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全国各地二模、三模最新试题分类汇编——水循环(带解析)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183370335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6月全国各地二模、三模最新试题分类汇编——水循环(带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1年6月全国各地二模、三模最新试题分类汇编——水循环(带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1年6月全国各地二模、三模最新试题分类汇编——水循环(带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1年6月全国各地二模、三模最新试题分类汇编——水循环(带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1年6月全国各地二模、三模最新试题分类汇编——水循环(带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6月全国各地二模、三模最新试题分类汇编——水循环(带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6月全国各地二模、三模最新试题分类汇编——水循环(带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水循环(2021潍坊三模)蒸发皿蒸发量是指在蒸发皿中一直有水状态下测得的蒸发量,它反映陆地蒸发的能力,代表地面最大理论蒸发量。陆面蒸发量是指地面实际蒸发量。图6示意淮河流域年均蒸发皿蒸发量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影响淮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 B.空气湿度 C.风速 D.地形2.一年中M地蒸发皿蒸发量最大值一般出现在( )A.3月 B.5月 C.9月 D.11月3.推测M地年均陆面蒸发量最可能是( )A.1180mm B.1080mm C.900mm D.650mm(2021济南二模)我国某地利用当地地形修造一个或多个蓄水池,将雨季的雨水积蓄下来,用于

2、灌溉或通过净化后用于人畜饮用的水利设施,被称为“雨水积流工程”。下图示意该工程中的“低池高灌”模式,据此完成45题。4.实施该“雨水积流工程”的区域组合是( )四川省甘肃省煤矿塌陷区平原灌区A. B. C. D. 5. “雨水积流工程”中将水抽取到高水池的目的是( )A. 降低能源消耗B. 减少水分蒸发 C. 便于节水灌溉D. 净化水源水质(2021济宁二模)气候研究。该绿洲防护林外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植被较少;防护林内地势平坦,建有完整的农田及防护林网,下图为该小组绘制的防护林内外风速、降水量、蒸发量、相对湿度年内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67题。6.甲、乙、丙、丁四图表示的气象要素分别是( )A

3、. 甲降水量 乙相对湿度 丙蒸发量 丁风速B. 甲风速 乙蒸发量 丙一相对湿度 丁降水量C. 甲降水量 乙蒸发量 丙一相对湿度 丁风速D. 甲风速 乙相对湿度 丙蒸发量 丁降水量7.防护林建成后( )A. 年降水量大增 B. 冬季防风效果最好C. 形成“冷湿效应”D. 形成“暖湿效应”(2021广东省二模)我国某地气候干旱,土壤质地粗,含盐量高,主要生长耐旱耐盐的怪柳。该地土壤水分的主要补给来源是生态灌水。研究发现,秋季该地自地表向下2米深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先增后减,出现明显的“湿层”。下图示意该地地下水埋深曲线和每日降水总量的月变化。据此完成810题。8.该地最大规模的一次生态灌水是在( )

4、A. 3月B. 5月C. 9月D. 12月9. 58月地下水位的变动主要由于( )A. 气温回升B. 植被蒸腾C. 空气干燥D. 渗漏损失10.秋季土壤“湿层”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 蒸发减弱B. 生态灌水C. 下渗积累D. 毛细上升(2021日照二模)降水转化率指有效降水(能到达植物根层土壤并被利用的降水量)占降水量的比值。影响降水转化率的因素包括植被状况、土壤特性及降水特性等。下图示意我国某干旱半干旱区020cm深度土壤降水转化率。据此完成1112题。11. 降水转化率( )A. 与降水量正相关B. 夏季高于秋季C. 与降水强度负相关D. 裸地大于林地12. 该地夏季降水量超过35mm

5、后,降水转化率反而有所减少,是由于( )A. 植物蒸腾作用强烈B. 土壤水分饱和C. 植被吸收能力增强D. 土壤水分蒸发大13.(2021广东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陷穴是在地表流水、地下浸水产生的机械侵蚀和化学容蚀作用下,地表局部湿陷而形成的出露于地面的洞穴。 金沙江干热河谷某些土层湿陷性强,陷穴地貌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是长江泥沙的主要来源,附近居民在沟谷部分地段栽培了灌丛以防治水土流失。 干热河谷里生长的热带水果品质优良,畅销全国,于是当地人大量开挖土地, 平沟建园 栽培葡萄、芒果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下图为云南元谋地区金沙江某沟谷纵剖面示意图。(1) 从水循环的角

6、度说明图示沟谷底部的地质地貌特点对陷穴发育的影响。 (8 分)(2) 指出栽培的灌丛对陷穴发育带来的影响。 (6 分)(3) 评价 平沟建园 对当地带来的影响。 (8 分)答案及解析1.B 2.B 3.D【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淮河流域的蒸发皿蒸发量空间分布特征是北大南小,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气温、光照、风力、湿度、裸露的水域面积等。北部纬度高气温低,蒸发皿蒸发量应该小,A选项错误;南部纬度低气温高,但蒸发皿蒸发量小,其原因可能是空气湿度大(南部降水多),蒸发弱,因此B选项正确;淮河流域位于平原地区,风速和地形各地相差不大,不会造成南北差异,C、D选项错误。第2题,影响蒸发皿蒸发量的因素有

7、气温、光照、风力、湿度、裸露的水域面积等。气温越高,蒸发量越大,排除A和D。C项9月份该地区降水量较多,空气湿度大,蒸发量小,所以排除C。5月M地气温较高(春季升温快),且降水较少,光照强,空气湿度小,因此蒸发量最大,答案选B。第3题,据图可知,M地蒸发皿蒸发量为10501100mm,M地位于淮河附近,属于湿润或者半湿润区,因此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此地年降水量接近800mm,而M地位于淮河流域的最北端,实际陆面蒸发量小于800mm,故答案选D。4.B 5.C【解析】第4题,煤矿塌陷区地势低洼,有利于雨水的收集,平原灌区不需要这种低水池,正确,错误。四川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不缺水,错误。

8、甘肃省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雨水少,需要收集存储备用,正确。正确,故本题选B。第5题,将水抽到高水池,需要用到水泵,要耗电,因此A错误。低水池的水更不容易蒸发,B错误。由图可知,高水池的水主要用于灌溉,C正确。只是抽水而已,并没有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D错误。故本题选C。6.A 7.C【解析】第6题,该区域冬春季节风速更大,且林内地区植被密度较大,摩擦力较大,风速更小,林外风速更大,所以丁表示风速,排除BD;林内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林内湿度和降水大于林外,且降水要素在年内的集中度更高,主要集中在夏季,所以甲为降水量,乙为相对湿度;林外植被覆盖率较低,蒸发量大于林内,丙为蒸发量。A正确,C错,故选A。

9、第7题,年降水量主要与区域气候相关,防护林建成后,局地湿度增大,但降水量不会大增,A错;该区域位于北方地区,冬春季节风速大,结合上题丁图表示林内外风速等信息可知,丁图中,春季的风速较冬季更大,图中春季林内外曲线的间隔更大,防风效果春季较冬季好,同时,夏季风速整体较春季小,但夏季由于树木的树叶茂密,其防风效果也很好(图中夏季林内外曲线的间隔也很大),但并不是冬季防风效果最好,B错;防护林建成后,林内湿度增大,林内气温升温变慢,形成“冷湿效应”,C正确,D错。8.A 9.B 10.C【解析】第8题,“该地土壤水分的主要补给来源是:生态灌水”,由地下水埋深月变化曲线可知:3月后地下水埋深开始变浅,说

10、明土壤含水量在不断增长;而3月之后随着气温回升,蒸发显著加剧,在此情况下土壤含水量仍然能够增长,推测为一次较大规模的生态灌水,A正确。虽然9月后地”下水埋深也开始变浅,但9月之后气温下降,蒸发减弱,水分条件自然状态下已经在改善,无法确定是生态补水的结果。故选A。第9题,由地下水埋深月变化曲线图可知: 5-8月尽管降水总量在不断增多,但地下水位在波动下降,可能是由于柽柳此季节枝叶茂盛,外界气温上升,地表蒸发或植物蒸腾造成大量水分损失,B正确。第10题,“秋季该地自地表向下2米深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先增后减”,这主要由于秋季快速降温,干旱地区夜晚凝结水较多,此季节气温下降,蒸发减弱,更多的凝结水缓慢

11、下渗,形成土壤“湿层”,C正确。11. C 12.B【解析】第11题,读图可知,降水转化率与降水量不呈正相关,A错误;读图可知,夏季不一定高于秋季,B错误;降水强度越大,地表径流越大,下渗减少,降水转化率降低,C正确;裸地不利于水下渗,转化率较低,林地有利于下渗,转化率较高,D错误第12题,夏季降水时间较长或多次降水之后,地面长期积水,地表径流增加,蒸发变大,此时根层土壤水分已达到饱和,产生深层渗漏,部分水下渗到植物根层之下,补给地下水,导致降水转化率变小,B正确。排除ACD,故选B。13.(1)沟谷底部具有汇水作用,为陷穴发育提供充足水源;沟底裂隙发育,有利于地表水下渗,转化成地下水;陷穴上

12、游的沟底坡度较小,水流速度慢,利于地表水下渗转化成地下水;陷穴下游局部隆起的地形可阻滞地表水的流动,下渗的地下水增多,溶蚀作用增强;整体沟谷具有一定的坡度,利于保持地下水的流动性,增强地下水的侵蚀和溶蚀能力,促进陷穴的形成。(每点2分,任答4 点得8分)(2)灌丛阻碍地表水的流动,更多的地表水下渗转化成地下水;地表水减少,减轻了对灌丛附近地表的冲刷和溶蚀,遏制陷穴的发育;灌丛根系有固土功能,地下水很难侵蚀、搬运根系附近土壤,阻止了陷穴的发育;绕过灌丛的地表水,对灌丛下游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壤进行冲刷,并迅速带走侵蚀产物,从而加快下游陷穴的发育。(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3)有利影响土地得到平整,沟谷地貌得到改观,利于农业开发,经济效益较好。(2 分)不利影响破坏了原始地表,地表变得更加松散;(2分)干热河谷长期干旱,灌溉作物时会加强水的冲刷、溶蚀作用,陷穴地貌更加发育,加剧水土流失;(2分)更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2分)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