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能力训练普及卷人教版新课标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83359103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能力训练普及卷人教版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推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能力训练普及卷人教版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推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能力训练普及卷人教版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推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能力训练普及卷人教版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推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能力训练普及卷人教版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能力训练普及卷人教版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能力训练普及卷人教版新课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能力训练普及卷一、基础知识及应用(24分)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枯涸( ) lio( )亮 zh( )蓄 chng( )清 栖( )息肥shu( ) 清li( ) yn ning( )( ) 山岛竦zh( ) 2为下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4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A、然而 B、的样子 C、这样 D、对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A、炫耀 B、展示 C、表现 D、显示日光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而有点叫人害怕。( )A、声音很大 B、非常晴朗 C、亮光很强 D、宏大明亮那么清亮,那么蓝汪

2、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A、透明清亮 B、灵活而不可捉摸 C、十分灵巧 D、空旷灵巧3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写跟前面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反的词语。(4分)许多事不必在乎。是修养,是气度,也是睿智。它能使我们沉迷时变得 ,贪求时变得 ,软弱时变得 ,骄纵时变得 ,颓丧时变得 ,愁苦时变得 ,对任何事也便拿得起, ,甩得开。人达到了这种境界,精神的天空晴空一碧,云卷 ,是多么令人神往!4填空题。(7分,除特别指出外,每空0.5分)现代诗人、评论家 所写的诗歌秋天,以一幅幅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晚景图。诗中以拟人化的写法,写到:“秋天 在农家里”、“秋天 在渔船上”、“秋天 在

3、牧羊女的眼里”。观沧海作者是 (朝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中展现大海宏伟气魄和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 , 。 钱塘湖春行一诗描绘了西湖早春的美好风光,请找出诗中描写莺歌燕舞的名句 , 。古诗词中为了押韵或对仗等原因,经常运用了“互文”的修辞。请从西江月找出这样的诗句: 。(1分)5一般说来,人们对景物特征的观察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角度来进行。试指出下面的句子是从什么角度来观察、描写景物的。(4分)“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 )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 (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4、/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 )二、阅读理解(46分)【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611题。(17分) 甲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乙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觉得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健壮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

5、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的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6这是两段写景的文字,甲段选自 写的 ;乙段节选自鲁迅的雪。(1分)7甲段写春花争艳斗芳、竞相开放的语句是“ ”;写花味的句子是“ ”。乙段中直接描写雪野之景的句子是“ ”,包含作者想像的句子是“ ”。(4分)8甲段写花的顺序是由 到 (以上每空0.5分):先写 ,后写 ;乙段写雪野之景的顺序是由 到 (以上每空0.5分):先写 ,后写 。(除特别提示外,以上每空1分)9甲段主要写春花的 ,乙段主要描绘雪野之景的 。(2分)10

6、两段文字都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1分)11品读所选语段,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每小题2分)(1)甲、乙段都用了一个“闹”字,它们的含义相同吗?答: (2)乙段是写雪,开篇写的却是“暖国的雨”,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答: (3)从乙段的哪些描写中,你能看出“江南的雪”“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答: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18题。(16分)秋思梁衡 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去。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这山,原该是甲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却乙上了一层花毯,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丙成了一幅

7、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你看那殷红的橡树、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地闪着红光。最好看的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下一方红毡。此时,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把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镜中又映出那些松柏林,在这一派喧热的色彩中泛着冷绿,更衬出这平酽酽的秋色。金风吹起,那红波绿浪便翻山压谷地向天边滚去。登高远望,只见紫烟漫漫,红光蒙蒙,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 我奇怪,这秋色为什么红得这么深浓。林业工作者告诉我,这万

8、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以后栉风沐雨,承受太阳的光热,吸吮大地的养分,就由浅而深,如黛如墨;再渐黄而红,如火如丹。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之二三,要经过多少场风吹雨打、蜂采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这其中浓缩了多少造物者的心血。那满山火红的枫叶则是因为她的叶绿素已经用完,显红色的花青素已经出现。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 本来,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

9、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一个人只要是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的充实。我站在这秋的山巅,遥望那远处春天曾走过的小路,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生活庸俗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人,都请来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她教你思

10、考怎样生活,怎样去创造人生。1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殷红( ) 矗立( ) 吸吮( ) 憧憬( )( ) 山巅( )13下列词语中,填在第段甲、乙、丙三处横线上最恰当的,分别是哪个词?(3分)A、拼 B、组 C、穿 D、披 E、盖 F、铺答:甲: 乙: 丙: 14第段的首句“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1分)答: 15第段中“这其中浓缩了多少造物者的心血”一句里“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1分)答: *16第段中“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一句出现了两个人物,其中,“林小姐”是 一书中的主要人物 (填人名),而“欧阳修”是 (朝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第一个空格1分,其余0.5分,共2分)17本文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写出三种修辞手法并举出例句。(3分)答: 18本文对“大自然的秋色”展开了生动的描绘,读完本文,你能否联想起一些与秋有关的古诗词,请把它们默写下来(不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