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传说简介

上传人:men****ain 文档编号:183389484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3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午节的传说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端午节的传说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端午节的传说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节的传说简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端午节的传说简介端午节的传说简介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 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 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下面 WTT 小雅 为你整理了端午节的传说简介,欢迎阅读。 端午节的传说简介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 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 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 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 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 也称诗人节)。公元前 278 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

2、眼看自己 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 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 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 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 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 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 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 第 1 页 共 1 页 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 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

3、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 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 期(公元前 770-前 476 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 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 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 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 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 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 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 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

4、挂在吴京之东门 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 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 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 23-220 xx 年)孝 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 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 第 1 页 共 1 页 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 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

5、所居住 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 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 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 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 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 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 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 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 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 部分则演

6、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 的节日。 端午节的多个名称叫法 端午节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 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 第 1 页 共 1 页 “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 端”字之转音也。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 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 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地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 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 “五月节”。 龙舟节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

7、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尤 其是广东地区,广东地区称之为扒龙船。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 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赛龙舟历史悠久,已流传两千多年,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 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传出国外 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当五汛 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 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 天中节 第 1 页 共 1 页 此名称根据阴阳术数而来。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 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 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 节”。日本以五月五日为“男儿

8、节”,可能也是据天中节而来, 因其认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气。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 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 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 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 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 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端礼节 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 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 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菖蒲节 端午节除是

9、古代图腾祭祀节外亦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古 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 第 1 页 共 1 页 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 “菖蒲节”。 端午节的起源考证 考古研究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这本 文献成了现代人们查考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参考。端午 节起源于何时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说法不一,争论不休。关 于端午节起源的主要观点有四种: 流传甚广的“历史人物纪念”观点,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 续齐谐记及宗檩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 原。还有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 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

10、活动的节 日,他在端午考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 (见闻一多全集) 两篇论文中详细论证了他的观点。 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日(见张心勤端午节非因屈原考)。 说端午节源于夏至(详见刘德谦“端午”始源又一说)。 据考证,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早在屈原之前已经存在。吴 越之地于春秋之前就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 图腾祭祀的习俗。即使在屈原本人的诗作中,也可以反映出当时 竞渡的风俗来,如楚辞涉江中就有:“乘舲船余上沅兮, 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渚兮, 第 1 页 共 1 页 夕宿辰阳。”屈原所乘的这种狭长而轻小的舲船实质上也就是当 时一种竞度所用的船。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

11、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 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 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 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 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 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 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 上海县马 桥公社俞塘村的一片古海滩上,原住着一群古越族先民。专家推 测,最早是古越祖先将部落图腾绘制在独木舟上,又划着这种舟 去探亲访友,有时大家遇到一起,便会趁兴比赛谁划得快。随着 龙神观念逐渐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意识后,图腾

12、舟也就演变成了 各式各样的龙舟,并从中产生出竞渡的游艺形式,此后渐渐形成 为中国各地的传统风俗。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与端午的历史教育论文中考证 认为:古代的百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为表示他们是“龙子” 的身分,藉以巩固本身的被保护权。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 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江河水里祭祀龙神,而竞渡 则用的是龙舟。 他们不仅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而且每年在五月五日这一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项 第 1 页 共 1 页 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的游 戏,绘图腾神,也给自己取乐。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 古研究的发展和发掘的大量

13、出土文物证实,闻一多先生的考 证是科学的。中国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古 老文化的发源地。从发掘的原始文化遗存和历史传说结合起来 看,中国长江以南曾居住着一个龙的图腾族群,即古百越族。直 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龙祖的节 日。 端午龙舟竞渡之俗起源于南方,把农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 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以纪念 屈原跳江自尽而最后形成端午节传统风俗。端午节风俗形成可以 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随着历史发展又注入新的内容。 纪念说质疑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 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

14、日驱避 说”等等。南北朝时代,南朝梁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方记 载了端午节纪念屈原说,梁人吴均续齐谐记也有类似记载。 值得注意的是端午节划船比赛,在纪念屈原前该活动早已出现。 而在东吴,是纪念伍子胥与屈原无关;越地传又说竞渡源于勾 践操练水军;显然,端午竞渡之俗因地域不同而所纪念人物说法不 同。 第 1 页 共 1 页 对于诸“历史人物纪念说”,学术界大都认为是后世牵强附 会之辞,难以置信。尤其是可疑的“屈原”,闻一多认为把屈原 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是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才出现的, 而端午节很早以前便已存在。9 学者胡适一直怀疑是否真的有 屈原这么一个人,因为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之前,史书上没 有

15、关于屈原的记载。在司马迁前至战国屈原所在时期百几年这段 时间里对屈原的记载是空白的,屈原是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 才首次出现,如果真的有屈原这么一牛人,史书上不该空缺的, 司马迁有可能道听途说写了个屈原列传。把屈原和端午节捆 绑在一起是在南朝的文献,而南朝离屈原跳江自尽间隔了七百多 年。 在续齐谐记记述中,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爱国的时间是 公元前 278 年前后,爱国地点和目标是楚国,当时秦国负责扮演 的是侵略者的角色。且不讨论历史上是否真的有屈原这么一个 人,如果屈原真爱国那可上前线英勇杀敌去,跑到江边去进行 “爱国自杀”,这种爱国方法特另类。假如屈原真的是爱国,那 他爱的只是他的楚国,此后东亚大

16、陆的这块土地上出现了很多个 国家,祖国也换了一次又一次。属于当时楚国的后裔吃粽子纪念 屈原是有道理的,但是当时的秦、齐、燕、赵、魏、韩这六个外 国的后裔,吃粽子纪念屈原属于莫名其妙了。 为什么要将屈原与节日捆绑在一起,因为要树立屈原这么个 典型,让广大老百姓学习领会贯彻去忠君爱国。统治者高屋建 第 1 页 共 1 页 瓴,皇帝换了几十茬,纪念屈原是哪一朝代都要坚持的。为了让 忠君爱国能够行得通,就需要树牌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屈 原能写点诗歌,容易引起老百姓好感;其次,屈原是个部长级别的 官员,能够引起官僚阶层的共鸣;再而,屈原是忠心的臣子,主子 都把他放逐了,他还要以死表忠心,实为难得的臣子。于是屈原 与端午节便捆绑了起来,演变成了纪念屈原忠君爱国的节日。爱 国是包装,屈原是标签,忠君是实质。屈原这个标签符号、这个 牌坊,成功地被统治者树立起来,古代统治者利用屈原这符号告 诉广大百姓:要爱国(其实是忠君),要奉献(就是说为统治者贡 献)。此后一千多年,所有的统治者都兴高采烈地擦洗这个爱国牌 坊,于是屈原这个符号由楚地逐渐传遍神州,并相沿迄今。 据考,许多流传至今的端午习俗也与屈原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