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期中检测语文试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83360797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期中检测语文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期中检测语文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期中检测语文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期中检测语文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期中检测语文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期中检测语文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期中检测语文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期中检测语文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卷(共31分)一、课内文章阅读(共31分)阅读藤野先生片断,回答15题。(每题15分,共75分。)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

2、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1、文中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特别刺耳”的原因是( )A噪音干扰 B破坏了大家看电影的情绪 C民族自尊心受到挫伤,深感国民的愚昧 D破坏了课堂纪律2、文中“呜呼,无法可想!”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A鲁迅看完电影后无可奈何的心情。B作者对麻木的中国人极端愚昧落后愤慨而又无奈的思想感情。C对看电影太多的反感厌恶之情。3、文中“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 )A“我”由爱日本人而变成不爱日本人 B“我”由爱中国人而变成恨中国人C“我”由学医救国而变成以文救国 D“

3、我”由爱看电影而变成不爱看电影。4、“那时那地”指的是( )A在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时B在仙台决定弃医从文时C向先生告别,离开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后 D此后回到中国看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酒醉似的喝彩以后5、文中“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这句话里的中国人是指( )A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即将被枪毙的人B围看枪毙的中国人C即将被日本人枪毙的和围着看枪毙的一群中国人阅读海燕,回答610题。(每题15分,共75分。)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4、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面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愚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面飞翔!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空中去迎接那雷声。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在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5、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狂风吼叫雷声轰响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的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6、结合句意判断词语解释有误的

6、一项是( )A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号叫:大声喊叫,这里形容海燕的极度欢乐。)B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高傲:自以为了不起。)C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 (精灵:鬼怪,这里指具有英勇、机智的反抗精神的海燕。)D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预言家:预先说出将来发生的事情的人,这里指海燕。)7、文中把海燕比喻为“黑色的闪电”,意在突出海燕的( )。A、勇敢、高傲 B、热情、乐观 C、敏感、聪慧 D、敏捷、矫健8、“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这句话说明海燕所象征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具有( )。A、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B、乐观的态度和战斗的

7、激情C、夺取胜利的百倍信心 D、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9、下列朗读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 / 卷集着乌云。(“/”表示很短的停顿,不换气。“”表示语气加强。)B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宜用高昂调,两个感叹句一气呵成,语气一个比一个强。)C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宜用低平调和舒缓的语气加以叙述。)D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应蓄积力量以最豪壮的语气、最强烈的感情,一字一顿读完并戛然而止。)10、“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此句的含义是( )A乌云听出了欢乐,受到鼓舞,表达了乌云对胜利的渴望。B鸟儿的叫喊声里,充满了对

8、乌云的欢乐。C乌云听出了鸟儿欢乐的叫喊,表现了鸟儿勇敢及乐观的精神,也表现了乌云恐怖的心情。D乌云听出鸟儿欢乐的叫喊,说明乌云对海燕的斗争觉察到了。阅读陈涉世家片断,回答1118题。(每题2分,共16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

9、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发闾左適戍渔阳 (2)度已失期 12、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公问其故 扶苏以数谏故 B、宜多应者 宜乎众矣B、陈胜、吴广乃谋曰 聚室而谋 D、或以为亡 国恒亡13、读下列语句,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A、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B、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14、下面句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B、事无大小,悉以咨之。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10、太守也。15、翻译句子。失期,法皆斩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16、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起义的深刻历史背景。B“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是起义的直接原因。C“死国可乎”表现出陈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D这段文字大意应概括为: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17、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有哪些? 18、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第卷(共39分)二、古诗文默写和诗歌鉴赏(共13分)19、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诗文上下句。(6分)(1)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 。 。(温庭筠望江南)(2) ,鬓微霜,又何妨!(苏

11、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 。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根据提示,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诗文语句。(4分)(4)李清照的武陵春中以泪代语述说不幸的诗句是: (5)诸葛亮的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2021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20、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1分)21、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

12、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共6分)阅读北人啖菱,回答2225题。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菱:即菱角,生长于水中的草本植物。)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分) 席上啖菱: 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3、下列句中的“或”字与“或曰:啖菱须去壳。”中的“或”意思相同的是( )(1分)A而或长烟一空 B或异二者之为C一食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