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初一语文第三单元练习题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83397028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初一语文第三单元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推荐)初一语文第三单元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推荐)初一语文第三单元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推荐)初一语文第三单元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推荐)初一语文第三单元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初一语文第三单元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初一语文第三单元练习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一、原文填写:观沧海一诗中虚写的句子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对友人宽慰的一句是 。 龟虽寿一诗的名句是 。过故人庄写农村优美风光的两句是 。次北固山下一诗的哲理句是 。二、读观沧海,回答问题: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其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首诗选自 ,是组诗 中的一章。这是曹操北伐乌桓胜利回师路过碣石山时所作。诗中借大海形象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慨。2这首诗中统领全篇的是一个“”字,诗中描写的实景是 ,虚景是 。3诗中展现海岛生气勃发的诗句是 。4汉“乐府

2、”是配乐诗,最后八字是配乐时加上的,其中“歌以咏志”揭示诗歌的 特点。5有人说,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最好也是四个字),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 三、春第一部分:1、春的作者是,字,你知道他的另外的一篇散文是 。2、给加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蓑衣()酝()酿()应和()黄yn()抖su()3、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生动性: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钻: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闹: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卖弄:4、给下列各组形似字组词:烘()锦()趟()悄()拱()绵()淌()稍(

3、)哄()棉()躺()梢()5、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躺儿。( )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 6、本文最后三段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仿照这种句式,以“秋天”为内容,写三个句子。第二部分:(一)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静静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4、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7、第一段写草,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草的特征: ,突出了春草怎样的特征: ,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8、第一段虽写春草,但写了人的动作行为,目的是()A、草地上有人在活动,所以要写。B、说明人们在春天到来时心情很愉快,通过这些动作行为就可以反映出来。C、写人的动作行为,实际上是间接地写草地,突出草地的嫩绿可爱。D、写了春草,又写了人的动作行为,构成一幅漂亮的图画。9、作者写春花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观察描写的?突出了春花

5、哪几个方面的特征?10、短文写春花花色艳、品种多,可用成语 来概括。11、描写春花的文字,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12、作者写春花,既有实写,又有虚写,虚写的句子 。13、文中写春花是 描写,写蜜蜂等是对春花的 描写。14、文中的“你”和“我”是指: 。(二)“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兴奋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雨是最平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

6、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着。 15解释下列词语。酝酿: 宛转:应和: 烘托:16文中“吹面不寒杨柳风”是朝志南和尚写的中的诗句,这句诗中引号的作用是。17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 )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兴奋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18第自然段中的四句

7、话,从人的感觉的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风送暖的景象,请将相关的项目用线连起来。第句 嗅觉 春风轻柔暖和第句 听觉 鸟鸣之宛转动听第句 触觉 嘹亮的短笛声第句 视、听觉 泥土清新的气息19第1自然段假如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划分层次,正确一组是( )ABC20文中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A混脑罩静默B夹恼盖沉默C混恼笼静默D混恼飘静默21“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道你的眼”,这句话刻画出雨中的树叶和小草的什么特点? 22作者描写春雨时,既正面描写了雨的形态,又通过雨中景物进行侧面描写,请举出五种雨中的景物,并结合词句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三)风筝畅想曲假日到河滩上转转,看见许

8、多孩子在放风筝:一根根长长的引线,一头系在天上,一头系在地上。孩子同风筝都在天与地之间悠荡,连心也被悠荡得恍恍惚惚了,似乎又回到了童年。儿时放的风筝,大多是自己的长辈或家长编扎的。几根削得很薄的竹篾,用细纱线扎成各种鸟兽的造型,糊上雪白的纸片,再用彩笔勾勒出面孔与翅膀的图案。通常扎得最多的是“老雕”、“美人儿”、“八拐”、“花蝴蝶”等。我们家前院就有位叔公,擅扎风筝,远近闻名:他扎的风筝不仅体型好看,色彩艳丽,放飞得高远,还在风筝上绷一叶用蒲苇削成的膜片。经风一吹,发出“嗡嗡”的声响,仿佛风筝的歌唱,在蓝天下播扬,给开阔的天空增添了无声的韵味,给畅快的童心带来几分疯狂。我们那条巷道的左邻右舍的

9、孩子们放的风筝几乎都是叔公编扎的。他的风筝不送人,也不卖钱,谁上门去讨,就给谁,自家贴钱买材料,他乐意。有一年他给自己扎了一只好大的“八拐”,足有磨盘大,上面绷了三根蒲苇片,头天晚上放上天去,用了十几丈长的细麻线,线的末端拴在自家院中的老槐树上。风筝稳稳地升上夜空,向四面播出宏大的音响,半个古城人家都听到了。风筝也作美,这只“八拐”整整放了三天三夜。后来,这位叔公去了海外,“放风筝”也渐与孩子们远离了。不过叔公年年给家乡写信。总不忘忘提起那时的放风筝,每每情意绵绵,不能释怀。去年,香港回归之后,他在家信中说到他这只被故乡放飞到海外的风筝,尽管飘荡游弋,经沐风雨,可那线头一直在故乡和亲人手中牵着。如今飘飞得太累了,也想要回归到家乡和亲人身边来了。是的。我想,不光是叔公,我们每个人都是风筝,在妈妈手中牵着,从小放到大,再从家乡放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啊!23、第段中加点的“削”“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