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金融风险管理第一章-李立柱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83382531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12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金融风险管理第一章-李立柱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精选]金融风险管理第一章-李立柱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精选]金融风险管理第一章-李立柱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精选]金融风险管理第一章-李立柱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精选]金融风险管理第一章-李立柱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金融风险管理第一章-李立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金融风险管理第一章-李立柱(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风险管理,教师:李立柱,第一节:金融风险基础知识:(定义、特征、类型); 第二节: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危害;(顾名思义); 第三节:金融风险与相关理论;(若干理论); 第四节:中国金融风险;,第一章:金融风险概述,风险的定义: 风险是“uncertainty”,计量风险时常用“方差”表示; 风险是“possibility”,计量风险时常用“概率”表示; 风险是“lose”,计量风险时用数字表示; 风险是“difference”,计量风险时用“标准差”来表示;,第一节:金融风险的基础知识,风险的特征: 隐蔽性:往往只有事后才能看清风险是如何产生的; 扩散性:金融主体间靠债务关系联系起来; 加速性

2、:金融风险向全社会扩散,使风险加速; 可控性:风险可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第一节:金融风险的基础知识,风险的类型: 按照形态划分: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操作风险。 按风险性质分:系统性VS非系统性风险; 按主体划分:金融机构,企业,居民,国家; 按金融业务分: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第一节:金融风险的基础知识,金融风险的成因: 1. 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2. 金融主体竞争激烈; 3. 金融体系固有的脆弱性; 4. 金融创新VS金融监管;,第二节:金融风险的成因与危害,5. 经营环境的缺陷; 6. 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不健全; 7. 宏观经济体制弊病; 8. 金融投机

3、行为; 9. 其他原因:国际金融风险传导,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监管;,第二节:金融风险的成因与危害,金融风险的危害: 一、对金融主体的危害:经济损失,预期形成,交易成本,资金利用率; 二、宏观经济的危害:投资下降; 三、对社会政治的危害:社会骚乱;,第二节:金融风险的成因与危害,一、金融体系不稳定性假说:海曼明斯基; 核心:经济繁荣时,高风险借款人增多; 二、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核心:市场经济制度固有的缺陷带来的痼疾; 三、金融危机:,第三节:金融风险与相关理论,第一节 金融风险管理概述; 第二节 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程序; 第三节 金融风险管理系统的构建;,第二章 金融风险管理系统,金融风险管理的

4、定义: 是一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小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方法。,第一节:金融风险管理概述,金融风险管理的目的: 1. 保证金融机构和体系的稳健安全:(风险破坏金融主体的生存) 2. 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公众没有获得风险报酬) 3. 保证公平和效率的统一:(不能一味追求效率) 4. 保证宏观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宏观政策由微观主体实施),第一节:金融风险管理概述,一、风险的识别: (发现和认知将要面临的风险); 二、风险的衡量与评估: (风险的程度有多少); 三、风险管理的决策与实施: (组织实施防范风险的措施),第二节: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程序,金融风险

5、管理的策略: 1.回避风险(主动地不承担风险); 2.防范风险(主动的承担风险并加以防范); 3.抑制风险(把风险的危害性降低); 4.分散风险(利用资产之间负相关关系对冲风险); 5.转移风险(转嫁风险给愿意承担的人,比如保险); 6.补偿风险(对可能承担的风险要求报酬); 7.风险监管(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相结合);,第二节: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程序,一、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的组织系统; 二、构建数据仓库; 三、构建数据分析系统;,第三节:金融风险管理系统的构建,一、金融风险管理的组织系统: 1. 董事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 2. 风险管理部; 3. 业务系统; 4. 三道监控防线;,第三节:金融风

6、险管理系统的构建,二、数据仓库的构建: 1. 客户基本信息; 2. 授信合同信息; 3. 信贷账务信息; 4. 担保品信息; 5. 清偿数据信息; 6. 企业财务信息;,第三节:金融风险管理系统的构建,三、 数据分析系统: 1. 贷款评估系统:利用多因素估算违约概率; 2. 财务报表分析:利用财务报表作为违约的解释变量; 3. 担保品评估系统: 4. 资产组合量化系统:将各种风险利用资产组合理论进行计算,第三节:金融风险管理系统的构建,第一节 金融风险的识别; 第二节 金融风险方法理论与方法; 第三节 金融风险计量模型;,第三章 金融风险管理方法,一、 金融风险识别概述; 二、 金融风险识别的

7、原则; 三、 金融风险识别的方法;,Chap3 第一节:金融风险的识别,一、 金融风险识别的三个要点: 1. 从外部风险环境和内部环境中识别出风险; 2. 对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地识别和分类; 3. 要找到各种风险的原因;,Chap3 第一节:金融风险的识别,二、 金融风险识别的三原则: 1. 风险识别必须全面、深入; 2. 风险识别必须及时,准确; 3. 风险识别必须连续,系统;,Chap3 第一节:金融风险的识别,三、金融风险的识别方法: 1. 从资产负债表的总体状况识别; 2. 从信贷资产的结构来识别; 3. 从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来识别金融风险; 4. 资本充足率来衡量金融风险; 5.

8、 根据银行的盈利能力来识别金融风险;,Chap3 第一节:金融风险的识别,1988年,在瑞士巴塞尔达成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 史称“巴塞尔协议”或者“巴塞尔协议” 要求遵守协议的国家商业银行达到资本充足率8%,核心资本充足率4%;,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在中国,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银行大多资本充足率较低; “巴”要求的8%的资本充足对当时的中国商业银行来说是个挑战; 从1988年到2006年间,中国本土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逐渐达到8%;,改变之处在于“三大支柱”: 1.最低资本要求:4%和8%的比率不变,但是在计算风险资产上增加了表外风险和表内资产的权重计算方法; 2.监

9、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3.市场纪律:强调了银行的信息披露;,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在中国,2002年“巴塞尔协议”正式公布,决定在2006年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2003年,刘明康致信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协会主席,表示2006年中国不实施巴; 其主要原因是:中国没有能力实施第一支柱;,巴塞尔协议在中国,新协议有可能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动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还可能会使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刘明康在信中说,中国银监会对新协议期望达到的各项目标再次表示支持。但新协议主要考虑的是十国集团成员国的“国际活跃银行”的需要,并且是在十国集团国家内部通过谈判达成一致的。,巴塞尔协议在中国,

10、2006年刘明康称,中国银行业将在年基本实施巴塞尔委员会银行监管核心原则,同时,年中国大型的商业银行将实施新巴塞尔协议。个别可以延迟到2013年。 中国银行业将逐步实施新巴塞尔协议的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要求,但整体仍在“巴”的框架内。 体现出中国监管部门对银行业的信心在增强;,巴塞尔协议在中国,2009年,银监会把中小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从原来的8%提高到10%,把大型银行的要求提高到11%。,巴塞尔协议在中国,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加权资本充足率达到11.1%,达到了监管部门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巴塞尔协议,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2010年11月G20在韩国首尔通过了巴; “巴”的主要

11、目的很明确:一是提高商业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二是确保银行持有足够储备金,能不依靠政府救助独自应对今后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巴塞尔协议新规,截至2015年1月,全球各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将从现行的4上调至6,由普通股构成的“核心”一级资本占银行风险资产的下限将从现行的2提高至4.5。 各家银行应设立“资本防护缓冲资金”,总额不得低于银行风险资产的2.5,该规定将在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之间分阶段执行。,巴塞尔协议在中国,中国版“巴”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于2011年5月3日发布; 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5%、6%、8%; 正常条件下系统重要性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11.5%和10.5%,若出现系统性的信贷过快增长,商业银行需要计提逆周期超额资本。,一、 信贷风险的防范; 二、 债券风险防范; 三、资产的多样化与风险防范; 四、 系统性风险与风险升水;,Chap 3 第二节 防范理论与方法,1. 贷款的风险计量与补偿模型; 2. 利用统计的方法近似模拟资产价格波动; 3. ARCH模型; 4. VAR模型;,Chap 3 第三节 防范理论与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