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解读(精品)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83373221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解读(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1届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解读(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1届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解读(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1届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解读(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1届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解读(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解读(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解读(精品)(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近年高考中,综合题已成为地理成绩提高的瓶颈。地理高考考纲中明确提出了对“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的考察,要求考生通过逻辑严密的综合分析,利用所学知识,用简洁而规范的语言文字解答综合题。一、综合题失分原因分析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或漏答对题目图文资料和题目要求没看清楚就匆忙作答,出现问题在所难免。或答案与材料无关,或与问题无关,或出现漏答等现象。问题错误答法正确答法错因分析华北地区春旱的自然原因? 农业春播需水量大1降水:雨带尚未到达,降水少2蒸发: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发旺盛问自然原因,不需要回答人为原因新疆的农业区位优势是什么? 降水稀少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2、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问优势,不能答劣势中国等降水量线分布特点?中国降水东南多西北少等降水量线呈东北西南走向,且由东南向西北渐减问“等降水量线”的分布而非“降水量”的分布2概念混淆,张冠李戴问题常见的错误答法正确答法某地的地形类型?背斜 、向斜、地堑、 地垒(地质构造类型)或答“某某沙漠”(植被类型)盆地、高原、山地 、平原 和高原是常见的五种地形类型某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山地 、 丘陵、盆地(基本地形类型)背斜 、向斜、断层某地的土壤类型? 耕地 / 草地(土地的利用类型)红壤、黄土、黑土、或者盐碱地新疆气候干旱原因? 因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用结果解释结果)深居内陆,距海远,高原山地阻挡,海洋水汽

3、难以到达;3回答问题不完整,半途而废问题学生的欠缺答法正确完整的答法新加坡多雨的原因?因为位于赤道附近地处赤道低压带控制下,气流对流运动旺盛,多对流雨青藏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 海拔高,空气稀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日本列岛地震频繁的原因?位于板块交界处,或位于某某地震带上位于两大(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长江三峡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水量大,且位于阶梯交界处地处季风气候区内,降水丰富,其上游汇水面积大,流量大;又处于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交接处,落差大,富水力长江流域水稻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 位于季风气候区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珠江三角洲能源

4、紧张的原因?对能源的需求量大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能源需求量大;本地常规能源缺乏五大湖工业区位优势? 资源丰富或者煤、铁、水资源丰富五大湖西部的铁矿,阿巴拉契亚山区的煤炭资源丰富;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有便利的水运条件,大西洋沿岸有优良的海港;地势平坦,农业发达,是美国重要的乳畜产品产地,农副产品供应充足;是欧洲移民最先到达的地区,发展历史悠久。4答题无章法,条理不清简答题尽量分条列述,不能写成小作文,要考虑阅卷者的疲劳,如何让他“一秒钟改完”,如何让他“爽快给分”显得十分重要。比较如下的两个答案,B卷答题要点明确,条理清新,爽心悦目,定能得高分。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A卷由于长江流域降水

5、丰富,因此流量大,长江中游支流众多,洪峰容易叠加,水土流失使河床淤积严重,河道十分弯曲,排水不畅,由于围湖造田使洞庭湖、鄱阳湖萎缩,蓄洪功能下降B卷气候:流域降水丰富,因此流量大;水系:支流众多,洪峰容易叠加;河床:水土流失使河床淤积严重,河床抬高,行洪能力下降;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湖泊:由于围湖造田使洞庭湖、鄱阳湖萎缩,蓄洪功能下降5语言不专业,易造成表达啰嗦、词不达意,扣不住得分点,失分亦在情理之中。用大白话、口头化的语言回答问题,如将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写成“生产面积大,机器用得多”就直接影响答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地理试卷中常常考及的“渔场的形成?”这样的

6、问题,如果不用专业的书面语言答题是很难说清楚的。专业的答题语言(或称书面语言)通常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总会吸引住阅卷者的眼球,是提高分值的有效途径。二、综合题答题的一般步骤充分获取有用信息,准确审题正确解题的第一步就是要准确的审题,包括给出的文字材料、各种类型的地理图表等。要尽可能挖掘一切对解题的有用信息,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以及试题作答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2将地理知识与试题要求对接准确审题后,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答题思路,灵活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储备,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成功对接来解答试题。3注意答案文字锤炼与组织对试题进行逻辑分析后,要进行答案的构思,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将答

7、案表述清楚,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不少同学在平时复习时,这个方面训练不够,往往出现“眼高手低”、“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的情况。因此,考生在复习迎考中,应该把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三常见题型答题的基本思路1特征描述问题掌握描述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是解决特征描述问题的关键.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与湖泊、植被与土壤、自然资源特征。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及走向(海拔、相对高度、起伏状况)气候特征: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光照、气温、降水及水热组合状况河流特征:湖泊特征:形成,面积,深度,湖水水量及变化,湖水性质(咸淡)社会经济地理特征: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和商贸特征等农业生产

8、特征:地域类型,农业产品,地域分布,生产水平工业生产特征:地域类型,工业部门,地域分布,技术水平交通特征:发展状况,主要运输方式,分布人文地理特征:人口、人种、民族、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等人口特征:人口数量与在生产类型、人口分布、人口素质、人口移动、人种、民族、语言、宗教等。典例1:根据图中信息,说出A、B两条山脉特征的差异。【答案参考】A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B山脉大致为东西走向;A山脉地势较低缓,B山脉地势高峻;A山脉形成年代较早,久经外力侵蚀,B山脉形成年代较晚,外力作用的影响较小典例2:读下面甲、乙两国图,回答图中M、N两河的主要补给类型,并根据主要补给类型分析由此造成的两河水文特征的差

9、异。【答案参考】M河(锡尔河)以冰雪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N河(塞纳河)以雨水补给为主。M河河流水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形成夏汛)。N河河流水量大;水位集结变化小(河流无明显汛期)。典例3:读图8, 应用所学地理知识推测C河流下游流经国家的人口特点。【答案参考】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人口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和尼罗河三角洲;人口以白色人种为主; 大部分居民信仰伊斯兰教;人口大量输出到西亚。2成因分析问题地理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总与其存在的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形成一个整体整体性。各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气候特征成因分析 一

10、般情况下,影响气温的因素是纬度(太阳辐射强弱),影响降水的因素是大气环流;一些特殊气候区,还要在下垫面找原因,如海陆分布、地形、坡向和洋流等。海陆分布温度:受陆地影响气温年较差大,受海洋影响气温年较差小。降水:离海近,降水多;离海远,降水少。海拔坡向温度: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降水:迎风坡与背风坡温度:阳坡与阴坡洋流 (温度与降水)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寒流流经降温减湿。下垫面:(同纬度地区)纬度: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和沃克环流):气流下沉少雨或干旱,气流上升多雨;风从高纬吹向低纬少雨,风从低纬吹向高纬多雨;向岸风多雨,离岸风少雨。 自然灾害和环境问

11、题的成因分析典例4: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答案参考】自然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气候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又曾为黄河的洪泛区,河床高悬(地形)社会因素:不合理地利用资源,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抬升;围湖围滩造田降低了河湖调蓄能力。地理事物时空特点成因分析典例5: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及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原因?【答案参考】日本是个经济大国,资源小国,这就决定了日本工业所需的原料、燃料主要来自国外,工业产品主要销往国际市场;国内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太平洋沿岸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利用其优越的海洋运输条件,从海外运进高品位的铁矿石、石油等

12、工业原料。总结:凡是成因分析类题,首先必须弄清其影响因素,然后按先“自然”后“人为”两方面作答。特别注意的是-影响因素不等于成因分析。典例6: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成为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答案参考】马达加斯加岛虽远离赤道,但因其处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从而发育了热带雨林气候。【错误答法】简单答为“大气环流,地形,洋流”,这个答案并没有作必要分析,显然是不符合题目要求的,肯定不能给分。3分布规律问题地理事物的分布总是以“点”“线”“面”等趋势分布的,而且通常叠加在某一个地理事物之上,如河流,山脉,平原,高原,交通线等等,对分布规律的描述语

13、言必须高度概括,言简意赅。“点”状分布一般有“众星拱月状”,“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疏或较密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如北京市城镇体系分布规律是西北较稀疏,东南较密集。上海“宝山钢铁厂”分布在上海市区的东北方向,北临长江。“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疏密特点。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点是沿山麓、盆地边缘分布,在铁路沿线及大河出山口处较密集。又如“我国一月0 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近似于与纬线平行,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

14、积。如黄土高原分布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以东、北起长城、南至秦岭。“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典例7:简要叙述图9中铁路线的分布特点。【答案参考】铁路呈东北西南延伸,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平原河谷地带。4评价问题所谓评价问题就是指出某一地理事物(包括自然与人文)的存在对周边地理环境或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回答此类问题注意两点:其一,要根据题目要求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问题;其二,要从自然、社会经济两方面综合分析。典例8:读下图,R河流域有世界最深、最长的大峡谷,试分析该峡谷对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参考】有利于印度洋暖湿气流沿峡谷深入内陆,给高寒的青藏高原带来较多的水分和热量

15、,沿雅鲁藏布江谷地,水分和热量由青藏高原的东南向西北递减(气候);植被由东南部的山地森林向西北部的高山荒漠过渡(植被)。(这里只需答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果有要求,对社会经济也会产生很大影响:河谷农业,水电资源开发利用,阻隔交通等等)5区位问题区位问题是指某地理事物在某处存在的理由;(评介问题是指某地理事物的存在,它对周边地理事物和环境的影响,二者是有区别的,不可混为一谈。)工农业、城市、商业、交通区位问题通常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四其他技巧妙用1防漏答技巧如遇到拿不准答题要点时,少答不如多答,将把握性大的放在前面,把握性不大的放在后面。2模糊语言的使用适当使用模糊语言。比如,“苏门答腊岛为何多地震、火山?”,如果不清楚苏门答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可模糊回答:苏门答腊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易发生地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