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复习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83361807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语文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语文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语文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语文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语文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语文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语文复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 )是陋室,惟( )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 )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 )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 )之乱( )耳,无案牍之劳( )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 )有?”课文重要句子翻译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6、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五、理解性背诵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2、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

2、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6、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7、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9、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0、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

3、活的句子:调素琴,阅金经。 11、本文开头起兴,以虚衬实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六、课文分析1、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每层的大意是什么?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 概括各层大意。前六句,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中间八句,描写陋室的特点。(自然环境优美、来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的高雅) 最后三句,点明陋室不陋。2、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山水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回答:(1)从山水写起,目的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点明文章的主旨。(2

4、)采用比兴的修辞手法,构思新颖,使文章显得起伏多姿,对陋室起到渲染烘托的效果。3、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陋室不陋?回答:从陋室的自然环境优美、室中往来人物不俗、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三方面来写陋室不陋。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入”的妙处。回答: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让人感觉陋室环境的春意正浓,生机盎然。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修辞+内容+情感)5、作者在本文提到诸葛亮和杨子云有何作用?回答:作者以古代贤人自比,表明自己也有古代贤人的志趣和抱负,暗示了陋室不陋。6、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言外之意?回答: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原

5、句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只引用孔子答话的后半句,省略前半句,语意却在前句,言外之意,自己就是君子,品德高尚、安贫乐道,所住的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7、体会文中对偶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回答:本文对偶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调素琴,阅金经。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达效果:使句子整齐,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8、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回答: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开头“惟吾德馨”相照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9、文中说“斯是陋室”,

6、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回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10、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表达的情感:不慕荣利,安贫乐道。1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爱莲说水陆草木之( )花,可爱者( )甚蕃( )。晋陶渊明独( )爱菊。自( )李唐来,世人盛( )爱牡丹。予( )独( )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 ),濯( )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7、不蔓( )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予谓(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 一、重点句子翻译 1、世人盛爱牡丹。 译: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到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3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二、用原文语句回答:1、入题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3、总括莲的品格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作者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的句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5、出菊、牡丹、莲象征不人群的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6、写莲的生长环境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7、写莲长成后的形象

9、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8、莲的形象具有的象征意义:(1)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2)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濯清涟而不妖;(3)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的句子:香远益清,亭亭净植;9、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0、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11、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1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1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4、“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15、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香远益清。16、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17、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8、公园花展,观赏

11、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9、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十、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 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2 “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3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12、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 庄重、高雅(清高)。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 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10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12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

13、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14.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15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6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1 迁移拓展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做一个避世的隐士;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既可。) 如:赞成两重

14、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莲花。3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 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 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 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百花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5、”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11、写出莲花的别称三个以上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12、写出描写莲花的名句两句以上:(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3)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采莲曲-王昌龄)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 )也,天下为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