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练习(答案)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83363082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练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推荐)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练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推荐)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练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推荐)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练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推荐)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练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练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练习(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下学期周测一2012.2一、诗歌鉴赏(一)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乐趣。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了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这景色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大

2、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世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对这首诗语句

3、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店之内。B.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C.颔联中的“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远望,江面似与安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在岁暮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在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4.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

4、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5.对这首古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景色。B.三、四句把小草悄然冒出的早春与杨柳如烟的晚春作对比,抒发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C.诗中的“天街”是指宽阔的街道。D.这首诗风格清新晓畅,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和( )A“润如酥”写出小雨润滑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湿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B

5、. “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说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抓住早春时节早作打算。C.前两句写早春景色以“小雨”、“草色”为描写对象,小雨湿润小草,而小草使小雨更亮、更湿润,两者相得益彰。 D.末句“绝胜烟柳满皇都”是作者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E.全诗用口语化的语言,运用对比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四)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7.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

6、太阳下反射的闪光。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8.对此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感情。B.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C.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入手。D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胭脂”等凝重的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五)天净沙秋

7、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9.对这首小令的主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游子的客愁与乡思。B.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C.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D.表现了诗人对羁旅在外的游子的思念。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

8、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二、课内文言文阅读(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一)阅读陋室铭,回答下列问题。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案牍之劳形( )(5)无丝竹之乱耳( ) (6)何陋之有( )12.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孔子云:何陋之有? 13.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14.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

9、高洁情操的追求。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15.能统领全篇的一个词语是 。全文通过对陋室和陋室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二)阅读爱莲说,回答下列问题。16.本文作者是 (朝代名)的 。1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可爱者甚蕃 ( ) (2)晋陶渊明独爱菊( )(3)宜乎众矣( ) (4)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5)濯清涟而不妖 ( ) (6)不蔓不枝 ( ) (7)陶后鲜有闻 ( )

10、 18.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9.本文采用的写法是 ,把“莲花”比喻“君子” 的高尚品格。通过写 ,表达了作者 。20.文中的 这句话高度概括了莲的高尚品质。作者将莲与牡丹对比,表达了作者对 品行的追求,对 世风的厌恶。21.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的处世态度有何异同?相同: 不同: 22.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

11、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2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24.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 25. 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_表达_;周教颐借“莲”表达_。参考答案一、诗歌鉴赏(一)1. A.应评析为:心远离尘世的喧嚣 2. B(二) 3. A 4. D.抒发诗人思乡之情。(三)5. C (天街指京城的街道)6. B.“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应是“早春是春季中最好的时节”。 D.应是“作者将初春草色与满城烟柳作对比,更突出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四)7. C “斗志难振”应是“哪怕是困难重重,但战士们还是斗志昂扬。”8. A.这是一首用乐府旧体写的边塞战争题材的诗,全诗用夸张的手法,把战争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五)9. D10. C.主旨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直接抒情二、课内文言文阅读(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一)阅读陋室铭,回答下列问题。11.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