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中个人信息的管理问题探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3467484 上传时间:2021-06-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交媒体中个人信息的管理问题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社交媒体中个人信息的管理问题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社交媒体中个人信息的管理问题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社交媒体中个人信息的管理问题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社交媒体中个人信息的管理问题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交媒体中个人信息的管理问题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交媒体中个人信息的管理问题探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社交媒体中个人信息的管理问题探析 摘要:社交媒体以其便利、即时、互动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个人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中, 并产生了大量文字、视频、图形图像、多媒体等信息。但由于社交媒体平台技术与管理的不足, 个人对信息管理的意识不足导致行为失当等原因, 造成个人信息在社会媒体环境中的过度曝光与泄露。为此, 如何高效地管理这些数据成为个人比较关注的问题。基于安全保存需求和高效利用需求, 用户对个人信息管理的具体内容涵盖官方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 社交媒体平台和个人在信息收集、组织、存储和应用等相应环节的人为控制和技术控制, 文章重点探讨社交媒体平台和个人这两大非官方主体如何共同致力于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2、高效地对个人信息进行管理。关键词:社交媒体; 个人信息管理; 联动机制;社交媒体自2008年成为互联网世界的重要趋势以来, 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国家、各类群体、各类组织中掀起了研究与实践高潮。社交媒体平台是指互联网上基于用户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的平台, 在此平台上用户之间可以通过文字、视频、音频、多媒体等方式分享意见、经验、观点等信息, 包含社交网站、微博、微信、论坛等等1.其具体平台形式不同国家各有不同, 如美国的Twitter、Facebook等, 中国的微信、微博, 韩国的Kakao Talk、Line等。社交媒体在美、中、日、韩等国家的发展突出, 有超越传统媒体之势。据2016年调查显示

3、, 67%美国成年人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2;中国社交媒体形成微信、微博、陌陌、YY一超多强的市场格局, 截至2017年二季度末, 微信月活9.63亿, 微博月活3.61亿, 微信日均单用户使用时长约60分钟3;韩国社交媒体除了流行的Facebook和Twitter, 80%用户使用本土的民族品牌Kakao Talk;而日本是“连我 (Line) ”、“推特 (Twitter) ”、“脸谱 (Facebook) ”三种社交媒体平分秋色4.但与此同时, 社交媒体因信任度、虚假信息等也遭到部分国家和人士的诟病。据2018年最新调查数据显示, 大约64%的英国人认为, 社交媒体公司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

4、63%的人认为这些公司缺乏透明度;62%的人认为社交媒体公司非法出售个人信息, 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英国人信任社交媒体5.Facebook的权威人士Katie Harbath也指出:“被动地”消费社交媒体可能对心理健康有害6.1 社交媒体应用引起的个人信息管理威胁1988年, Lansdale提出“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IM) -词, 指出PIM是个人为完成相关工作内容而进行的一系列行为活动, 包括获取、组织、保存、检索和使用信息项目 (如纸质与电子文件、电子邮件等) 7.杨佳琪等 (2016) 通过对2007-2016年国外PIM文献研究指出,

5、未来个人信息管理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是社交媒体范围内的研究。占南、谢阳群 (2011) 、王文韬等 (2015) 通过对国内PIM文献研究也发现, 移动环境下的PIM将是研究的未来趋势。国内学者尤其对如何管理个人信息进行了诸多设计与建模, 如邓昌智等 (2008) 从个人任务活动的视角出发, 分析用户在完成多个任务时的交互场景, 提出了以任务活动为中心的PIM方式。其将任务、与任务相关的信息、任务活动间的关系都纳入到活动研究的框架内, 并以活动的静态结构和动态变化过程及任务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建模8.李晓翔、谢阳群 (2017) 认为个人信息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包括信息意识、管理制度、映像技能、管理

6、工具9.以及随后出现的ACPIM、Aay.do、Taskify Lite、个人数字图书馆等管理工具, 都是围绕任务而展开, 以时间为主线减轻个人记忆的负担, 提高信息管理效率。在个性诉求彰显的新时代, 社交媒体以其便捷、即时、表达多元、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势成为现代公民社会交流的主要方式。我国社交媒体的主要应用以微信和微博为主, 其使用量高达9亿以上。在类型广泛的社交媒体上记录了与个人相关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 并构成社会关系网络和信息网络的节点。但用户同时也受到便利开放透明之累。张学波、谢桢桢 (2017) 研究发现在社交媒体上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径有:个人给予APP过多权限;个人无

7、意识过多暴露个人或相关人员的信息;密码过于简单导致非法分子窃取;社交媒体平台数据库遭受黑客攻击致使信息泄露;社交媒体过度使用个人信息等。俞涵 (2016) 明确指出社交媒体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存在信息和技术不足, 发现隐私条款嵌入免责声明, 用户没有选择权利;某些信息设置以默认状态没有突出提示进行修改, 让用户忽略了关于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相关内容;技术不成熟性与存在的漏洞为不法分子窃取个人信息提供了方便之门。同时, 社交媒体应用依托的智能手机也成为个人信息管理的影响因素之一。谢笑等 (2013)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信任和满意度对感知易用性有显着影响, 并能影响用户使用智能手机管理个人信息的意愿

8、;效率对感知有用性有显着影响, 并能对用户意愿产生影响10.就如何管理社交媒体上的个人信息, 国内外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研究。Hecker等 (2009) 研究显示, 人们在使用youtube时, 添加社会标签可以有效地帮助个人信息管理11.Morin J H. (2010) 、Liu Z H、Yuan Q (2016) 指出加强个人信息获取权限的认证, 构建身份认证系统, 能够保护个人信息不被泄漏12.计算机、互联网、社交媒体、大数据、智能手机、生活丰富化等都在不断加剧个人信息的数量和体量, 如何高效地管理这些数据成为个人比较关注的问题。用户对其个人信息有较高的安全保存需求和高效利用需求, 同时

9、有效地对个人信息进行管理也是社交媒体平台证明服务质量和长远发展的需求, 且是国家社会技术进步文明的标志。其具体内容涵盖官方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社交媒体平台和个人在信息收集、组织、存储和应用等相应环节的人为控制和技术控制, 本文重点探讨社交媒体平台和个人这两大非官方主体如何共同致力于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高效地对个人信息进行管理。2 社交媒体平台和个人净化的联动机制罗梦莹等 (2017) 从演化博弈视角出发, 研究证明要解决社交媒体不实信息的控制问题, 需要平台与用户双方的共同控制, 不管任何一方的单独行动都会导致整体的低效率13.即在个人信息管理行为过程中, 除了非官方渠道以外, 社交媒体平台

10、和个人成为信息管理与控制的两大主体。因为社交媒体平台在运营过程中存在作为和不作为两种情况, 即考虑长远价值、品牌塑造与维护加大人、财、物等投入, 并采取积极的激励措施鼓励个人参与信息管理, 净化信息环境;相反, 出于点击率、社会影响、炒作等短期利益, 放任个人信息泄露或产生不良影响。2.1 个人信息社交媒体化运行框架依托于社交媒体产生的各类信息是在国家及相关领域的法律与政策, 社交媒体平台和个人的信息保护意识和技术控制的总体框架下运行的。目前对个人信息管理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较高的两大主体-社会媒体平台和个人是我们调动的积极因素, 尤其在不同的信息管理过程, 即信息收集、信息组织、信息存储、信息

11、应用等环节针对性地实施保护措施和管理行为, 将会有效提高个人信息管理的效率, 详见图1.2.2 个人信息管理的联动机制在遵守国家及相关领域的法律与政策的前提下, 个人信息安全是需要社交媒体平台和个人双方主动参与保护框架下方能发挥主动能动性的最大效果。周文泓 (2017) 分析了社交媒体权利和个人 (用户) 权利在个人信息管理过程中的关系, 发现社交媒体存在权利过度和个人存在权利缺位的矛盾14.社交媒体方面, 因掌握信息管理的技术和控制环境作为个人信息管理的实际主导者, 如技术方案、储存时间和位置;由于使用方便和授权等原因, 个人将自己信息的所有权如利用方式、范围和共享权限等让渡给社交媒体方,

12、造成所有权的实际丧失, 连带产生信息管理和利用环节的权利缺位;社交媒体在法律和商业利益平衡的情况下, 对个人信息的储存内容、类型、时间等管理目标、具体方案多由社交媒体平台来决定, 个人的参与权利有限。个人用户方面, 目前个人信息泄露案件中90%以上多为网络电信诈骗案, 分析产生的原因, 其中源于个人缺乏信息保护意识居多, 或因账户密码简单、或因个人信息过度曝光、或因软件注册过度授权等等。为此, 社交媒体平台和个人需要在重视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识指导下, 以行为自觉共同作用于信息采集、信息组织、信息存储和信息应用四个信息管理过程, 并配合网络信息系统相应的物理介质安全、传输过程的控制技术、个人应用端

13、的服务技术等技术控制手段, 在移动社交环境实现积极的个人信息安全。详见图2.图1 个人信息社交媒体化运行框架2.3 重视个人信息管理的行为自觉基于理论依据和现实问题, 需要从社交媒体和个人两个方面提高其个人信息管理意识, 并由此形成行为自觉。个人方面, 建议每位社交媒体参与者要有主动学习相关领域法律法规的意识, 要建立维权意识, 对于泄露个人信息的组织和个人要积极拿起法律的武器。在重视和维权意识的基础上, 对个人行为进行有意识的指导, 仔细阅读软件注册条款与软件权限, 进行慎重选择和授权;对个人各类信息的公开应有一定的尺度, 避免过多发布与个人相关的情景信息, 如照片、视频、精准定位等, 给不

14、法分子或某些组织提供犯罪的机会;安全设置账号或ID密码, 避免使用生日日期、身份证号、电话号码、住址等常见数字组合, 增加密码设置的长度和组合难度;一旦遭遇泄露或非法使用, 能采取积极应对之策。社交媒体方面, 注册和授权信息、免责声明等内容应主动提醒用户仔细研读, 尤其涉及个人隐私信息等部分必须加以强调与突出, 减少因默认状态造成信息不知情引发的纠纷;安全演习与训练, 将游戏化模式引入社交媒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和行为训练中, 既要了解自身平台的安全防御系统, 又要做好应对技术黑客和安全漏洞的攻击;技术环节应加强防火墙、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技术升级, 应用国际通行的安全协议, 如P3P技术协议

15、(网络隐私保护协议) ;行业协同方面, 可定期发布行业安全威胁案件和处理办法等情报信息, 如Hash、二进制、症状等, 共享安全技术和经验思想。2.4 信息管理过程的有效控制作为根据个人信息管理过程的内容和目标, 将其分为四个环节及其内部的行为过程。信息采集即从广泛开放的社交媒体平台上收集个人需求的各类信息, 包括信息源选择, 信息判断与评价, 将信息格式转换为用户习惯或任务需求的格式, 对信息资源进行偏好性说明以备后期的组织、存储和应用。邓胜利 (2017) 通过研究移动环境下大学生的个人信息收集发现, 医学类的学生倾向于存储多媒体信息, 理学类的则偏向于存储邮件、微信文章和社交媒体聊天记录15.信息组织是将无序的信息资源按照主题、类别、文件类型、时间、使用范围、任务等进行分组, 并给予便于用户记忆的文件 (或文件夹) 名称。目前, 笔记类App在大学生中比较盛行, 如为知笔记、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研究发现, 在实践中按照内容关键词、主题、日期 (可分为创建时间和修改时间) 对文件进行命名和分类较为常见, 且能够帮助个人有效地管理信息。相对而言, 系统自动命名因个性揭示性不足而使用较少。部分用户可以构建“我的图书馆”等方式对资源进行有序化管理, 并定期对信息进行增加、更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