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促进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83357319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促进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推荐)促进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推荐)促进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推荐)促进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推荐)促进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促进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促进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促进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江苏省泰兴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徐兆兰一、专业发展的背景:1、义务教育对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刚性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国家要建立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率先在县(区)域内实行城乡均衡发展。这些规定不仅明确了地理课程在农村初中必须开足,而且必须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课程设置表明,地理学科是唯一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的学科。地理课标要求,变革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

2、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对于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确立正确的人地观念等,具有其他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特色和优势。因此,“开好地理课程”是农村初中落实课程标准的必由之路。2、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因教育群体内部分管理者缺乏正确的课程观而认识错位,导致了广大农村初中地理课程形同虚设,这是普遍存在的首要问题。长期以来,从教育管理层到广大师生和家长,都认为地理是非中考科目,学与不学无关紧要。因此,部分学校在课程表上见地理,教学计划无地理,初二会考之前读地理,会考之后无人评地理。这样开设的地理课,其实

3、就是放在课程表上的摆设。因任课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不会上课导致了地理课堂无序低效,这是普遍存在的核心问题。广大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基本状况是“两多两少”;非地理专业的教师多,兼职的中老年教师多;熟悉初中地理教材的教师少,骨干教师更少。据一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县级市不完全统计,34所农村初中里,地理专业出身的任课教师仅3人,35岁以下的青年兼职教师不到10人。这样的师资状况必然导致地理课堂上“无图读书”、“无章点击”、“无法答疑”、“无位失控”的低效或无效教学结果。3、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1)重表象轻实质在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重表象轻实质”是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

4、体现在:重学历轻学力,重职称轻称职,重育人轻育己,重地理学科水平轻地理教育水平,重地理专业知能(技术)轻地理专业文化元素等等。这些现象必然导致地理教师依赖于原有的学历、职称、经验和教学技术等等支撑着教学工作的发展,进而产生地理教师职业的倦态。其实,在公私关系发生巨大变化、知识不断激增的今天,传统的“蜡烛、人梯、园丁”等等奉献精神已很难创造出减负增效的优质地理课堂了。试想一下,一个自身都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教师,又依靠什么去教育发展学生,培养出家长满意、社会需求的人才呢!正如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言:“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培师模式单一教

5、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管理旨在充分调动教师个体创造性的专业发展内需,只有当教师有较强的育己意识、自觉地创造职业精神家园的时候,才能奉献出优秀的业绩。然而本是十分复杂而系统的教师专业发展却被教育管理和科研部门过于简单化。例如地理专业师范生上岗前的见习、实习是教师教育中的优良传统,更是教育实践最佳的形式,但近年来却被忽视,甚至淡化成“走过场”。上岗后地理教师的继续教育形式大多是单一的集中培训,单纯追求培训的课时数,忽视课时的含金量。尤其是地理专业的学科培训,也大多是单一的通识培训,即使是学科教研活动,通常也是不定项(性)的听、评课而已。这样单一的培师模式已不适应中学地理教师结构“两多两少”4的特点,便不

6、可避免地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二、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1、什么是专业发展?(1)专业:简而言之,指专门职业。如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师行列里,应该是最能体现教育生命活力的基层教师,是其他学科、其他层面老师不可替代的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这就是初中地理教师职业的专门性、专业性。(2)专业的发展:1)定义:专业素养的形成与持续发展。包括教师群体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外在专业发展和内在专业发展。其中个体内在主动的创造性的发展是专业发展的最高境界,个体专业核心竞争力(别人不可替代的素质)的形成是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就是具有个性特质的“反思”和“超越自我”的过程,

7、因此有人说“反思和超越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又因为“反思”是研究者的特质,所以“教师成为研究者”是专业发展的方向。那么怎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这一发展方向、提升发展品位、快速高效地实施发展的路径呢?这就得进一步明确初中地理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2)内涵:专业素养:专业思想:教育教学观 德育观 教师学生观 学校观专业知识:普通学科的文化知识、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知识专业技能:教育教学技能 创新技能 专业态度专业态度:理想、情操、个性、专业自我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a、理智取向注重学科知识的专业性,注重实践的智慧性。b、反思取向关注实践的反思,关注独有的气质,强调职业生活就是教师生活的主体,凸现个人理论。

8、c、生态取向关注专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强调专业发展的文化背景。3)专业发展的意义:教师生存的必要条件:2、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即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这一专门职业素养的形成和持续发展。地理专业思想涵盖了地理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德育观和学校观等等。因为所有观念的形成都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过程,所以就不可避免地印上时代和个体的烙印。例如: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地理新课程方案的高效实施,初中地理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力求符合每一学生禀赋特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应该是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力求全面发展;师生关系的定位应该符合“合作学习共

9、同体”同伴关系的构建;地理德育应该着力关注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价值观等观念的形成及其相关的社会责任感和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等等;学校观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主体价值的专业取向,而不是受雇佣混生活的取向。地理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四个模块。初中地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包括: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则;分析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应用性知识;地理学研究方法的有关知识等等。而在初中地理新课标中的“发展与合作、中国的土地资源、中国与世界分区的具体内容以及大量隐匿在地理图表和地理活动中的地理知识等等,都是必须补充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是对本体性知识起支撑性

10、作用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地理教学论知识。新课程改革带来了许多先进理论实践的空间,教师如果不及时更新相关教育理论是无法践行新课标理念的。实践性知识,是地理学科教学活动中积累的、只可意会不易言传的个性特征极强的“缄默知识”。主要来源于日常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地理实践活动,是教师知识结构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完善实践性知识应该比积累与更新地理学科知识显得更为重要。专业文化知识是指广义的普通学科知识,与本体性知识相得益彰。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融合性不断增强,地理学科跨两个学习领域,就体现了自

11、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所以,初中地理教师要以地理学科知识为中心,形成广博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同时又要形成宽阔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地理专业技能主要指地理教学技能、研究技能和创新技能。初中地理教学技能应该具有综合性特质,不仅要有社会科学类常规的组织课堂教学的技巧与能力,还要有自然科学类的演算、实验、制图、考察、规划等技能。根据信息时代对数字地球教学技能的要求,地理教师还必须与时俱进地、创造性艺术性地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研究技能是指初中地理教育科研的技巧和能力,主要包括:从实践中发现提炼核心问题的能力;不断更新研究理论和科学方法设计研究方案、创新研究成果的能力以及专业引领、合作研究的综合研究能

12、力等等。一般地说,教师积累和筛选经验的能力决定研究的目标,教师对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敏锐度决定研究的价值,教师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融合能力决定研究的意义,教师的知识结构系统决定研究的层次。创新技能是地理教育和教学的灵魂,所谓创新,就是通过分析研究发现了新的见解或规律,从而形成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便是新方法解决了老问题,或从老问题中发现了新的联系等,哪怕一个细小的求异策略也是创新,并不一定是绝对意义上的科技领域重大成果的创造发明。地理专业态度指地理教师的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个性)与专业自我。这些主要取决于教师个体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个性特征,但人文环境的文化熏陶和专业引领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13、所以相关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的建构定位及其管理与服务职能的互化对教师专业态度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从专业的思想、知识和技能角度看现阶段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专业思想需要重新定位,专业知识需要重新建构,专业技能需要不断创新。这些专业素养新格局的形成与否都取决于专业态度,有了高尚的专业态度就必然会形成与之相关的专业素养,从而决定专业发展的品位,因此专业态度是专业素养的核心元素。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内涵的特质表明:专业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而且不可能在一般教学实践中自然形成。三、促进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1、找准最近发展区抓根(1)更新专业思想抓住教师专业思想认识关,

14、这是落实课程标准的前提条件。县(区)教研室可运用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的方式,采用“随机听课调研、薄弱学校教学效果评价调研、教师基本功竞赛调研、同类学校达标会考调研”等各种手段,坚持广泛地跟踪调研,同时力求多元评价到位,及时发布“调研简报”,以此促使任课教师在逐步规范教学行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思想认识,形成正确的课程观,进而端正专业态度,达到“开足地理课程”的初级目标。更新课程理念,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学校课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需。例如:打破教材体系,以乡土地理为载体,渗透区域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内容,形成由身边地理到书本地理、由感性地理到理性地理,再到应用地理的校本教材。同时调整教学计划

15、,形成与之匹配的教学序次,让抽象的自然地理无痕地渗透在乡土、区域和具体的地理现象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无处不在,从而在课上自觉高度参与,生成学习地理的智慧。更新教学理念,鉴于农村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的现状和初中地理教材的特点,我们创新了“双主体”的教学理念,即调整师生关系为“双主体”关系,将原来传统的“主导”转变为“主体”,师生之间建立起“合作学习共同体”的同伴关系。更新评价理念,引导学生在新授课上人人发展,全面发展。首先是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变传统的考试成绩评价为多元的随机评价。学生在新授课上的“参与度、反映相、情感面、作业质、测试分”等等,都是我们及时评价的内容和机遇。抓住这些

16、机遇,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新授课现状,提升课堂效率。其次,是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拓展课堂界限,把“调整教学行为作为评价目标”变成“发展学生智慧作为评价目标”,对学生在新授课前后进行的野外考察、专题调查、综合实践等地理活动进行综合性评价,促进学生地理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再次是打破应试教育的常规,变传统单一的阅卷评价方式为各种方式并存的多样化评价,通过观察、交流、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方式,全面反映学生在地理课上发展的过程。(2)发展本体性知识教师过好专业知识关,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根本条件。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十分严谨,区域的“定位定性定向”规律客观存在,与之相关的自然地理知识比较抽象,图文渗透的内容无法分割,尤其是新教材留给了教师很大的创设空间。所有这些,都对缺乏本体性知识的兼职教师带来了无法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