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合并错颌畸形的正畸治疗分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3471432 上传时间:2021-06-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牙周病合并错颌畸形的正畸治疗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牙周病合并错颌畸形的正畸治疗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牙周病合并错颌畸形的正畸治疗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牙周病合并错颌畸形的正畸治疗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牙周病合并错颌畸形的正畸治疗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牙周病合并错颌畸形的正畸治疗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牙周病合并错颌畸形的正畸治疗分析 牙周病是口腔科常见的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主要由牙龈、牙骨质、牙周韧带和牙槽骨等牙齿支持组织炎症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移位、咀嚼无力等症状1.如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可诱发牙颌畸形,影响牙齿的外观和咬合功能,严重者可导致牙齿的自行脱落。本研究对于 28 例牙周病合并错颌畸形的成人患者给予牙周病和正畸治疗,临床效果显着,现报导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 28 例牙周病合并错颌畸形的成人患者,男性 16 例,女性 12 例,年龄 2042 岁,平均 (31.46.5) 岁,情况给予不同的药物进行对症治

2、疗,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静滴类药物 ( 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二胺、复方甘草酸苷、复方甘草酸单胺、六合氨基酸、微生物 K1 和糖皮质激素等 ) 和口服药物 (S- 腺苷甲硫氨酸、维生素 E 等 )。2 结果2.1 治疗结果在本研究中,35 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经过相关治疗以后,大多数患者的病情恢复较快,在一个月以内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的 25 例,三个月内恢复正常的 8 例,另外有2 例在三个月以后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2.2 引发药物性肝病的药物名称及构成比引发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主要包括中草药和中成药、抗结核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抗生素、化疗药物、降血糖药、降血脂药、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等。结

3、果见表 1.【1】2.3 临床分型在这些患者中,肝细胞型 21 例,占 60.0%,胆汁淤滞型10 例,占 28.6%,混合型 4 例,占 11.4%.2.4 发病时间从使用药物到发病的时间如下:小于一周的 1 例,一周到五周的 3 例,六周到十二周的 12 例,十三周到十九周的 10例,二十周到二十六周的 2 例,二十七周到三十三周的 4 例,大于三十三周的 3 例。3 讨论药物性肝病是在治疗过程中肝脏受到药物原型和其代谢产物损伤引起的医源性疾病,发病机制主要有药物的毒性、代谢异常和变态反应 ( 代谢特异体质和过敏特异体质 )。近年来,随着临床使用药物的增加,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应

4、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本文对 35 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中草药和中成药 (22.9%),以及抗结核药 (20.0%) 所占的比例较高。其中,特别是中草药和中成药,以往认为是比较安全的,但有研究显示,这些药物对肝脏的损伤很大,这些药物本身或者是它们的代谢产物都会对机体产生损伤。另外,抗结核药物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增加肝毒性,其次,结核病的治疗过程较长,并且治疗过程需要联合用药,因此会引发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研究发现,异烟肼和利福平等药物对肝脏的损伤比较明显,进行用药以后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达到25.0%3.因此,临床医生要掌握药物的适应症,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本研究中所

5、有患者经过治疗后,大多数病情恢复较快,一个月内功能恢复正常的 25 例,三个月内恢复正常的 8 例,三个月以后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的 2 例。这表明,对于药物性肝病,做好临床预防非常重要4,治疗的要点是立即停止用药,进行保肝治疗。参考文献1 朱鸿杰 , 李星 , 杨孝顺 , 等 . 38 例药物性肝炎的临床分析 J. 吉林医学 , 2011, 32(9): 1730-1731.2 陈成伟 . 药物性肝病发病机制及诊治 J. 传染病信息 , 2007, 20(3):147-150.3 李新成 . 药物性肝炎临床治疗体会 J. 吉林医药 , 2011, 32(15):3015.4 耿福云 . 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诊治体会 J.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 9(26): 123-124.-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