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时繁盛一时的隋朝学案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83360842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时繁盛一时的隋朝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苏省南通市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时繁盛一时的隋朝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时繁盛一时的隋朝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时繁盛一时的隋朝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时 繁盛一时的隋朝学案【学习目标】1、 掌握隋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的有关知识。2、理解运河开凿的作用;客观公正的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学习重点】 隋朝大运河。【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1、 独立试航(1) 南北重归统一1、 建立: 年, 建立隋朝,定都长安。2、 统一: 年, 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 ,南北重归统一。3、 隋朝统一南北的标志:589年 灭陈。4、 隋文帝改革(1) 内容:他在位时 , , 。(2) 作用: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 较轻,社会经济繁荣。(2) 大运河的开通1、 目的:为加强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 概况:在 在位时开凿。 在位时开凿。

2、从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三点:以 为中心,北达 ,南至 ,全长两千多米。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 、邗沟、 。2、 儿歌记忆法:北周到了581,外戚杨坚大权集,夺权定都在长安,杨坚封为隋文帝。 589年隋灭陈,南朝北朝归统一,文帝治国有功绩,隋朝繁盛一时期。改革制度显盛世,发展生产重吏治,提倡节俭反奢侈,以身作则节衣食。百姓负担大减轻,社会经济大繁荣,粮食布匹都丰盛,二十多年人口增。隋朝到了隋炀帝,巩固统治开大渠,征发民工几百万,开凿运河二千几(公里),贯通海、黄、淮、长、钱,“天下转漕仰此渠”,炀帝统治施暴政,隋末农民大起义。三、识拓展1.数字记忆法:一次统一,两位皇

3、帝,三个端点,四段运河。589年隋朝统一南北;隋文帝和隋炀帝两位皇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三个端点;大运河由北到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2.动脑筋: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答:(1)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2)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3.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么?在想一想,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重要?答:意思:国家水上粮食运输全靠大运河。中国古代在没有汽车、铁路

4、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4.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主要是为了沟通南北,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5.比一比:今天的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答:(1)今天的运河不经过洛阳。(2)今天运河北段已不通航,现正逐步修通。四、巩固训练1、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A、重新统一南北 B、设三省六部 C、创立科举制 D、开通大运河2、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 A、589年 B、601年 C、605年 D、611年3、在中国的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

5、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 ) A、杨坚 B、李渊 C、李世民 D、武则天4、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5、 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A、 扬州、北京 B、杭州、北京 C、杭州、扬州 D、广州、杭州6、 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的历史贡献邪恶叙述,不正确的是A、 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7、 杭州是隋朝大运

6、河的最南端。隋朝时杭州称A、 涿郡 B、洛阳 C、余杭 D、临安8、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加强南北交通 B、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C、方便到扬州游玩 D、促进经济发展9、下面对隋朝的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符合实际A、紧急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10、“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汴河怀古请回答:(1)诗人赞颂的“此河”是哪项伟大的工程?该河开凿时的皇帝是谁?2)诗中的“此河”地位如何?请写出“此河”的三点四段分别是什么?(3) 唐朝的文学家皮日休曾写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你同意他的看法么?你认为这条运河的开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五、反思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