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如何更新教育理念创建精品课程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83387925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14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如何更新教育理念创建精品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精选]如何更新教育理念创建精品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精选]如何更新教育理念创建精品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精选]如何更新教育理念创建精品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精选]如何更新教育理念创建精品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如何更新教育理念创建精品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如何更新教育理念创建精品课程(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更新教育理念创建精品课程,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吕卓人,在“千门精品课程上网络,打造高教新质量”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教育部副部长 吴启迪,精品课程是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 精品课程是一种荣誉,既是教师的也是学校的;精品课程是一种境界,既是教师的也是学校的,我们千万要珍惜 学习精品课程是学生的一次机遇,借鉴精品课程是教师的一次机遇,我们千万不要错过,简介 教学理念的撞击 创建精品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建设精品课程的要点 精品课程评估体系 构建精品课程管理体系,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2003年4月下发“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2、高教20031号) 学校先行建设,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择优推荐,38个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育部组织评审 2003年10月17日申报截止,来自260所高校494门课程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按(高教20033号)要求,通过资格审查467门 网上评审,遴选出210门课程参加专家会议终审,2003年12月1820日教育部组织专家终审会议,通过专家投票,评选出15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003年),覆盖83所高校 西安交通大学被评上5门,居全国第4位 教育部计划5年内共评选出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4年450门,2005年300门,2006年300门, 2007年300门 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

3、、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医学本科共8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3年),人体解剖学:中南大学罗学港 组织学与胚胎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王一飞 中国医科大学石玉秀 生物化学:北京大学贾弘禔 人体生理学:北京大学范少光 中南大学罗自强 微生物学:武汉大学沈萍 医学免疫学:华中科技大学龚非力 病理学:中南大学文继舫 四川大学病理学李甘地 诊断学:西安交通大学吕卓人,一、教学理念的撞击,传授知识(教学) 培养人才(教育) 课堂教学为主 课内外相结合 规划教材为主 “立体化”教材 传统教学方法 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为主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学相长 立足于学校教育 为终身教育打基础(

4、能力) 学校间处于封闭状态 教育资源共享,二、创建精品课程的目的和要求,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广义为实现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教育内容的范围、结构和进程安排,狭义指教学计划中设置的一门学科 人才培养中,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和基础性 课程建设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要素 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双高”的师资队伍是保证课程质量的关键,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目的,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精品课程强调教授主讲课程、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免费开放三个关键问题 将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引

5、向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模式,带动教学现代化 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一个拥有几千门精品课程的开放体系,拥有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大大缓解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奠定重要的基础,创建精品课程的目的和要求,精品课程建设内容,1。教学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2。教学内容建设: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3。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创建精品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创建精品课程的目的和要求,4。教材建设:要

6、建设或使用精品系列教材、包含多种媒体形式的立体化教材; 5。教学实验中心建设: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6。机制建设:要有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教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要有新的用人机制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等,三、建设精品课程的要点,1。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 在课程建设全面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要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2。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负责,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

7、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主讲骨干教师队伍,形成团队),2. 教学队伍情况,建设精品课程的要点,中青年教师培养,1998年起连续举办了7期全脱产英语教学师资培训班 利用举行授课比赛的时机,进行授课技巧的训练 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 上岗前培训:1994年起开始实施带教教师上岗前培训及考核的制度 对第一次上讲台讲课的青年教师,实施“试讲制” 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活动,研究教学法,撰写教学论文 形成一支热心于教书育人、教学改革,高素质、高水平的良好的梯队,建设精品课程的要点,3。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准确定位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

8、的最新科技成果 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建设精品课程的要点,4。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建设精品课程的要点,5。重视教材建设 精品课程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可以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

9、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6。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要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要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建设精品课程的要点,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把“诊断学”的教学改革作为提高整个临床医学教育质量的突破口。1991年成立了高等医学院校诊断学教学咨询委员会 体格检查规范化:制作了课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行,并于1998年向全国140多所医学院校推广 更新教学大纲:教学重点由学习实验方法、机制、正常值向提高临床思维

10、的方向转变,我院拍摄的“实验诊断(一)(二)”于1997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行,为国内最早出版用于教学的影像教材之一 推行病历规范化:我院首先设计了中英文(双语)表格病格 大力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1998年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诊断学教学改革工作会议(西安会议)上向全国推荐 CAI课件开始,每年都组织一次多媒体课件的交流。自1999年我院首先提出网络教育及资源共享的理念,并于2001年率先推出“诊断教育网”,建设精品课程的要点,建设精品教材,融入教改成果:我院参与了全部三、五、七年制各种规划教材的编写,担任七年制规划教材(临床诊断学)的副主编。于1998年完成英文版“诊断学”教材

11、,在留学生(五年制)教学中应用;2002年修改后的第二版应用于七年制双语教学。“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中我院主编的中英文系列教材“临床诊断学” 循证医学为切入点,正在蕴酿一场对传统的“诊断学”教学内容重新评估的大变革,我院充当“先锋”的角色 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推行“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将“标准化病人”、“多站考试”引入“诊断学”教学及实践能力培养 形成全国医学教育广泛合作的网络:每年召开一次教学改革和学术研讨会,围绕1-2个主题深入研究和交流,为“诊断学”课程建设和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建设精品课程的要点,近五年来,开展的重点: 强化临床技能的教学活动,包括诊断学实验平台的

12、建设、考核方法的改革等 现代教育和信息技术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制作并出版了一批多媒体课件 诊断学双语教学的探索;已开展诊断学双语教学2年多,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 诊断学的课外活动,如每年举行“诊断学知识竞赛”等,受到学生的高度评价 参与多种诊断学规划教材、辅助教材、实习指导的编写 建立和完善“诊断学”网络课程#,建设精品课程的要点,“诊断学”网络课程体现的教育理念 为全国各医学院校的合作和资源共享提供了“平台”,各校参与的同时也分享了网上所提供的新信息、资料库、试题库等宝贵的资源,大大丰富了教学的素材和手段 为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学生与教师间的联系,把课内、课外的学习结合起来,为学生的主动学习

13、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宽广的空间,建设精品课程的要点,长期以来学校作为独立的教学单位,常处于封闭的环境内,即使有一些改革成果,也多在本校内推广。而我国数量居多的中、小医学院校师资力量薄弱、信息不灵,显然从教改成果中受益有限 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师资是极其重要的,而所有的资源中教学资源(教师、教学资料、教改成果等)是最重要的 将全国的医学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教学资源的共享是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最经济、见效最快的途径,也是教育经济学的具体体现,建设精品课程的要点,以“教师为主、课堂教学为主、教材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是长期来束缚了学生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同时也是导致学生与老师间缺乏交流

14、和沟通的重要因素(师生交流的桥梁) 教学缺乏学生的反馈信息,也就丧失了改进教学的方向和动力(教学相长) 目前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特别是医学教育中强调知识的传授,导致了学生死记硬背的错误倾向 因此,网络课程有助于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体系和多层次、个性化、柔性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创建开放式、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是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建设精品课程的要点,抓住“网络时代”的机遇,依托网络技术所开创的“大舞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可逐步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面貌,当前正蕴育着一场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大改革 应用网络技术开展的教学活动

15、,跨越了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可以达到教育资源共享的目的,扩大教学的影响力 网络教育完全改变了传统的“ 一对多”的教学方式为“多对一”的开放式学习模式,充分发挥主动学习的能动作用,建设精品课程的要点,通过网络强大的交互式学习过程和高效率的反馈机制,能达到教学相长的良性发展 现代教育注重于整体素质的提高,包括实际能力的提高,开放式的网络教育不仅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其无限、丰富的信息也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发展广阔的“平台”,为教育的终身化奠定了基础 “没有围墙的学校”已不是人们的幻想,“诊断教育网”经验的推广必然有助于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创建开放式、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新的教学模

16、式,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目的,建设精品课程的要点,7。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要采取切实措施,要求教授上讲台和承担精品课程建设,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积极参加精品课程建设。各高等学校应对国家精品课程参与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身学校的教学工作。,建设精品课程的要点,西安交通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西交教200377号,第六条精品课程应具备的条件:(一)教学思想及教学理念具有时代特征,有明确的课程建设思路和具体规划;90%以上教师能够做到教书育人,并在学生中产生较大影响(应有具体事例);有明确的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指导学生参加的科研项目水平和质量较高。(二)精品课程申报应有明确的课程组负责人,应有一支由教授担任主讲教师、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有明确的传帮带制度。(三)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有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大力改革实验和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性实验。(四)教学大纲和教案符合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课程的有关规定;主编或使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