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美术教案(下)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83360851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一美术教案(下)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初一美术教案(下)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初一美术教案(下)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初一美术教案(下)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初一美术教案(下)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一美术教案(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一美术教案(下)(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附:七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一、 盛唐女性的生活 捣练图 第1 课时 第1周 二、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第 2课时 第2周 三、 立体图象的表达 第 3课时 第3周 四、 立体图象的表达 第 4课时 第4 周 五、 物象空间的表达 第 5课时 第5 周 六、 物象空间的表达 第 6 课时 第6 周 七、 单色版画 第 7 课时 第 7 周 八、 单色版画 第 8 课时 第 8 周 九、 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 第 9 课时 第 9 周 十、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第10课时 第10周 十一、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 第11课时 第11周 十二、用电脑创造满意的色彩 第

2、12课时 第12周 十三、策划出游活动 第13课时 第13周 十四、策划出游活动(二) 第14课时 第14周 十五、旗帜与标志 第15课时 第15周 十六、帽子和文化衫 第16课时 第16周 十七、袋和包 第17课时 第17周 十八、出游活动综合展示 第18课时 第18周 课题 一、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教学目的 认知目标: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的艺术特点,感受中国画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能力;通过对比等手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中西方绘画的体现出的不同的审美特征。 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白人们的审美观具有时代性。 环保目标:通过对唐代仕女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了解盛唐时期的历史、文化特征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步教学内容五处 讲 讲 思 问 问 思 问 教 法:比较、学生自主学习 【组织教学】组织纪律,稳定情绪。新学期的开场白。 【引入新课】从哪一段历史开始用到了照片?(明清时期,注:照相技术产生于18世纪)。那么在此之前,你们的教材都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当时的历史场景的呢?(绘画形式) 在照相技术还没有发明之前,绘画成为记载历史的主要方式。而这当中,又以人物画发展得最早,可追溯到史前的岩画和陶绘。那么,人物画发展到什么时候才真正成熟了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的第一面,看看这件作品反映的是哪个时代的人物?猜猜她们都在做什么?(学生发言) 【讲授新课】 一、作品的时代和

4、背景 作品创作于唐代。唐代是中国古代人物画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张萱,是盛唐时期的著名画家。 盛唐时期: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大致相当于公元八世纪上半叶。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 1. 作者所处时代和作品表现的内容有什么关系?2. 那个时代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跟现在有什么区别?应该怎样加强人民的环保意识?二、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作品的内容:此画描绘的是宫中妇女制作丝绢的劳动场面。“练”是丝织品的一种。练织时质硬,必须煮过、漂白,再用杵捣,才能柔软洁白。作品中总

5、共有十二个人物,或长或幼,或站或坐,神情姿态各异。作品根据劳动工序分为捣练、织修、熨烫三个场面。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分别描绘三个场面的人物动作和神态。 作品的形式: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分析作品中运用到的造型语言及其特点 主要的 艺术语言 线条 色彩 特点 简洁、有力、 细致 艳丽、鲜明、准确 三、作品的艺术特点 在作品中,充分体现了盛唐时期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艺术语言 线条简洁有力,色彩艳丽鲜明 人物形象 体态丰满,姿势优雅,服装华丽 作品内容 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妇女 四、盛唐时期的文化特点(学生自主学习部分) 从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盛唐时期的一些文化特点。比如: 服饰文化:盛唐女服穿襦裙、披

6、帛的妇女。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披帛,又称“画帛”,通常一轻薄的纱罗制成,上面印画图纹。长度一般为二米以上,用时将它披搭在肩上,并盘绕于两臂之间。走起路来,不时飘舞,十分美观。图中妇女为成年妇女,都穿短襦,肩上搭有披帛。从衣袖的窄小、襦腰的上系及襦裙的纹样来看,都是典型的盛唐样式。 审美标准:女子以胖为美。 【课堂小结】课后思考: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你了解的西方古代人物画相比有什么不同? 次重点 难点 次 重 点 重点 难点 作业 临摹捣练图局部 板 书 设 计 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

7、1、分析作品捣练图,掌握盛唐时期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2、把握盛唐时期的历史、文化艺术的特征 教学 后记 良 好 课题 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目的 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环保目标: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六步教学内容五处 看 欣赏 讲 讲 讲 讨论 分析思讲 分析 总结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安定课堂。 (二)导入。 1

8、、影视欣赏:动画片奔尼兔片段 2、思考比较:动画片中的兔子形象与生活中的兔子的异同 3、点出本课重点,并板书艺术 生活 (三)美术作品赏析。 1、国画作品虾(齐白石) 映示国画作品虾 (教材P4)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就拿他画的虾来说吧:人们都觉得画的像极了,虾体透明,会游、会跳动。不过当我们拿画中的虾与生活中的真虾相比,它们又有很多不同。 虾的艺术处理: 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

9、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虾,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齐白石所画之虾的头与尾是俯视效果,腰身是侧视效果,是由两处最具虾的形象特点构成的。正是由于画家集中和强化了虾的典型特征,所以他画的虾比真虾更具典型性,也更高于生活。画家根据长期的观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虾变成了艺术的形象,它离不开对象的特征,但由于画家的夸张和取舍,使观者对虾的生动活泼的印象更强烈了,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齐白

10、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更在于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 更加使人们联想到虾的生活环境水,当今水资源的污染问题。 2、 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 播放开国大典影片片段。 映示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 (教材P4) 这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1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它表现了新

11、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学生看教材P6,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 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油画开国大典艺术处理方法: -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 -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 -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 -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 -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直金秋丰收季节。 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

12、下,非常醒目。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如果你到过天安门城楼上,会更加体会到作者构图的大胆与巧妙。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游行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天安门座北朝南,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泽东主席后面,处于逆光之中并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

13、气洋洋。再细看,毛主席的集团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感。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一般人看画时都并不会察觉,不会去分析这些情况给人的印象是,该画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非如此不可。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原型,那么艺术则是生活的升华。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

14、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3、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齐白石的国画作品虾的传神美 凡高的油画作品的色彩美 列宾的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悲壮美 4、美术作品创作的表现形式。 再现性:以真实地表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逼真写实的。图例:油画父亲(罗中立)、油画泉(俄)(普拉斯托夫) 表现性:以客观对象为媒介,重在表达作者的精神和内心情感,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或以夸张、变形处理,或以荒诞的组合,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