐衬悲,运用互文的名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9、 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借花鸟表达忧国忧民之情的诗句) 10、 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1、 春望中写火不断,家书珍贵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2、 春望的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运用对偶,对比的修辞,表现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情感。 13、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眷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

8、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 春望中写诗人忧国思家,心情沉重,以致华发稀疏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5、 春望中表达作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的诗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6、通过春望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17、 春望中能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一位白发稀疏,忧国伤时的老诗人的形象的诗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8、 春望中,诗人通过刻画自己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9、 春望中作者借助艺术形象总写忧国思家感情的诗句是:“白头搔更短,

9、浑欲不胜簪” 。 20、 春望中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1、 春望言明春望所见的年名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用美景反衬忧伤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是: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写自己心念远方家庭安危,又自叹年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二、练习1、诗歌反映的是唐代有名的历史事件 。 “城春草木深”的“城”指当时的 城。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3、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颓垣残壁的惨象,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

10、”字,写出了_ 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4、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试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5、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认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对这两种说法,你怎样看?6、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7、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8、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

11、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9、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10、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

12、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 “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1、安史之乱 长安 2、望 山河 草木花鸟 3、破 长安城里凄凉的春景 4、 “望”有“观望” “希望” “盼望”之意。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亲人团聚。 5、两种说法都讲得通,按第一种说法,诗人因感时伤怀,加之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不但无

13、心赏玩,反而落泪惊心。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的主语理解为作者更加自然,更加符合作者当时的心理,因此,选择第一种说法比较好。 6、用对偶(夸张)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7、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8、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家书难得,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9、C 10、A)1. 石壕吏是一首( ) ,以( )为顺序,中心人物是( ) ,事件是( ) ,故事发生在唐代著名的( )历史事件中。2. “三吏” “三别”分别是: 3. 写“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句子: 4. 揭示战争造成的灾难的句子: 5. 道出老妇家中贫寒的句子: 6. 侧面描写(暗示)老妇被抓的句子: 7. 分析老妇、官吏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