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测试题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83358322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推荐)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推荐)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推荐)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推荐)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测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珠晖一中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中。)(203分)1恩格斯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句话告诉我们( )A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人类从自然界获得物质帮助的同时,也对自然界进行了改造C人类对自然界无序的改造会从根本上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D人类不合理地利用自然,导致的严重环境问题,是不可解决的2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能切身感受到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 B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生活

2、方式C过于追求眼前利益,忽略了后代人的发展D人口的剧烈膨胀和人口素质的低下3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生态灾难,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和共同选择的发展模式是( )A外引内联、强强联合发展模式B高产出、高消耗的发展模式C高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发展模式D可持续发展模式4下列选项中,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符合的一组是( )围湖造田 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毁林开荒 少生孩子多种树 建立自然保护区,整治国土A B C D5在美国,学生课本重复利用,一本教科书平均使用5年。在韩国,一次性台布、洗漱用品早已绝迹。日本发明的一次性筷子,但严禁砍伐本国的树木制成一次性筷子。以上事实对我们的启示是( )必须建立资源节

3、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有限的资源 中国地广物博,没必要节约不重要的资源A B C D6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2%,人均淡水量为24%,人均森林畜积量为13%这些数字说明( )A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B我国一直是一个资源总量贫乏的国家C我国的资源分布不合理,影响了资源的开发利用D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发展的重要问题7据统计,我国因卫生间漏水一年就浪费上亿立方米水,因烧黏土砖一年就毁掉10万亩良田;我国每万元工业产值比发达国家多消耗近40%的资源。目前我国水和石油已经进入了紧张时代。对此现状的认识,正确的是( )A我国经济

4、受资源状况的限制,已经进入缓慢发展阶段B要加快经济发展,必须把资源开发放在首位C为了子孙后代的生活,我们应该立即停止开发资源D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8某市国家森林公园的上游有一家糖厂,每到榨糖季节,河水变黑,污浊的泡沫浮起,散发出恶臭,河面有时还可见死鱼死虾,公园游客也因此寥寥无几。这说明了环境污染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存质量 直接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 威胁着当地生态平衡 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A B C D92005年1月6日,我已达13亿人口。我国的第13亿位公民的出生比预计推迟了4年到来,这是因为我国实施了( )A控制人口的政策 B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C鼓励生育的基本国策 D鼓

5、励晚婚晚育的基本国策10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投入巨资鼓励农民退耕还林还草,其根本目的是( )A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业、畜牧业B发展旅游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C改善、保护西部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D美化环境,改善生存质量,建设和谐社会11有关资料表明,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千米,每年土壤流失量达50亿多吨,其中西部地区水土流失占全国的80%。这一事实表明( )我国资源、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我国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加强环保教育和环保立法与执法 停止开发,依靠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经济A B C D12在现代化建设中,我国投入巨资修建了西电东送

6、、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煤南运等大型工程和设施。这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 B党和国家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促进东西部共同发展C我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是名符其实的资源大国D资源分布不平衡影响了我国对资源的开发利用13下列体现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 )在山区和干旱半干旱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我国每年在东海和长江等捕鱼区实行休渔期中央电视台对全国42座重要城市发布空气质量日报国家在三峡库区投入300亿元修建污水和垃圾处理场A B C D14某市30多年来,严格实行计划生育,结果少生了30万人,为国家节约粮食11亿千克,节约抚育费5亿元。这一事实说明( )少生优生利国利民

7、 实行计划生育是缓减我国人口压力的正确选择自食其果发展经济要求人口越少越好 控制人口增长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是多方面的A B C D15对右边漫画“自食其果”的正理解不正确的是( )A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将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B人类对自己造成的环境问题应承担责任甚至付出巨大代价C大自然是懂得报复人类的D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很多都是人类一手造成的16 网络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如果不能正确的利用网络,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其主要表现为( )影响学习,致使成绩下降 使人生活在虚拟世界中 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发展 有可能导致犯罪A B C D17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应该(

8、) 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努力抓住机遇,敢于迎接挑战 积极利用当前国际环境,趋利避害,不惜一切代价谋求本国发展A B. C. D. 18下列都是事实杂志中的标题,其中有悖于“和平”这一主题的是( )日本:军事大国合法化 周边外交:与邻为善,与邻为伴 恐怖主义,蔓延全球 伊朗:第二个伊拉克 A. B. C. D. 19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中学生应该( )关心祖国和世界的发展 努力学习,将来一定要去外国留学 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 培养平等、开放、

9、参与的国际意识A. B. C. D. 20树立全球观念,青少年应该以积极参与的心态,关注世界,关注和平,关注全人类。下列说法和做法不能体现这种观念的是( )A.九年级(3)班举行“世界地球日”主题班会B.黄小欣每天收看央视新闻联播,关注国际新闻C.李伟发帖谴责境外反华势力操纵“7。5”事件D.张强手,中国要强大,就必须以武力威胁世界二简答题(37)212005年1月6日,中国内地人口总数达到13亿。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30年来,人口少生了3个亿,但我国人口仍将每年以800万至1000万的速度递增,人口形势不能乐观。(1)这则材料说明我国存在什么问题?(2)材料中反映的问题将对我国产生哪些影响?

10、22观察右边的漫画,回答下列问题(1)漫画对人类发出了什么样的警示?(2)谈谈我们怎样避免这种可怕的结局?23当今世界是个多极化世界,在这个多极化世界中,有哪些重要的政治经济力量?三判断说明题(28分)24日益强大的中国已经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25有人认为,生儿育女完全是个人的私事,他人和社会都不应该干涉。你是如何看待这个观点的?四、材料分析题(23分)26.温总理近来一直和人们演算“13亿的乘除法”,他说:“人多、不发达就是我国的两大国情。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这是中

11、国领导人任何时候都必须牢记住的。”“13亿的乘除法”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请你认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在下面算式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一个具体问题或现象)_ 13亿=很大很大的问题:示例:每人使用一双木筷;每人浪费一粒粮食;每人消耗一度电_13亿=很低很低的水平:示例:国民生产总值;淡水资源总量;耕地面积(2)你认为要解决算式中存在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为此我国实行了什么基本国策?27材料一:有关数据表明,我国人均地表淡水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日本的1/2,美国的1/5,加拿大的1/50。我国其他各类主要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大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材料二:20

12、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4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1%;荒漠化土地面积高达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9%;废水排放总量482.4万吨,比上年增加4.9%;二氧化碳排放总量2254.9万吨,比上年增加4.5%;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2.0亿吨,比上年增加19.5%(13分)(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存在的什么问题?(2)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我们该做些什么?答题卡姓名- 班次- 考室号- 座位号-一、 单选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简答题212223三、 判断说明题2425四、 材料分析题26(1) -(2)27(1)(2)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