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初一学生历史学情分析及对策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83396919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初一学生历史学情分析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推荐)初一学生历史学情分析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推荐)初一学生历史学情分析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推荐)初一学生历史学情分析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推荐)初一学生历史学情分析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初一学生历史学情分析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初一学生历史学情分析及对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学生历史学情分析及对策(上)一、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特征 孙:两位老师,工作在一线的教师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就是作为初中历史的起始篇,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开展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主要在初一年级开展,这个阶段的学生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期,表面上看是小学阶段向初中阶段过渡,实际上,包括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2岁上下。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张:的确,这个阶段对于学生成长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我们不妨从认知发展和初中历史教学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下学生的特点。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

2、展理论来讲,这是儿童认知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11、12岁以后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时期。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可以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并且能够寻求可能性中的现实性,寻找正确答案。部分孩子处在具体运算阶段,部分孩子处在形式运算阶段。 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中的疆域比较,理解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意义,为学生具体运算搭建台阶。在这一课中,我把时间(朝代)和疆域图建立了联系。我设计了一个学生活动,共包括三个小的活动环节。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体验了中国疆域变迁的历程,探究了历代民族政策的特点,感悟了清朝对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贡献。 张:2011

3、年版新课标也提到了学生现有的历史思维特点及相应的对策,“历史课程逐渐转向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初步理解唯物史观”、“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 孙:两位老师对于初一学生的思维特点的分析,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的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逐步引导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形成历史概念,认识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之上,能够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也就是给学生创造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机会。 案例:祖国境内远古居民 贾:孙老师的案例很典型的体现出了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结合学生的思维水平更好的开展教学。当然,这是一个过

4、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尽量选取更加形象化、生动的史料和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同时我们也要考虑的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之间的学生的差异,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小结:以上课例和具体分析提醒我们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特征。不要让我们的历史教学幼稚化,也不要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让学生够不着。要考虑到一个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一方面,从生理、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讲,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了解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学生的特点。另一方面,要根据课标的内容和要求,针对这一阶段课标对于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要

5、求,开展教学。当然实际教学之中,我们也要关注到本身执教班级学生的特点适合开展什么样的教学活动。 二、用好奇之心点燃思维的火炬 孙:看来,只有清楚地了解当前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才能更好地开展历史教学。以往我们在教学中都会注意,面对初一年级的历史教学,一定要生动、形象。但是,初一年级的学习内容是中国古代史,其内容与学生距离较远,这也会增大我们的教学实施的难度吧? 张:的确这个问题是很多一线老师都会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也不是个问题,例如,距离学生较远,学生往往更感兴趣。古人与今人之间的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心理距离恰到好处。人类文明产生以前的事情,学生可以得到的信息太少,距离太远,学生

6、不太感兴趣。人类文明诞生以后,学生既可以通过影视、文学、课本,又可以通过身边的历史遗迹遗存,感受到历史的蛛丝马迹。所以,中国古代史距离学生不是太近,也不是太远。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在中国古代史学习上的兴趣,发掘更多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好奇之心。 孙:看来,距离可以产生美。我们比较熟悉一句话就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张老师能否结合这句话来给我们解释怎么样利用这个距离产生美呢? 张:还有一句意思相近的话当代学者葛兆光说过“我们都生活在历史的延长线上。”其实,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这一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认识论的角度可以这样解释克罗齐的话,历史正是以当前的现实生活作为其参照系,这意味着,过去只有和当前

7、的视阈相重合的时候,才为人所理解。所以,我们引导学生搭建一个通道,让学生通过这个通道体验和解读历史。 贾:在我们的调查中,120多份样本均表示“对中国古代史非常感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去自主探究。但是,实际教学中我们怎样操作呢?我听过孙老师的一节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也就是先秦时期的文化,距离学生的确非常远。但是课堂上,学生却非常活跃,看得出对这部分内容非常感兴趣,这与教师的设计有密切的关系。就像张老师所说的,孙老师搭建了一个通道。请孙老师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个案例。 案例中华文化的勃兴 张:在我们的教学中,这种例子是比较多的。大家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生活的区域,充分利用身边的历史遗存,也可以去博物馆参观,甚至可以让学生动手去做一些东西。大家看一下,这是北师大实验中学的学生制作的“文物”。请孙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 孙:这是我们在讲完河姆渡和半坡生活之后,从通用技术组借来了陶泥,学生自己完成的作品。整个活动大致20分钟,也就是半节课,学生在展示自己的成果时,要讲解作品的用途,依据哪些史实、材料,设计和制作的。设计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打开学生通往中国古代史这扇大门的钥匙,就是激发学生的好奇之心。 贾:看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很重要,也很有效。中国古代史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学生的兴趣点主要集中在那些方面呢?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中国古代史

9、中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依次是人物事迹、古代的战争、文学艺术等内容。从各朝代历史来看,学生对明清阶段最感兴趣,其次是隋唐、宋元。当然,不同地区不同个性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但作为教师,应该懂得学生的兴趣点,并将之发展到志趣,这是最为重要的。 小结:根据两位老师的谈话内容,我整理成了这样一段话,距离可以产生美;分析学情很必要;课前找到兴趣点;课堂之上搭通道;激发热情更高效。相信掌握了这几个关键点,我们就可以做到“好奇之心、点燃火炬”! 三、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经验 张:当然,还有一个方法也可以解决我们刚才提到的“古代史距离学生较远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处理”的问题。就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认识。孙老师

10、做过这项整理工作,请孙老师谈谈她的做法。 孙:具体地说,就是调查一下小学的时候,学生学习过哪些古代史的内容。我们可以参考2011年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可配合具体内容),也可以参考相关的教科书,主要集中在五年级的上、下册。小学阶段的历史教学有这样一个特点,即小学时期的历史课程是与其他课程结合起来的。就历史教学而言,时序性比较乱,是一种主题教学。 张:是的,在这也是我们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小学阶段的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都表示他们是在小学时期喜欢上中国古代史的。下面,我们请贾老师介绍一下小学阶段,学生从课堂中已经了解到哪些历史知识? 贾:这

11、是我们从几个版本的教材中收集、整理的一份知识清单,未必全面,仅供大家参考。 孙:两位老师的建议可以为我们提供非常好的借鉴。我们谈到了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之心,也强调了要关注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并且充分利用。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方面,不同地区、学校的学生的情况不仅相同。在拉近初中生与中国古代史的距离方面,其实我们一线教师可以大胆地从多个角度进行尝试,从多个方面了解学生的原有经验,在此基础之上开展教学,相信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学习贾老师的经验,我也总结一下就是了解学情很重要;原有经验细心找;不断总结勤思考;基础之上更高效。 四、合理开发学生身边的资源 张:需要指出的是,在历史学习中仅仅有兴趣是不够的

12、。那么,除了充分重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之外,还有哪些资源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的。接下来,我们结合具体的问卷调查结果来分析一下。 贾: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你喜欢中国古代史的原因有哪些。很多学生都选择了这样几项原因,首先是自己看过相关的书籍,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的历史知识普及型的读物,也有一小部分学生看过比较专业的历史书籍。从这一点来看,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也是一项优势。还有很多学生都表示受到了家长的影响,可见,家庭的熏陶也是一种优势。 孙:在调查了这个问题之后,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在这里也想向两位老师请教。问卷中很多学生都受到了热播影视剧的影响。我

13、们在教学过程中都发现了影视剧的巨大影响,这自然也是一种优势。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对明清史最感兴趣。后来,我们又调查了原因,就是某些热播影视剧的影响。学生在上课时,经常会说,老师不对,电视剧里是这样演的,书上是那样说的,我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 张:影视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无法避免的。第一、汲取优点,激发兴趣。影视语言是连续的,史料是断裂的。当史料沉默时,该如何继续我们的研究。通过有根据的、合理的想象,填补史料之间的裂缝。第二、顺水推舟,去伪存真。这些影视剧大部分都是由比较受欢迎的小说改编而成。由于是文学作品,还有被改编成影视剧后的收视率问题,历史人物的性格和很多历史事件都经过了编

14、剧的艺术创作,所以非常受欢迎。但是,也导致很多剧情与我们讲述的基本史实存在较大差异。很多影视剧又打着“历史正剧”的口号,导致很多学生认为这就是真实的历史。面对影视中有许多史实错误,可以发动学生来挑错。第三、因势利导,推荐好书。有的史书,既像影视一样情节生动,同时又像史学专著一样严谨真实。推荐给教师和学生。王氏之死马丁盖尔归来叫魂等。 孙:我觉得第二个建议,就是发动学生来找错误非常有趣。贾老师,您能结合教学经历给举个例子吗? 贾:我们以清朝的服饰为例,比如开裾,也就是“开气儿”,是有制度要求的。单以男性来讲,从皇太极时期便规定,前后左右四开裾的袍子,只有宗室才能穿着。而清宫戏中上到朝中大臣,下到

15、贩夫走卒,几乎都是身着四开裾的。更有甚者,很多反复播放的清宫戏中的太监都是身着四开裾的袍子。再有,皇帝也并非总是身着一身黄色服装,日常服装整体颜色朴素,除腰带外很少出现黄色。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后宫嫔妃或宫女,总拿着个手绢乱甩。事实上,清代贵族女性身上的确常配有手绢,但是主要是素色,另外主要是握在手中或收好。 孙:现在我明白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了。当我们在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时,学生一方面兴趣浓厚,但是一方面也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大都涉及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史实与剧本的区别。因此,对于影视剧的影响我们也要注意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史实与影视剧剧情的区别,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契机。除此之外

16、,还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呢? 张:还有一项优势,是很多学生谈到的,他们说自己的古代史学的好也有经常会去博物馆参观的因素。当然,这一点在大城市相对容易达成。但是,在小城市、农村也不意味着就没有自己的教学资源。我们也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发更加符合本地学生实际状况的资源,让我们的历史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如地区农村的历史教师,在讲到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时就很有优势,如曲辕犁、翻车等,学生很熟悉。北京大兴区一位历史教师就曾发动学生制作农具模型,专门上过一节中国古代农具的活动课。边疆地区的历史教师,在讲到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时就很有优势。新疆移琳琳老师“神奇的姓氏”。 小结:看来,在资源开发方面,一定要从自身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出发,合理开发利用。总结一下,就是关注资源很必要;去伪存真要做到;身边资源多开发;合理利用效率高 。 五、巧妙解决学生的认知困难 孙:听了张老师的讲解,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