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南京中考满分作文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83362883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南京中考满分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年南京中考满分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年南京中考满分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年南京中考满分作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年南京中考满分作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南京中考满分作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南京中考满分作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南京中考满分作文2013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题目:书里有个“我”内容:捧读一本心爱的 书,我们常有走进书中的感觉:书里的故事好像就是自己的故事,书里的情感似乎就是自己的情感,书里的思考也仿佛就是自己的思考,请以“书里有个我”为 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范文一:书里有个“我” 有人说,读书就像照镜子。如果说镜子可以映射出我们的外表,那书便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的内在,包括我们的思想、精神等等所有的一切。在书的面前,我们似乎变得透明,变得一清二楚。在书中,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因此,书里有个“我”,会读书的人就比别人更能认清自己,

2、了解自己。大多数人都会说,我们读书是为了增长学问,提高修养,为自己的将来做好准备。但是多少人在读书过程中意识到读书的根本目的是要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我们往往能从书中看得到存在于自己身上的东西,但似乎在平时并没有发现。人总是更擅长对别人评头论足。这时书便充当一面镜子,把你自己和别人都完完全全地反射出来,让你在评价别人的时候也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不是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书山客观,但也来源于生活,书中的内容再怎么离奇,再怎么变化,它都脱离不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因此与其说书里有个“他”,倒不如说书里有个“我”;我们在读别人,其实是在读我们自己的影子。读书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将来取得什么学位,找份什么

3、好工作而去读,而是要为了自己的人生而读。我想人生不应该只包括学位和工作这两样东西吧!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而在我们身边已经有了最好的工具书。当然,要从书中认识自己并不是那么容易,真正的读书应该是一个思考、探索、得道的过程。光是一目十行地读是一点收获也不会有的。会读书的人就能与智者为伍,会读书的人便能对自己的人生深层次的认识与诠释,会读书的人一定能把自己完善得更好。只有为一种崇高目标而读书才是最有意义的读书,最有价值的读书,最有效的读书,这样读书的人才可能最大限度地了解自己,挖掘自己,修正自己。读书是为了充实人生,丰富人生,使人生变得有意义;有意义的人生是在不断认识自己、完

4、善自己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读书就是为了了解自己,修正自己,读书就是读自己,读出书里有个“我”。点评:从阅卷情况来,绝大多数考生都把眼睛盯着记叙文,记叙文好写出彩难。但读完这篇议论文,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胆识、智慧与写作功底。文章针对“读书就是读自己,读出书里有个我”作了深层次的思索:在认识了“书”与“自己”有着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作者从对书的理解谈到读书的心态,从否定读书的功利性谈到正确的读书方法,水到渠成地揭示了“读书”与“读自己”统一的道理。有了这种认识,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书里一定会有个“我”。范文二:书里有个“我”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双脚,一条路,一个远方。在流转飞扬的文字

5、中,寻得一方净土,栖息情感,微闭双眸,畅游朱自清构筑的一片繁华,寻得共鸣,无畏无惧。岁月匆匆,日子就这样流水般奔腾而去。匆匆中提到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作者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他不仅自我反问:“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下些什么痕迹?”我愕然,对啊,正如他所说的,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每每看到他如此反问我,我总能陷入一片寂静的沉默之中,无以自拔。他的思索何尝又不是我的。十几年来,我如同在沙地上行走,云淡风轻,没有什么足迹。春去春又来,花落花会再开,时间就是生命每次的轮回。他的背影众所周知,父亲微胖而蹒跚的背影穿越时空

6、成了父爱的经典,那背影不高大,不挺拔,是在生活重压下渐渐衰老的父亲的背影。每当“目睹”爬月台的那一幕,我总是头涔涔而泪潸潸。仿佛那便是我的父亲,而我便是那个远去的孩子。依然记得刚上高中时与父亲离别的场面,他将我送上公交车,千叮咛,万嘱咐,直到车子开走时,他才不舍地离去。我回眸,一个身影映入我的眼帘,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远方。从未见到如此深情而留恋的父亲。在我脑海中父亲总是用铁甲做外衣,用刺刀当武器,用最冷漠的外表来掩饰,眼测不出深度,心望不穿浮沉。然而,在离别时刻,他那铁甲、刺刀已被融化我被朱自清细腻的文笔、独特的视角深深吸引,依他的文章而行,总能寻到一个自己的影子。他的文字感人肺腑,征服了我

7、。他的书中有一个袒露心事,领略生命的快意的我。范文三:书里有个“我”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一本书只有在多读了之后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在读笛安的西决、东霓、南音时,我深深地被他们所吸引。他们是兄妹关系,可看似简单的亲戚关系背后,又隐藏着扑朔迷离的身世关系。说他们过得幸福可幸福又是短暂的。说他们亲情很浓可又是建立在秘密之上。西决的老实忠厚,东霓的妖娆毒舌,南音的活泼可爱。这三种性格在我们身边很普遍。可自己是属于哪一种的呢?他们性格迥异,做事方式态度完全不同。西决做事冷静为他人着想,东霓有些自私可却如同诸葛亮神机妙算,南音有些缺少主见听从别人安排,可自己又是哪一种的呢?西决使人感觉友好、舒

8、服,东霓喜欢伪装她带刺只是怕再被伤害,南音让人容易保护平易近人,可自己应该怎么做呢?西决容易受人欺负,东霓使人望而生畏,南音容易受人摆布,可自己,又要怎么衡量呢?书中许许多个方面都渗透着我们的生活、社会,可自己又要怎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性格与为人呢?在一遍又一遍的看了这四本书后,脑海中浮现这样一套方式:做事冷静为他人着想但也要有自己的主见,使人感到友好平易近人,但绝不能没有一点防备,在朋友亲人面前受点委屈但在外人面前不能任人摆布。这就是这本现实的书给我现实的道理以立足于现实的社会,“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有时候书不仅能传递知识,也能教育做人。看完书后的我也更加深刻明白这本书的意义。感谢这系列书,

9、让我重新想象了一个从书中出来的我。范文四:书里有个“我”境明,千里皆明。林清玄先生的文字一如他的名字,像幽静山寺中静静流淌的清泉,掬一捧喝下,清澈肺腑。喜爱偷懒的人大抵是这样的,在某个假日的午后,随意翻动珍爱的书,抚摸它泛黄褶皱的封面,嗅着油墨的香气,摘录一段钟爱的文字,直到心灵与书本契合,才停下这一次愉悦的旅程。林先生是我仰慕已久的当代著名作家,他曾说,他早已不是站在桥上看风景的年纪。而我后生小辈,却在执着地寻着自己的风景,在学业与家庭琐事间兜兜转转,不觉已深陷其中,迷失了方向他的文字意境悠远,折射着禅理。得意时,我读它,能带给我兴奋后的冷静,让思想沉淀,变得更加厚重;失意时,我读它,能向我

10、展示另一番广阔天地,抚慰我受伤的心灵。偶然,读到他写的一个小故事,讲日本的“神鼓童”表演与山寺中的佛鼓的不同。“神鼓童”表演即一名灵秀的少年在一面大鼓前用尽全身的力量和技巧完成的一项体力表演,场面壮观。而山寺中的佛鼓则是一名比丘尼静静地站在一面大鼓前,时间一到,就挥动手中的鼓槌,一下又一下地敲击鼓面的情景。这名比丘尼神情安详,泰然自若,好像与那幽静的山寺合为一体,而手中的动作像是下意识、最自然的动作。“咚咚”,要敲整整一百二十下瘦小的比丘尼才能放回鼓槌,悠然自得地离去。合上书本,我不禁苦笑,自己不就是那名神鼓童吗,笨拙地用尽所有的力气去攀越心中的那个高峰,却不知那会使自己永远困在那里,寻不到出

11、路。倒不如将心放宽一些,像那个比丘尼,心态平和,笑着面对一切,不去埋怨,悠然自得,随心随性。岁月流转,我依然站在桥上看风景,携着那本书,然而书里那个小小的“我”已在敲着山寺中的佛鼓。范文五:书里有个“我”大多数人都会说,我们读书是为了增长学问,提高修养,为自己的将来做好准备。但是又有多少人在读书过程中意识到读书的根本目的是要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呢?我们往往能从书中看到存在于自己身上的东西,但似乎在平时并没有发现。人总是更擅长对别人评头论足。这时书便充当一面镜子,把你自己和别人都完完全全地反射出来,让你在评价别人的时候也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不是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书山客观,但也来源于生活,书中的

12、内容再怎么离奇,再怎么变化,都脱离不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因此与其说书里有个“他”,倒不如说书里有个“我”;我们在读别人,其实是在读我们自己的影子。读书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将来取得什么学位,找份什么好工作而去读,而是要为了自己的人生而读。我想人生不应该只包括学位和工作这两样东西吧!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而在我们身边已经有了最好的工具书。当然,要从书中认识自己并不是那么容易,真正的读书应该是一个思考、探索、得道的过程。光是一目十行地读是一点收获也不会有的。会读书的人就能与智者为伍,会读书的人便能对自己的人生深层次地认识与诠释,会读书的人一定能把自己完善得更好。只有为一种崇高目

13、标而读书才是最有意义的读书、最有价值的读书、最有效的读书,这样读书的人才可能最大限度地了解自己、挖掘自己、修正自己。读书是为了充实人生,丰富人生,使人生变得有意义;有意义的人生是在不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读书就是为了了解自己,修正自己,读书就是读自己,读出书里有个“我”。2013年南京中考满分作文满分点评:从阅卷情况来,绝大多数考生都把眼睛盯着记叙文,记叙文好写出彩难。但读完这篇议论文,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胆识、智慧与写作功底。文章针对“读书就是读自己,读出书里有个我”做了深层次的思索:在认识了“书”与“自己”有着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作者从对书的理解谈到读书的心态,从否

14、定读书的功利性谈到正确的读书方法,水到渠成地揭示了“读书”与“读自己”统一的道理。有了这种认识,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书里一定会有个“我”。范文六:书里有个“我”手捧红楼梦,看着封面的林黛玉扶着一柄花锄,独自伫立于秋风中,望着飘零的残花伤心,我心里漾起一阵不平:胸怀锦绣才华的不凡女子,为何要在大观园姐妹的笑声中独自掩泣呢!听说郭宝昌导演拍电视剧红楼丫头,我灵机一动:书里有个“我”黛玉身边的一个丫头,一定要给黛玉设好多目标,重新画像,使她比原著中更完美。镜头一:我要给她定个健身的目标。黛玉太瘦了,一袭青纱更使她显得像赵飞燕一般似欲凌空而起。虽说大观园里既没有哑铃,也没有跑步机,可黛玉可以学踢毽子,

15、紫鹃的手那么巧,做毽子肯定不成问题;可以常去拜妙玉,因为妙玉的道观在半山腰,爬爬山也是有好处的。一天踢三次毽子:早、中、晚;一星期登三次山;一、三、五。运动可以增加肺活量,也可以使皮肤红润有光泽。我这个小丫头不禁为自己的想法感到有点激动。镜头二:黛玉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太爱伤心。宝玉访宝钗,众姐妹小声议论,她都放在心上。这样压力太大了,孰不知她的肺病也和这有不小的关系。温书迎考时,老师教我们可以转移视线来缓解压力,黛玉何不也借鉴一番:宝玉访谁、夸谁都随他,你则弹弹琴,也学学水仙顾影自怜,欣赏自己;姐妹们要议论也随她们,你在一旁吟诗,不知能收到多少羡慕的眼光;孤独时看看池中嬉戏的鱼儿,伤心时去找找园了里有没有新开的花儿。我这个小丫头希望黛玉别再伤心,否则可惜了满腹诗书,可惜了身子,可惜了与宝玉抗击封建礼教的伟大爱情。镜头三:虽然从黛玉刚进大观园一幕看出她做人做得小心,“不愿多说一句话,不愿多走一步路”,但是不知是自己的禀性所致还是因他人妒忌,总没有多少知心姐妹。我建议黛玉应多和大家聊聊,大家看戏就跟着去,姨妈请客也不要推辞。我这个小丫头相信黛玉终能得到大家的喜爱,成为真正的“女主角”。走进红楼梦,书里有个“我”,奇思怪想了这么多,追求健康,回避伤心,搞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