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考复习学案一尊重、助人、宽容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83396144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中考复习学案一尊重、助人、宽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推荐)中考复习学案一尊重、助人、宽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推荐)中考复习学案一尊重、助人、宽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推荐)中考复习学案一尊重、助人、宽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中考复习学案一尊重、助人、宽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思想品德复习一 尊重、乐于助人、宽容 复习任务1关心和尊重他人,知道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2.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3.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正确把握宽容友善。【自主复习指导】阅读复习指导P1-3页,思考以下问题,并完成自主检测。1.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重要性。2.尊重他人的基本要求有哪些?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重要性及关键。4.人与人之间为什么需要相互关爱?(体会“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意义)5怎样正确理解

2、爱心?6.对他人宽容友善的意义?如何把握宽容友善?自主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下列名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人须知耻,方能过而改(朱熹).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藐视别人,就是藐视自己(惠特曼)“彼此尊重是我们学习、生活需要遵守的基本准则”。 据此回答-4题 .尊重别人的前提是 ( ) A.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B.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C.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D.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平等是人与人相处的重要原则,平等待人体现着我们对他人和自己人格的尊重。下列对平等或

3、平等待人理解不正确的有 ( ) A.平等主要是指公民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B.平等就是指“等贵贱”,“均贫富” C.不凌弱欺生是平等待人的体现 D.平等待人要求我们不因家境、身体、智力等方面的差异而另眼看人.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就必须 ( )做到平等待人 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能了解社会公共生活的共同准则 在日常生活养成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好习惯A B C D.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据此回答-题.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 )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 自己喜欢的事情才可以强加给别人每个人都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怎样对待自己,就应

4、该怎样对待别人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意愿,尊重个性自由A B C D. .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是 ( ) A.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B.将心比心,推己及人C.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 D.取人所长,补己之短7.美国哲学家爱默生说:“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伸出你的手去援助别人,而不是伸出你的脚绊倒他们。” 这句话告诉我们 ( )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会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帮助别人也就是为了帮助自己 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爱心是一种关怀,一份情感,在他人遭遇困难时,要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A B C D. .俗话说:“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

5、朋”。这表明,有宽阔的胸襟 ( ) A.能使自己远离烦恼,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 B.能赢得友谊,增进团结C.必定能够实现理想 D.就能够分清是非曲直.生活宽容是一种境界,下列对宽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宽容就是大度一点,凡事差不多就行了,不要什么事都那么顶真B.当别人伤害了你还对别人宽容是理亏、软弱无能的表现 C.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批评和严格要求是对我们的不宽容D.当他人的行为侵犯到社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时,依法“讨回公道”,这正是对社会、对他人的最大友善(二)分析解答 下面的片段摘自一名九年级同学小王的心灵沟通,假如你是他们的班主任老师,怎样运用本课所学知识教育他们,使他们能够友好相处?最近我遇到了一件烦心事,我的好朋友小张给我起了一个不雅的绰号,一到下课就叫个不停,导致周围同学大笑不已,弄得我很尴尬。我也曾也心平气和地跟他沟通过,让他停止这样的行为,可他就是不听,我觉得只有和他一刀两断,并给他起一个更难听的绰号“以牙还牙”,才能解我心头之恨。我想这种同学即使他以后不叫我绰号了,给我道歉了,我也不想再跟他交朋友了。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