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概念的提出、内涵、研究内容及任务探讨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3467470 上传时间:2021-06-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0.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建设概念的提出、内涵、研究内容及任务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社会建设概念的提出、内涵、研究内容及任务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社会建设概念的提出、内涵、研究内容及任务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社会建设概念的提出、内涵、研究内容及任务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社会建设概念的提出、内涵、研究内容及任务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建设概念的提出、内涵、研究内容及任务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建设概念的提出、内涵、研究内容及任务探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社会建设概念的提出、内涵、研究内容及任务探讨 长期以来,我党虽然十分重视社会建设,但明确提出“社会建设”的科学概念,则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目前,社会建设理论正日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在某些方面仍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本文主要对社会建设概念的提出、社会建设的内涵、研究内容及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一、社会建设概念的提出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坚持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发展新的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包括和谐社会理论在内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就是随着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而提出的。2002 年,党的十六大在阐述

2、我国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时,提出了要建设包括“社会更加和谐”在内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发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按照“五个统筹”的原则“协调好改革进程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要着眼于我国基本国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确保社会稳定和工作有序进行”.科学发展观和“社会可承受度”的提出,表明我党开始从理论上

3、对社会建设领域予以关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在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时,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促进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在 2004 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又进一步提出了包括以人为本、调整收入分配、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等若干任务,表明中央已从社会建设的意义上思考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5 年 2 月 21 日,胡锦涛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 20 次集中学习

4、时,着重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的问题。他指出:“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理论指导,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一样,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因而尤其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研究。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并用来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要加强对我国历史上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按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要求,努力做到古为今用。要注意研究国外社会建设理论,借鉴其积极成果。”至此,社会建设正式被中央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提到了议事日程,使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5、、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论断,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系统化、理论化。同时决定把一系列关于社会建设的概念第一次写入中央文件,如“社会结构”、“社会体制”、“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社会心态”、“社会认同”等,并明确提出要“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

6、发展”,“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因此,决定更是一个关于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表明党对社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二、当前理论界对社会建设的认识中央在提出加强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时,并没有明确提出其内涵和研究内容,因此,理论界关于社会建设的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尚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模式和结论,主要表现在:1.关于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概念是随着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而逐步在党的理论系统中明确的。其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课题,指望人们在短期内形成一致的结论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许多人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和谐社会理论的影响,把社会建设等同于和谐社会建设。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四位一体的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结构状态,而社会建设,其内容所指不是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在内的社会生活构成的一切方面,而是有其具体的确定的内容,它是指社会价值整合、社会制度建设、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社会条件。有学者认为社会建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建设,指整个社会的建设和管理,即包括政治子系统、经济子系统、思想文化子系统和社会生活子系统在内的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建设。狭义的社会建设,则侧重指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子系统并列的社会系统的建设。而这种区分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具有相对的意义,既可以广义地

8、使用,也可以狭义地使用。还有学者从总体社会与主体社会的角度探讨了社会建设,认为社会建设,既是指总体社会的建设,又是指主体社会的建设。总体社会建设的任务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在这个“四位一体”的总体社会建设中所包括的“社会建设”,则是指主体社会的建设。总的来说,在研究中把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放在了同一层次使用。2.关于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在 2005 年 2 月 2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 20 次集中学习时,胡锦涛曾将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放在一起提出,而在同一次讲话的另一个地方又明确地把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相提,他指出“: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理论

9、指导,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一样,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因而,尤其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研究。”这一论述表明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但实际研究中,有的研究者却把二者不加区别地划上了等号。“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系列文章,实际上就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放在同一个层次上使用了。民政部部长李学举认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但是有差别的两种实践过程:社会建设,主要是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功能,构建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

10、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于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李新市也认为,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和实践过程,社会建设侧重于宏观谋略;社会管理则侧重于社会运行过程中某个具体领域软硬环境的优化,执行国家社会建设的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并负责领导实施组织。因此,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是有层次的两个概念,不能放在同一个层次上使用。3.关于社会建设的研究内容。李新市认为胡锦涛的社会建设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新了社会建设思路;第二,构建了社会建设体系;第三,阐明了社会建设内容;第四,强化了执政能

11、力;第五,整合了社会建设资源。他认为,社会建设主要内容包括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建设、社会自治组织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这一研究很富有启发性。胡光伟认为社会建设中的“社会”是狭义的社会,它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建设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社会结构、社会管理等社会制度的完善;社会公正、社会参与、社会融合等社会机制的健全;以教育、文化、就业与再就业服务、生态环境、公共设施、社会治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备;社区、社会中介组织、社会自治组织等社会组织的

12、成熟。三、社会建设的内涵社会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研究区域和科学内涵,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社会观来研究和分析社会建设理论。1.马克思主义社会观。对社会的认识,马克思最基本的观点是“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系统思想”.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一个活的有机整体,它由相互联系的多种要素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与功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而变化。社会是一个复合系统,包括众多子系统,1858 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社会系统的运行做了最为言简意赅的说明。他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在这里,马克思提出了社会系统的四个基本子系统即经

13、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生活系统和思想文化系统。因此,这就有了广义上的社会与狭义上的社会。广义的社会包括四大子系统的有机统一,泛指人类的全部社会交往与活动。狭义的社会就是马克思社会系统中的社会生活子系统,主要是指政治、经济以外的广泛的社会活动领域。这样,我们所指的和谐社会就应是马克思所说的四大子系统之间以及各个子系统内部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结构状态。社会有机体的和谐,包括内部和谐与外部和谐,社会有机体内部关系的和谐体现在整体和谐、结构和谐与功能和谐方面,一个社会有机体的外部和谐既包括它与其他社会有机体之间的协调关系,也包括它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2.广义与狭义的社会建设。依据社会的广义与狭

14、义之分,社会建设也应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建设,就是指整个社会的建设,即包括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思想文化系统和社会生活系统在内的整个大系统的建设和治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里的社会就是与自然相对,与民族国家范围一致,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子系统在内的广义的社会,因而广义的社会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统一的。狭义的社会建设,则着重于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子系统并列的社会生活子系统的建设和治理。胡锦涛所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15、、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以及有关文献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经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这里的社会指的就是作为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会学常用“社会生活”或“社会生活子系统”来表示。3.社会建设研究的四个层次。社会建设作为一门具有独特研究区域和具体研究内容及内涵的科学,我们应该从四个层次上展开研究: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并用它们来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二是我国历史上尤其是近现代中国

16、历史上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它们为我们创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提供了传统文化的借鉴与支撑;三是国外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成果,由于西方现代社会发育程度和管理水平高于我们,因此,在社会建设与管理理论、技术方面我们应该虚心地、有选择地学习西方的相关理论,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四是区域社会建设理论,所谓区域社会建设理论就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指导下,从不同地区的特殊实际出发而形成的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社会建设与管理理论。因此,我们的研究视野应该非常开阔,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研究,从根本上解决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基于以上分析,社会建设,主要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良性运行,动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