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同步练习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83359162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推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推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推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推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同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同步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1)1.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 D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固体 C硝酸铵固体 D食盐2.小琪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C )A食盐 B硝酸铵C氧化钙 D_3.将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C )A泥土 B.氢气 C.蔗糖 D.汽油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C )A.液化空气 B.石油 C.蒸馏水 D.碘酒5.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 )A.矿泉水 B.油水 C.泥水 D.蒸馏水6.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吸收热量的是( A )A硝酸铵 B.氢氧

2、化钠 C.浓硫酸 D.生石灰7.将下列物质混合并充分搅拌后,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 )A.酒精与水 B.氧化铁与稀盐酸 C.植物油与水 D.奶粉与水8.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C )A.氦气可用于填充安全气球B.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C.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将油污溶解,形成溶液D.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难闻气味的气体是为了及时发现煤气泄漏9.下列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B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C.生石灰和水反应 D.金属镁和稀盐酸反应10.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并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B )A.食盐 B.花生油 C.

3、白糖 D.纯碱11.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C )A碘酒 B啤酒 C蒸馏水 D眼药水12.下列关于生理盐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生理盐水的溶剂是水 B.各种成分一样咸体现了溶液成分的均一性C.应用生理盐水可以为人体补充无机盐 D.水分子是保持NaC1性质的最小微粒1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 )A.泥水 B.硬水 C.矿泉水 D.生理盐水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是乳化作用的结果 D.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大氧气的溶解度15.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

4、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CuSO4、NaCl、CaCO3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1)若不溶于水,则是_ CaCO3_。(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_ CuSO4_。(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_NaOH_。(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_ NaCl _。16.野炊过程实际上是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该项活动过程中涉及许多化学知识的运用。某次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牛肉、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食醋、去污粉(有效成份为碳酸钠)等物品。(1)携带过程中,不慎将装食盐、去污粉的瓶子混淆

5、了。若要将它们区分开来,适宜选用食醋(填所携带的物品名称)。(2)在“灶”上悬挂野炊锅时,小明生火后小心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C。A. 使用焰心加热B. 使用内焰加热C. 使用外焰加热(3)烹煮牛肉西红柿汤时,为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小春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是因为溶液具有_均一性_(填一条性质)。(4)野炊结束时,小辉用干布抹去铁锅表面的水珠。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铁锅生锈_。17、生活中的下列物质:(1)牛奶、(2)雪碧饮料、(3)矿泉水、(4)生理盐水、(5)豆浆、(6)蒸馏水、(7)食醋、(8)蔗糖水、(9)链霉素粉末、(10)酸

6、牛奶、(11)酒精、(12)碘酒、(13)600的白酒、(14)车用乙醇汽油、(15)10%的过氧乙酸、(16)医用酒精、(17)石灰浆、(18)清新洁净的空气。其中不属于溶液的是(1)(5)(6)(9)(10)(11)(17); 属于乳浊液的是(1)(10);属于纯净物的是(6)(11)。18、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滴注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注射液,回答:(1)该注射液里的溶质是氯化钠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混浊现象?为什么? 不会,因为溶液具有稳定性 19.将溶质和溶剂的化学式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内: 溶液溶质溶剂溶液溶质溶剂75%的医用酒精

7、C2H5OHH2O碘酒IC2H5OH澄清石灰水Ca(OH)2H2O稀盐酸HClH2O20小英在做饭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度。(1)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度的因素中,写出其中两项,并推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_温度_,影响温度升高(温度降低),食盐溶解加快(减慢);因素晶体颗粒大小,影响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搅拌 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2) 从你列出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你的推测。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搅拌影响:在两个烧杯中各放入50 mL水,分别称取2 g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同时放进烧杯中,在一个烧杯中搅拌,观察并记录两个烧杯中

8、的食盐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2)1.下列各项中,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D )A.20时KNO3的溶解度、80时KNO3的溶解度B.30时:NaCl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Na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C. 10 g镁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10g铝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D. NaOH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NH4NO3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2、现有一杯2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 )A、加入一定量的水 B、恒温蒸发部分水 C、升温到60 D、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3. 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20时,将20克食盐投入到50g的水中充分溶解

9、后,得到饱和溶液的质量是( C )A70g B. 69g C.68g D.67g4根据右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C.将t3时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5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 B将t2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C在t2,A、

10、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6.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在冬天气温为5时配制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在夏天气温为38时(水的蒸发忽略不计),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B ) 0.20 0.15 0.10 0.050 20 40 60 80 100 温度/溶解度/g A.溶液变浑浊 B.溶液变为不饱和C.溶液质量变小 D.溶质质量分数变小7右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 50 g,此时它比氯化铵的溶解度 大 (填:“大”或“小”)。 (2)当把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混合饱和溶液从50降乙 P 甲 温度/溶解度

11、/g60402010 20 30到2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硫酸钠(或Na2SO4)。8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P点的含义是30时 ,甲的溶解度为60g。(2)2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写出一种)(3)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冷却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4)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B、C (选填A、B、C、D)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以上都不变9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

12、)30时,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要使饱和的甲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升高温度(只填一种);(3)在20时,把甲、乙各10g固体分别加入到两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甲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升高到30,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O102030/g溶解度t1t2甲乙温度/(4)10时,向12%的100g甲溶液中加水60g,可得到甲溶液160 g,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5 %。10.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30g ;(2)从图中你

13、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任填一条)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分析t1时,将1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使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 升高温度(加水等) (任填一种方法)。1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浓硫酸。 (1)5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 (2)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甲乙。 (3)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后,甲、乙两试管中固体量的变化是甲减少,乙增多。除了加浓硫酸外,还可以加NaOH(或CaO)物质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3)1、用氯化钠配制l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现有下列操作:溶解;称取氯化钠;过滤;量取水;计算;蒸发结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B )A. B. C. D. 2、一定量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食盐水蒸发掉50 g水后,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A )A. 8 gB. 6.4 gC. 3.2 gD. 4 g3、10 g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硝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