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化学押题卷(五)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183370330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化学押题卷(五)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化学押题卷(五)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化学押题卷(五)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化学押题卷(五)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化学押题卷(五)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化学押题卷(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化学押题卷(五)(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南通中考化学押题卷(五)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19 Na-23 Mg-24 S-32 Cu-64 Zn-65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南通市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下列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如东红木雕刻 B海安糯米陈酒 C如皋盆景艺术 D南通板鹞风筝2世卫组织发表声明称,地塞米松(C22H29FO5)可挽救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生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塞米松由四种元素组成 B地塞米松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地塞米松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地塞米松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2:53分类是化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分类正确的是()

2、A钢筋混凝土、钢化玻璃、机动车轮胎是复合材料 B熟石灰、纯碱、烧碱是碱C冰水混合物、二氧化锰、干冰是氧化物 D钙、铁、锌、硒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进行化学实验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夹紧试管 B检查气密性 C测定NH3体积 D检验溶液的酸碱性5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水能够溶解很多物质,常用作溶剂 BNaOH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稀盐酸能和部分金属反应,可用于除锈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将硬水软化6下面有关pH的说法正确的是()A要使pH的醋酸溶液pH值增大3,可用加水稀释的方法B当雨水的pH小于7时所降雨水是酸雨,且pH越小,雨水

3、酸性越强C血液呈弱碱性,大量运动后血液中的CO2不能及时排出,血液的pH会减小D用pH试纸测得某酸性溶液pH为3.47“碳循环”、“氧循环”和“水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变化观:“水循环”主要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引起的,属于化学变化B守恒观:“碳循环”过程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各元素化合价不变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D微粒观: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会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8阎老师在讲授溶液时,用固体M做了如下实验,图1中甲、乙、丙、丁是充分搅拌后静置的现象(忽略水的挥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烧杯中,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4、丙B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是图2对应的B曲线C甲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D根据图2,若要使丁烧杯中的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加入8g的M固体。9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鉴别碳酸氢铵和草木灰分别闻气味B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H2SO4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C分离CuO粉末和Cu粉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过滤D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观察沉淀情况10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碳酸钡在胃液中的变化并验证硫酸镁解毒的原理的实验。先取一定量碳酸钡固体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与加入稀

5、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再向该烧杯中逐滴加入硫酸镁溶液,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溶液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K点和L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一种;图乙中M点和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两种B取少量步骤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步骤I中加入的稀盐酸已过量C根据图乙数据分析,步骤最终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4.5gD硫酸镁解毒的原理是:MgSO4+BaCl2=MgCl2+BaSO4,因此,本身无毒且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如纯碱也可解毒 乙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40分)11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及微观模型图有助于认

6、识化学,并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1)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 图1 图2_;请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2)如图2反应的实质可用离子表达式表达为:_。(3)如图3为硫的价类图,纵坐标表示硫的化合价,横坐标表示含硫物质的类别,例如:C点可表示+4价硫元素的氧化物(SO2)。请回答:A点表示的物质中,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B点表示的物质的类别是_。D点表示的物质的名称为_。若F点表示的物质为含三种元素的钠盐,写出E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_。 图312以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SiO2,少量FeS2和金属硫酸盐)为原料,生产氧化铝并获得Fe3

7、O4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1)流程中将高硫铝土矿磨成矿粉的目的是_。(2)“碱浸”时,Al2O3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一种常见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该过程得到的滤渣中含大量的Fe2O3。Fe2O3与FeS2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则理论上完全反应消耗的Fe2O3与FeS2的个数比为_。(4)“焙烧”时,会产生SO2,随意排放会造成酸雨危害,所以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吸收过量S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13化学是造福于人类的科学,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1)胃药中有一种主要成

8、分为小苏打的抗酸药,可消耗胃里过多的胃酸,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2)使用过氧乙酸消毒前要把200g 20%过氧乙酸稀释至0.5%,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 g。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3)工业上用乙烯(C2H4)在一定条件下生产乙醇(C2H5OH),反应的示意图如图1: 图1 图2反应中乙烯与另一反应物的质量之比为_,乙醇又称酒精,可作燃料,若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燃烧起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4)如图2,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可回收S,该转化过程中物质X的化学式为_。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5)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战斗

9、机,其中机翼前后缘采用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驾驶舱盖和挡风玻璃采用了丙烯酸酯透明塑料。其中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属于_(填字母)。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d天然有机材料(6)战机材料中还含有锌、铁、铜三种金属,为比较其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有_(填序号)。a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粉后,再加入铁粉b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入CuCl2溶液c稀盐酸中加入足量铁粉后,再加铜粉,最后加入锌粉(7)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古代炼铁方法。现代工业利用高炉炼铁,其主要反应原理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10、。(8)某锌粉含有铜、镁中的一种杂质,取该样品6.5g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0.21g,该锌粉中含有的杂质是_。另取一定量该样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将滤渣洗净,滴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14下图是比较热销的“自热食品”,“自热食品”是指不依赖电、火等方式加热,用自带发热包加热的预包装食品。国家标准将出台,助推规范发展。 【查阅资料】发热包中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碳酸钠、铝粒。铝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气。探究一:发热包的发热原理(1)取出自热食品中的发热包加入自带水,发生剧烈反应,整个盒体温度迅速升高,该反应_(填“吸收

11、”或“放出”)热量。同时发热包内固体物质变硬、结块,分析发热包内的物质可能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发热包上的安全警示图标有“禁止明火”,其原因可能是_。(3)小明向使用后的发热包中加入稀盐酸,并对产生的气体展开进一步探究。探究二:确定气体的成分【猜想与假设】猜想一:该气体可能是H2;猜想二:该气体可能是_;猜想三:该气体可能是CO2和H2的混合气体。【实验设计】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实验验证】甲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_,丁装置中黑色的粉末逐渐变为_色,试管口有水珠产生,则证明猜想三正确。【拓展应用】通过以上探究,“自热米饭”发热包应_保存,使用后的发热包应包好,按照垃

12、圾分类投放。15近期,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6座“祭祀坑”,现已出土了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三星堆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向世界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宝藏和巨大魅力。试回答下列问题:(1)铜质的器皿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会长出一层绿色的铜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从元素守恒的角度分析,你认为铜的锈蚀是单质铜与下列哪些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_(填下列选项序号之一)。AO2、N2、H2O BO2、CO2、N2 CO2、H2O、CO2(2)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金属铜及其化合物进行了系列研究,设计方案如图3:过程所发生的反应属于_反应(填“化合”、“分解”或“置换”之一)。过程中观察到的一项明显现象是_。(3)向盛有一定量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滴入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试回答:滴入上述NaOH溶液120g时(即图中B点),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_(写化学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