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影响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人口因素 摘要:目的:研究影响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人口因素, 提出降低医保基金不合理支出的建议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灰色GM (1, 1) 预测模型和regress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影响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因素是多样的, 其中代表性的人口指标包括参保人数、城镇化率、老年抚养和退休在职比, 其中参保人数的影响程度最大结论:针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重复参保等现象, 政府需统一医疗保险经办管理, 加强老年长期护理, 为延迟退休政策提供立法保障, 居民需增强预防保健意识等 关键词:医疗保险; 医保基金支出; 人口指标; 灰色系统理论; 回归分析; 其中, P=0.000<0.05, 说明该模型具有显著性意义决定系数R2=0.901 9, 说明4个代表性的人口指标可以解释医保基金支出90.19%的信息量每个指标对医保基金支出均产生正向影响, 即在不考虑外部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 参保人数增加、城镇化进程加快、老龄化趋势加重, 退休人员增多, 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医保基金支出, 其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参保人数, 最小的是城镇化率 3 讨论 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广覆盖的情况下, 2009年到2015年参保人数的增长率仍然达到了8.20%。
一方面, 根据大数法则, 参保人数总量的增加, 医疗服务需求扩大, 引起医保基金支出总量的增加是合理的另一方面, 参保人数中包含重复参保的人群, 在城镇灵活就业的部分人群中重复参保现象尤为普遍, 如农村进城务工人员, 在参加新农合的基础之上可能又参加了职工医保, 享受双重待遇截止2011年年底, 有1 086.11万人重复参保, 其中9.57万人重复报销了1.47亿元医保费用重复参保既增加了医保基金支出, 也影响了制度公平性[2] 城镇化率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我国的城镇化包括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3]人口城镇化是由于越来越多农村居民转变身份成为城镇居民, 截止2015年, 我国城乡人口比增加至1.28人口城镇化带来了居民参加险种的转变, 由新农合转向居民医保或职工医保大部分统筹地区居民医保或职工医保的保障水平明显高于新农合, 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医疗需求, 增加了医保基金支出而土地城镇化带来更大范围内卫生服务体系的改善, 卫生资源进一步城市外围扩展, 提升了居民就医的地理可及性, 卫生服务需求的增加, 基金支出扩大[3] 老年抚养比是指65岁以上人口数与15~64岁人口数的比值, 一般用来反映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
截止2015年, 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1.44亿人, 在总人口数中的占比达到10.47%, 而劳动人口占比却持续下降, 表明我国老龄化趋势严重老年人口发病率较高, 是危重病和慢性病的高发人群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 居民疾病谱结构发生改变, 高血压、糖尿病和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成为居民健康的主要“杀手”根据2013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老年人的发病率是普通青年人的4倍左右, 慢性病患病率达到78.40%, 其中近一半的老年人患有两种以上的疾病[4]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周期长, 疾病预后差, 医疗费用高, 进一步加剧了医保基金支付压力 退休在职比是已退休人员数与在职职工数的比值我国职工医保实行“单基数缴费”的方式, 即在职人员缴纳医保费用而退休人员不缴费, 但与在职职工享受同等的医保待遇这种缴费方式使得职工医保的缴费人群缩小, 统筹基金收入减少, 而享受医保待遇的退休人员数却不断增加这些离退休人员占用了更多的医疗资源, 特别是女性职工, 退休早且医疗需求大, 医疗费用快速上涨, 单纯以在职职工所缴医保费用维持自身和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用, 医保基金“穿底”风险加大另一方面, 根据新闻报道, 我国非正常“提前退休”人员增多, 甚至有地区提前退休人员占到当年总退休人员数的30%[5]。
非正常的提前退休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基金支付压力, 也影响职工医保制度的公平性 4 建议 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 本研究发现影响医保基金支出的人口学因素中既有自然发展因素, 如城镇化进程, 人口老龄化趋势等, 也有人为影响因素, 如重复参保现象、提前退休现象等 4.1 统一医保经办管理, 提高统筹层次 造成参保人群中重复参保的原因是多样的, 首先不同部门管理方式和信息系统的不统一使得信息资源无法共享, 难以对重复参保人群进行实时监管其次, 医保的统筹层次偏低, 地域分割使得不同区市间的参保信息也难以传递最后, 根据国家法律规定, 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或在城镇从事个体经营等灵活就业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有权参加医疗保险但各地的规定差异较大, 具体实施措施的混乱一定程度上反而为重复参保提供了条件针对重复参保的现象, 需要制度的整合对于经办管理权的归属, 可以借鉴福建三明的经验, 建立医保基金管理中心, 统一基本医保经办管理而基本医保统筹层次应当从市级统筹逐步过渡到省级乃至全国统筹, 在更大范围内统一医保制度和医保经办管理, 有效解决重复参保问题 4.2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据相关统计, 一种疾病的治疗费用是该疾病预防保健费用的近70倍。
前期预防保健的低投入可以有效降低疾病患病风险, 避免或减少后期疾病治疗费用的高投入和医保基金的高支出政府、医疗机构等一方面需要加大“治未病”健康理念和相关政策的宣传, 加强健康教育, 普及健康知识, 增强居民预防保健意识, 另一方面需要认真贯彻落实“治未病”健康工程, 助推中医特色预防体系和社区疾病保障体系建设, 促进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慢性病监测及中医养生等另外, 可以将医保报销范围延伸至部分预防、保健性的诊疗项目, 发挥医保个人账户的作用, 允许个人账户中的资金用于部分保健服务项目, 如健康体检、预防接种等[6] 4.3 加强老年长期护理, 推动延迟退休立法保障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退休人员数的不断累积, 医疗服务需求总量激增, 加重了年轻人养老负担和医保基金支付压力2015年10月,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 开展应对老龄化行动, 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16年, 上海、重庆等多个地区开展试点工作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保障对象一般是因伤残、年老或患病导致某些功能丧失的人员该保险制度为其提供医疗护理保障, 补偿护理费用, 包括社区居家护理、养老机构护理和住院医疗护理等方式。
这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减少了老年人通过长期住院进行护理而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降低医疗费用, 减少基金支出2013年, 党的十八届三种全会提出了“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2017年延迟退休具体方案出台, 计划2022年正式实施针对延迟退休政策, 政府必须在法律层面上给予立法保护, 保障老年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可以进行专门科学立法, 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公务员法》等相关法律中规定的退休条款进行有效对接, 在退休年龄、退休后的权益保障、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7] 参考文献 [1]刘思峰, 杨英杰, 吴利丰, 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第七版)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张国栋, 左停, 徐小言.医疗保险重复参保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 2015, 34 (5) :36-39. [3]徐长生, 张泽栋.城镇化、老龄化及经济发展对我国医疗费用影响回归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15, 34 (6) :54-55. [4]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2013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 [5]网易新闻.如何化解“30%提前退休”现象[EB/OL].[2017-05-19]. [6]蓝英, 柯雄, 李伟, 等.我国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影响因素及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 2016 (B12) :261-264. [7]郝轶.延迟退休年龄专门立法的必要性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 2017 (4) :316-318.-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