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金融风险管理——第六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83382532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10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金融风险管理——第六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精选]金融风险管理——第六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精选]金融风险管理——第六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精选]金融风险管理——第六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精选]金融风险管理——第六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金融风险管理——第六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金融风险管理——第六章(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期货业的风险管理,本 章 目 录,第一节 我国期货业风险特征,1,1,2,第二节 期货交易所的风险管理,3,第三节 基于案例的期货经纪公司的风险管理,第一节 我国期货业风险管理特征,一.我国期货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扩大 2.新品种加快推出上市场 3.期货交易所研发和风险控制能力加强 4.期货经纪公司加快自身发展 二.我国期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法规建设落后,2.期货上市品种缺乏 3.风险控制尚弱 三.期货业风险特征 1.客观性 2.风险因素的放大性 1)期货品种选择基础是现货价格波动 2)保证金制度 3)传染性强 4)实质是标准化远期合约 5)仓位不受实物的限制,四.期货业

2、风险分类 1.按影响作用: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 2.按交易环节:经纪委托风险,流动性风险,强平风险,交割风险. 3.按风险产生主体:交易所风险,经纪公司风险,投资者投资风险,第二节 期货交易所风险管理,请参照上海期货交易风险管理课件,第三节 基于案例的期货经纪公司风险管理,期货公司风险管理高级研修班 重庆 2005年3月31日,期货经纪风险案例分析 主讲:中国期货业协会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汉华律师事务所 于学会律师,期货经纪风险案例分析 重庆 2005年3月31日,案例一、 擅自签署止损协议, 出现情况又不执行!,期货公司风险管理高级研修班 重庆 2005年3月31日,某日,期货公司营业部经

3、理与客户签署协议,约定“本日客户帐户权益共有125万元,在不发生出入金情况下,一旦权益到达105万元,期货公司应以市价将全部头寸平仓”。双方在协议上签字盖章。数日后市场不利,权益果然到达105万元,客户的指令下达人书面要求营业部留仓,营业部就没有执行平仓。之后,客户的指令下达人在交易报表上签字确认。两个月后,客户指令下达人自行将全部头寸平仓,帐户权益只剩下70万元。 不久后,客户将期货公司诉至法院,试问期货公司应否承担违约责任?,期货公司风险管理高级研修班 重庆 2005年3月31日,【教训及分析】 期货公司对营业部如何加强管理; 管理人员要具备法律及合同意识; 特殊问题要有特殊的应对方案。,

4、期货经纪风险案例分析 重庆 2005年3月31日,案例二、 三客户共用一码, 下午开仓上午平仓?,期货经纪风险案例分析 重庆 2005年3月31日,客户甲,同时担任客户乙、客户丙的指令下达人,乙、丙共同给期货公司书面申请,要求自己的帐户共同使用甲的交易所编码,由甲统一操作,并承担一切责任。后来,乙的帐户发生亏损,乙不认可交易,将期货公司诉至法院。帐单显示,双方争议在一笔当日交易,开仓、平仓各100手,亏损6万元,甲在当日帐单后签字确认。期货公司将交易所水单记录向法院举证,欲证明已经将乙帐户的指令入场交易,应由乙承担相应的交易结果。不料,乙针对交易所水单记录指出,这笔争议交易,开仓时间发生在下午

5、14:30,而平仓记录却发生在上午10:00,是一笔“虚假交易”。 法院要求期货公司解释,期货公司无言以对?,期货经纪风险案例分析 重庆 2005年3月31日,【教训及分析】 违规允许客户混码交易; 默许操盘人损害客户利益; 自己吞咽不利结果。,期货经纪风险案例分析 重庆 2005年3月31日,案例三、 现场交易长达一年, 翻脸拒认所有签字!,期货经纪风险案例分析 重庆 2005年3月31日,操盘手甲能力超强,带十几个帐户,资金达到2000多万。期货公司对其奉若上宾,为其在公司附近宾馆长期包房。每日收盘后,公司将十几个客户的日报表送至该包房,由甲的助手乙收下,第二日开市前再由乙将甲签字后的帐单

6、送回。如此方式,期货公司与甲合作长达一年。后行情不利,甲下单的几个帐户发生巨额穿仓,金额高达1000多万元,期货公司要求甲向客户追索,双方谈判破裂。甲和期货公司翻脸,称“所有这些客户的交易我都不认!”乙此时跳出来表白“实话告诉你们,所有的客户帐单都是我签的字,要杀要剐你们冲我来”。期货公司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期货经纪风险案例分析 重庆 2005年3月31日,【教训及分析】 不能以原则退让体现良好客户服务; 不能以哥们儿关系来对待风险控制; 从业人员应加强岗位职责意识。,期货经纪风险案例分析 重庆 2005年3月31日,案例四、 巨额返佣鼓励“炒单”, 公司被诉“串通”索赔!,期货经纪风险案例分

7、析 重庆 2005年3月31日,操盘手甲为期货公司领来一个大客户,以铜仓单质押后保证金达到1400余万元,欲在交易所保值交易。期货公司为鼓励甲多“炒单”,与其私下约定,期货公司只要净收取到该客户手续费10万元,其余部分全部返给甲。在此鼓励下,甲开始了大手笔的操作,仅两天时间,就给期货公司炒出了10万元的手续费。三个月后,该帐户共计亏损570万元,其中手续费200余万元。扣除10万元后,期货公司净返回甲93万元。 客户发现后,将甲和期货公司共同告上法庭,告其两家恶意串通,损害客户利益,要求赔偿客户全部损失。,期货经纪风险案例分析 重庆 2005年3月31日,【教训及分析】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8、; 返佣行为与客户交易损失的因果关系; 期货公司的“竭泽而渔”与“饮鸠止渴”。,期货经纪风险案例分析 重庆 2005年3月31日,案例五、 外派人员骗钱骗财, 期货公司承担责任?,期货经纪风险案例分析 重庆 2005年3月31日,某外地期货公司欲在上海发展业务,委派王某任上海业务部经理。王某创业一段时间后,感到开展业务艰难。于是凭借期货公司经理的身份,引诱许多客户与其个人签署了“委托理财协议”,由其封闭运作一年,承诺保底和高额回报。王某又代客户签字,办理了与期货公司的开户手续,公司为客户出具了保证金收据。半年以后,交易状况并不好,王某便将这些客户剩余的资金提款,逃之夭夭。 客户在封闭期满之后,

9、发现这个情况,纷纷找期货公司要钱。期货公司面对一连串诉讼。,期货经纪风险案例分析 重庆 2005年3月31日,【教训及分析】 坏年景下如何对待战略扩张? 外派人员的道德风险如何把握? 通过“制度管理”取代“人治风险”。,期货经纪风险案例分析 重庆 2005年3月31日,案例六、 母亲帐户儿子出面, 发生亏损全部不认?,期货经纪风险案例分析 重庆 2005年3月31日,王某持母亲赵某身份证件到期货公司开户,所有签字都由王某代劳,帐户授权王某为指令下达人和资金调拨人,划入资金后,开始交易。 后来该帐户发生亏损,赵某为原告将期货公司告上法庭,赵某提出,自己并没有授权王某代自己开设期货交易帐户,不认可

10、王某代自己进行的交易行为,要求期货公司赔偿全部损失。期货公司则认为该帐户只是王某使用了赵某的名义,认为王某才是帐户真正的主人。 法院判决王某以赵某名义进行的交易行为无效,期货公司赔偿赵某全部损失?,期货经纪风险案例分析 重庆 2005年3月31日,【教训及分析】 司法解释第11条:不以真实身份从事期货交易的单位或者个人,交易行为符合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的,交易结果由其自行承担; 对司法环境应有正确的认识; 慎重把握开户环节,把风险控制在期货公司手中。,期货经纪风险案例分析 重庆 2005年3月31日,案例七、 平时随意混码交易, 发生纠纷代价高昂?,期货经纪风险案例分析 重庆 2005年3月31

11、日,某期货公司专门代理上海金属期货交易,在业内小有名气。因受伦敦期货交易所影响较大,认为客户编码没用,全公司客户共使用三、五个客户编码进行大范围的混码交易。这种状况维持了几年,一直没出什么问题。 2003年左右,因国内铜行情波动极大,有五个关联集资客户损失惨重,无法向集资客户交待,遂决定共同起诉期货公司,以期货公司没有入场为由,要求期货公司赔偿全部损失?并发动媒体战,使期货公司形象一落千丈,客户纷纷走失。 期货公司费尽周折,侥幸胜诉。但元气大伤。 。,期货经纪风险案例分析 重庆 2005年3月31日,【教训及分析】 遵守规则的好处可能看不见,但违反规则的代价绝对赔不起; 本案赶上新司法解释,胜

12、诉十分侥幸; “一日遭蛇咬、十年怕井绳”未必不是一句好话。,期货经纪风险案例分析 重庆 2005年3月31日,案例八、 轻率允许客户透支, 造成公司灭顶之灾?,期货经纪风险案例分析 重庆 2005年3月31日,某期货公司管理的客户普遍是熟人、朋友等群体,在日常管理中,对客户的守规要求并不特别坚持。2004年,行情比较大,很多客户要求透支交易,公司管理人员碍于面子,也为能多挣些手续费,基本上持默许态度。终于在一起大的行情中,由于出现连续停板,公司平仓不及,全公司多达十七位客户穿仓,穿仓金额高达3000余万元。其后果是,席位保证金不足,全公司所有客户无法出金,公司出现巨大的保证金缺口,最终被监管部门宣布进行保证金危机紧急状况,停业整顿。 穿仓客户如何追索?管理班子该负何责?,期货经纪风险案例分析 重庆 2005年3月31日,【教训及分析】 对司法解释规定的穿仓后果的不同认识; 透支与穿仓的必然关系?期货公司赔不起的赌注; 高管人员承担不起的责任。(附:刑法修正案“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