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现代商务礼仪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83473619 上传时间:2021-06-06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89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现代商务礼仪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精选]现代商务礼仪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精选]现代商务礼仪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精选]现代商务礼仪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精选]现代商务礼仪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现代商务礼仪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现代商务礼仪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商务礼仪,教师:陈定远 电话:13628380280 QQ: 645620786 邮箱:,授课内容,引言:礼仪概说 第一章 仪表礼仪 第二章 交际礼仪 第三章 宴请礼仪 第四章 会务礼仪 第五章 仪式礼仪 第六章 求职礼仪 第七章 国际礼仪,课程成绩:平时成绩占20%(考勤,提问,作业);期末考试占80%。 课程考核:随堂闭卷。 推荐教材:许爱玉现代商务礼仪浙大社2006年第1版 参考文献:(见下),参考文献,一、人际交往书目 1、侯玉波 编著 . 社会心理学(第二版)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 2、社会心理学(第三版) . 全国13所高等院校编写组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

2、3、崔丽娟.才源源. 社会心理学.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8 4、沙莲香.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 5、章志光等.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6、时蓉华.社会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 7、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8、美国 卡耐基 成功之路丛书(人性的弱点等) 9、台湾曾仕强 圆通的人际关系,二、礼仪书目 1、金正昆.商务礼仪教程.涉外礼仪教程.社交礼仪教程.政务礼仪教程.服务礼仪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2005年 2、(日)金井良子著.万友等译. 礼仪基础 .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3、张岩松

3、.现代交际礼仪.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 4、曹浩文编著.如何掌握商务礼仪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 5、李荣建, 宋和平编著. 礼仪训练.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年 6、徐觅. 现代商务礼仪教程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8年 7、庄铭国著. 国际礼仪.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6年 8、杨狄主编. 社交礼仪.杨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9、陈柳.职业人形象设计与修炼.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4年 10、沈驷. 错误的礼仪.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年 11、李莉. 实用礼仪教程.中国人民大学. 2002年 12、刘小清主编. 现代营销礼仪.东北财

4、经大学出版社. 2002年,礼仪小测试 请分析以下案例中存在哪些礼仪方面的问题,1、 脚上的礼仪,2 、手上的礼仪 查尔斯王子,3、服饰上的礼仪 陈水扁会见美方官员,4、公共空间礼仪,答案,1.黑皮鞋不能配白色的袜子;正式场合,男士不应穿凉鞋,更不应光脚。 2.查尔斯王子也会出错,不应该把手放在西装口袋里。 3.服饰择装能够表现出你对交往对象是否尊重。这是陈水扁为了表示对美方礼遇不够的不满,穿着衬衫会见美方官员。 4.国人时常不大注意公共空间中应有的礼仪规范。(1)有的市民赤膊或穿居家塑料拖鞋到某银行办理业务;(2)喜欢攀爬公园或城市广场中的雕塑等拍照;(3)当街争吵,大爆粗口,仪态尽失。,小

5、结礼仪通病: 语言粗鲁 举止失仪 角色与场合感缺失 公共空间行为失范,引言:礼仪概说,一、起源 二、概念 三、特点 四、分类 五、功能 六、历史 七、原则,一、起源,1、起源于祭祀 小篆“礼”字写法 说文解字:“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豐,豐亦声。” 意思是实践约定的事情,用来给神灵看,以求得赐福。 “礼”字是会意字,“示”指神。“豐,行礼之器也,从豆,象形。” 可见,“礼”字与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有关。古时祭祀活动是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方式进行的。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指出:“礼之起,起于祀神,其后扩展而为人,更其后而为吉、凶、军、宾、嘉等多种仪制。”,2、起源于法庭的规定 在欧洲,“礼

6、仪”一词最早见于法语“etiquette”,其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法国的法庭有许多严格的规定,它给每一个进入法庭的人发一张长方形的“etiquette”,作为其入庭后必须遵守的规矩或行为准则。当“etiquette”一词进入英文后,便有了“礼”的含义,意即“人际交往的通行证”。(Courtesy礼貌, Ceremony礼节),3、起源于风俗习惯 “礼出于俗,俗化为礼。”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人类在长期的交往活动中,渐渐地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当这些交往习惯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并同时被人们自觉地遵守后,就逐渐成为了人们交际交往固定的礼仪。 年西方礼仪集萃一书问世,开篇中这样写道:“

7、表面上礼仪有无数的清规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在于使世界成为一个充满生活乐趣的地方,使人变得和易近人。” 结论:起源于祭祀与风俗习惯,二、概念,2、仪: 说文解字“仪,度也,从人,义声。”“度,法制也。” 基本字义 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仗。司。 礼物:贺。谢。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器。 法度,标准: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 姓。,3、礼仪: 辞源:行礼之仪式。(狭义) 现代汉语:礼节和仪式。(广义) 礼节:礼的规矩、惯用形式。仪式:典礼的程序、形式。 诗小雅楚茨:“献酬交错,礼仪卒度。 ”(主客敬酒来又往,礼节全都合规章) “礼

8、仪既备,钟鼓既戒。” (祭祀仪式都已齐备,钟呀鼓呀都已准备) 历史学家范文澜群经概论注:“礼仪合言,皆名为礼,分言之则礼为体,仪为履。体者立国经常之大法,所谓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是也。履者各官司治事之细目,揖让周旋之节文, ”,(二)礼仪的含义演进 原始社会 萌芽(只是指祭祀天地、鬼神、祖先的形式。) 奴隶社会 正式形成(由祭祀形式跨入全面制约人们行为的领域,包括典章制度、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 封建社会 礼仪的发展变革时期(将人的行为纳入封建道德的轨道,形成了以儒家学派学说为主导的正统的封建礼教。) 现 代 礼仪范畴逐渐缩小,礼仪与政治体制、法律典章等基本分离。主要指礼貌及其相关活动

9、的礼节和仪式。去掉了繁文缛节、复杂琐细的内容,吸收了许多反映时代风貌、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新形式。简单、实用、新颖、灵活,体现了高效率、快节奏的时代旋律。,(三)礼仪的定义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达敬意的惯用形式和行为准则。(陈)为何不用“交往”,如丧礼;不用“人际交往”,如外交。 金正昆: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 礼仪的内涵: (1)礼仪是一种表达尊重、敬意的观念与行为,目的是实现社会交往各方的关系的和谐。 (2)礼仪是一种行为方式和准则,是社会规范之一。只有 遵守它,才能适应社会。 (3)礼仪是一定社会关系中人们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

10、 (4)礼仪是一种情感互动的过程。 (5)礼仪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交往各方的互相尊重,从而达到社会关系的和谐。,金正昆:礼貌是礼仪的基础,礼节是礼仪的基本组成部分。换言之,礼仪在层次上要高于礼貌、礼节,其内涵更深、更广。礼仪,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的、具体的、表现礼貌的礼节所构成的。它不像礼节一样只是一种做法,而是一个表示礼貌的系统、完整的过程。从本质上讲,三者所表现的都是对人的尊敬、友善。 礼貌 指言语行动恭敬谦虚的表现。 孟子告子下:“礼貌未衰,言弗行也,则去之。” 赵岐 注:“礼者,接之以礼也;貌者,颜色和顺,有乐贤之容。礼衰,不敬也;貌衰,不悦也。” 礼节 指表示尊敬、祝颂、哀悼之类的惯用形

11、式。亦即礼仪规矩。 荀子非十二子:“遇友则修礼节辞让之意。”节,即节制,合乎度。 礼记儒行:“礼节者,仁之貌也。” 孔颖达 疏:“言礼仪撙(zn抑制、节省)节是仁儒之外貌。” 仪式 指典礼的程序形式。 诗周颂我将:“仪式刑 文王 之典,日靖四方。” 朱熹 集传:“仪、式、刑,皆法也。”,金正昆: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道德的角度来看,“道德仁义,非礼不成。”礼仪可以被界定为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或曰标准做法、行为准则。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实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 从民俗的角度来看,礼仪既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必须

12、遵守的律己敬人的习惯形式,也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诗人以尊重、有好的习惯做法。所谓 “礼出于俗,俗化为礼。”简言之,礼仪可以说是待人接物的一种惯例。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种形式美。它是人的心灵美的必然外化。,三、特点,1、规范性与操作性。礼仪和道德、法律一起被 称为人类社会的三大规范。它是调节社会关系尤其人际关系的手段之一。规范即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切实可行,易学易会,便于操作。 2、传承性与时代性。现代礼仪都是古代礼仪的继承和发展。礼仪经过不同时期的“过滤”,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容,并历代相传。礼仪具有

13、时代性,同一国家,同一民族的礼仪文化在不同时代的发展过程中,都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如中国古代礼仪的“礼不下庶人”,而现代礼仪讲究礼仪面前人人平等。 3、民族性与多样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因其历史与文化的不同,其礼仪的思想观念和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这种民族差异性使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礼仪文化各具特色。国家、行业、家庭和个人,学习、生活和工作,等等,各方面、各领域都有特定的礼仪。如家庭礼仪、社交礼仪、职业或行业礼仪、宗教礼仪、国际礼仪。 另有限定性、互动性、变动性等,四、分类,1、按空间(地域)分:国内礼仪、国际礼仪,其中还可细分。 2、按时间(历史)分:古代礼仪、现代礼仪,其中还可细分。 3

14、、按民族分:汉族、各少数民族礼仪。 4、按用途分:个人礼仪、公务礼仪; 社交常礼、专门礼仪; 自律礼仪、社交礼仪、场所礼仪。 4、按行业领域分:政务礼仪、军礼、商务礼仪、服务礼仪、宗教礼仪等,其中还可细分。 5、按职业对象分:公务员、教师、秘书、乘务员等。 6、按礼仪的内容(表现方式?)与场合分:仪表礼仪、拜访接待、会议聚会、餐饮宴请、仪式礼仪(典礼)等。 7、(见下),7、所谓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分支,是混合分类的,相对而言的。各分支礼仪内容是相互交融的。 政务礼仪 是指政府在管理社会的活动中运用和遵守的礼仪。其主体是政府机构及其人员。 服务礼仪 是指服务性

15、组织在提供服务中运用和遵守的礼仪。其主体是服务性组织及其人员。 商务礼仪 是在商务活动中运用和遵守的礼仪。其主体是在经济活动、商务交往中的企业及其人员。 社交礼仪(交际礼仪、常礼)是指个人在一般性的人际交往中运用和遵守的礼仪。其主体是个人。 涉外礼仪(国际礼仪)是指在国际交往中运用和遵守的礼仪。其主体是某个国家及其组织和个人。,附: 公关礼仪:是指组织在对公众的交往活动中运用和遵守的礼仪。其主体是组织及其人员。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吉礼居五礼之手,它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 。 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

16、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 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礼仪的起源,按荀子的说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五、功能,基本功能: 1、沟通功能 2、协调功能 3、教化功能(含修身) 具体作用: 1、促进社会交往,改善社会关系。 人际关系,公共关系,国际关系;政府、企事业组织、家庭、个人。 2、提高个人修养,塑造个人形象。 3、提升组织软实力,塑造组织形象。 4、传承文化,美化生活,促进文明。,附:名人名言名著(古代),孔子:不学礼,无以立。礼者,敬人也。敬人者,人恒敬之。礼之用,和为贵。 孟子:敬人之心,礼也。 荀子: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管子: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颜元: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 毕达哥拉斯 :美德即是一种和谐与秩序。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斯多德:一个人如果不和别人交往,要么是神,要么是兽。 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