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旋喷桩试桩专项方案

上传人:All****20 文档编号:183341154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9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压旋喷桩试桩专项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压旋喷桩试桩专项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压旋喷桩试桩专项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压旋喷桩试桩专项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压旋喷桩试桩专项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压旋喷桩试桩专项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压旋喷桩试桩专项方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穿越道高压旋喷桩(试桩)施工方案目 录1 工程概况12 编制依据32.1 依据资料32.2 采用的规范、标准32.3 设计内容43 工程地质情况43.1 试桩区域地质条件43.2 地质条件简要分析64 工艺性试桩74.1 试桩目的74.2 试桩数量74.3 试桩要求74.4 试桩位置75 施工方法95.1 施工工艺流程95.2 施工步骤及方法105.3 水泥参数及配合比115.4 桩机参数116 试桩工期安排127 主要施工机械及人员配置138 施工检测149 质量保证措施及检验标准1410 安全环保、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510.1 安全保证措施1510.2 文明施工和环保措施1611 不停航施

2、工保证措施1611.1施工保证措施1611.2安全保障措施1711.3 应急预案19穿越道高压旋喷桩(试桩)施工方案1 工程概况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场地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工程位于深圳机场二跑道以西,沿江高速以东、福永河以南区域。拟建场地与珠江治导线最小距离约100m,距沿江高速最小距离60m,规划用海面积292.7万平米,地基处理面积约263.08万平米,主要建设三跑道和与之配套的滑行道、飞行区土面区、连接三跑道与二跑道的穿越道和绕行滑行道等。本工程的高压旋喷桩布置在C1、C2-1、C2-2、C3-C12的13个平面区域,合计面积112302平米。 22 / 21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场地陆

3、域形成及软基处理工程 穿越道高压旋喷桩(试桩)施工方案图1-1总平面布置图高压旋喷桩C1区域断面图如下:图1-2 高压旋喷桩C1区域断面图2 编制依据2.1 依据资料(1) 深圳机场三跑道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深圳研究设计院,2016年11月。(2)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场地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工程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方案设计,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17年4月。(3)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场地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工程初步设计,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17年5月。(4)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场地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工程设计采购

4、施工总承包(EPC)测量技术报告图纸比例:1:500,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17年 4 月。(5)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场地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工程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施工图设计阶段),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17年5月。2.2 采用的规范、标准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和规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2)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 50783-2012);(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4)民用机场勘测规范 (MHT5025-2011);(5)工程测量规范(G

5、B50026-2007);(6)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 131-2012);(7)建设项目桩基工程质量控制程序(SZGWS Z01-2008),深圳市建筑工务署;(8)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9)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 257-2008);(10)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11)其他现行的相关规范和标准。2.3 设计内容(1)穿越道位于二跑道地基加固后的土面区(C312区)高压旋喷桩桩径 0.6m,采用单重管法,均按正方形布置。其中 C3C7 区置换率 12.6%,桩间距 1.5m;C8C12 区置换率 14.4%,桩间距 1

6、.4m。打设顶面:在现状地面(标高约+3.0m)施打旋喷桩,喷浆顶面标高+1.57m。打设深度:桩体进入软土下卧层 1.0m。桩体无侧限抗压强度:C312 区,28 天龄期 0.8MPa,90 天龄期 1.0MPa。大面积施工前,必须进行试桩,确保旋喷桩直径和强度。待 28 天龄期强度检测结果出来之后才能安排大面积施工。施工组织设计中,要求旋喷开工时选择合适位置安排 3 根桩,以便将来检测桩径。(2)穿越道位于二跑道未经地基加固的土面区(C1 区及C2-2区)高压旋喷桩桩径 0.6m,采用单重管法。置换率 28.3%,桩间距 1.0m,按正方形布置。打设顶面:在现状地面(标高约+3.0m)施打

7、旋喷桩,喷浆顶面标高+1.57m。打设深度:桩体进入软土下卧层 1.0m。桩体无侧限抗压强度:28 天龄期 0.5MPa,90 天龄期 0.7MPa。试桩要求同上。(3)穿越道位于二跑道未经地基加固的的4#调蓄水池内(C2-1区)该区域目前现状为水面,水域底标高约-1.0m,场地需先形成陆域再进行地基处理施工。调蓄水池内铺设双棱体充填砂袋、堤心回填砂形成陆域,陆域形成边界为穿越道道肩边线外侧 5.0m。充填砂袋每层厚度约 0.50.7m,吹砂形成。对堤心砂进行振冲密实,振冲点间距3.03.5m。高压旋喷桩:桩径 0.6m,采用单重管法。置换率 28.3%,桩间距 1.0m,按正方形布置。桩体进

8、入软土下卧层不小于 1.0m。桩顶铺设一层 20cm 厚碎石垫层、一层土工格栅、一层 30cm 厚碎石垫层。施工 50cm 厚的贫混凝土至交工面标高。土工布充填砂袋边界实施边坡防护,技术要求详见第二册水工建筑物设计说明书。3 工程地质情况3.1 试桩区域地质条件根据深圳机场三跑道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深圳市勘察测绘院有限公司,2016年6月),工程区域主要土层分布从上至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沉积淤泥,全新统冲洪积粘土、中砂,上更新统湖沼沉积淤泥质粘土、淤泥质中砂,冲洪积粘土、中砂,中更新统残积砂质黏性土及全中风化蓟县系的混合花岗岩。各地层岩性及野外特征自

9、上而下依次描述为:(1)第四系全新统海积层(Q4m)淤泥(地层编号1):灰黑灰色,局部含大量石英砂粒及贝壳碎片,略有腥味,流塑状,摇震反应无,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在该层中混有薄层素填土,多分布于淤泥中下部。该层场地内呈层分布,所有钻孔均见及该层,岩芯采取率平均值为75%。层顶高程-5.35-1.15m,层底高程-10.24-2.33m,层厚0.506.30m,平均层厚3.35m。为级普通土。淤泥(地层编号2):深灰灰黑色,含少量有机质及贝壳,局部表现为淤泥与淤泥质中砂互层,饱和,流塑。有光滑,摇振反应无,干强度高,韧性高。层顶埋深2.106.00m,层顶高程-10.24-4.79m,层底高程

10、-14.13-7.84m,层厚0.406.90m,平均层厚3.40m。为级普通土。(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粘土(地层编号1):灰白、灰黄、褐黄等色,湿,可塑硬塑,光滑,摇振反应无,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局部含石英砂粒2030%。层顶埋深0.510.10m,层顶高程-14.08-2.47m,层底高程-19.71-4.07m,层厚0.7010.80m,平均层厚3.65m。为级普通土。中砂(地层编号2):灰白色、浅黄、灰兰等色,主要成分为石英质,混黏性土,饱和,稍密中密,级配良好,分选性差。层顶埋深0.8014.90m,层顶高程-19.67-2.33m,层底高程-21.46-4.0

11、0m,层厚0.207.80m,平均层厚2.86m。为级松土。(3)第四系上更新统湖沼沉积层(Q3h)淤泥质粘土(地层编号1-1):浅灰、灰黑色,局部混砂及腐木,很湿饱和,软塑流塑,光滑,摇振反应慢,干强度高,韧性高。层顶埋深3.0017.40m,层顶高程-21.68-4.55m,层底高程-25.41-7.75m,层厚1.0011.10m,平均层厚3.86m。为级普通土。淤泥质中砂(地层编号1-2):灰黑深灰色,主要由中砂混淤泥质粘土组成,淤泥质含量约20%40%,含有机质,饱和,其中淤泥质粘土呈软塑状,细砂呈松散稍密状态,级配不良。层顶埋深8.1019.70m,层顶高程-23.42-11.42

12、m,层底高程-33.72-13.92m,层厚0.7010.30m,平均层厚2.89m。为级松土。(4)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粉质粘土(地层编号2):灰白青灰色、褐黄色等杂色,局部含15%25%的石英砂,湿,可塑硬塑,有光泽,摇振反应无,干强度高,韧性高。层顶埋深8.8020.50m,层顶高程-25.41-11.17m,层底高程-34.91-12.77m,层厚0.609.50m,平均层厚2.51m。为级普通土。中砂(地层编号3):灰白,褐黄等色,主要成分为石英质,多含黏粒,偶见有卵石,饱和,稍密状为主,级配良好,分选性差。层顶埋深6.2020.80m,层顶高程-24.17-7.

13、75m,层底高程-27.81-8.25m,层厚0.407.30m,平均层厚3.28m。为级松土。(5)第四系中更新统残积层(Q2el)砂质黏性土(地层编号1):褐红、灰黄夹灰白等色,由下伏混合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原岩结构可辨,可塑硬塑,稍有光泽,摇振反应无,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层顶埋深0.8023.40m,层顶高程-27.82-2.40m,层底高程-29.81-4.84m,层厚0.2013.40m,平均层厚4.83m。为级普通土。(6)蓟县系变质岩(Jx-Qby)混合花岗岩:中粒变晶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等。按其风化程度及裂隙发育程度的差异可将其分为全风化层、强风化层、

14、中风化层(带),描述如下:全风化岩(地层编号1):褐红、褐黄、灰黄等色,极软岩,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原岩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辩认,干钻可钻进.岩芯呈较坚硬土状,手可捏碎,浸水后可捏成团,风化不均,局部含强风化。层顶埋深1.425.70m,层顶高程-29.81-4.39m,层底高程-32.32-7.24m,层厚0.5022.20m,平均层厚4.70m。为级硬土。强风化层(地层编号2):褐黄、褐红、灰白、肉红夹褐黑色,原岩结构基本可见,风化剧烈,岩石结构大部破坏,岩芯呈坚硬土或块状,岩体呈散体结构,为软岩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层顶埋深1.9028.00m,层顶高程-32.32-4.51m,层底高程-43.16-13.84m,层厚0.7016.80m,平均层厚8.67m。为级硬土。中风化岩(地层编号3):褐黄、灰白色,裂隙发育,裂面铁染严重,岩芯呈块状、碎块状及短柱状,岩石质量差,锤击较易碎,声不清脆,无回弹,浸水后用指甲可刻出印痕,岩体呈碎裂状结构,属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层顶埋深11.4022.40m,层顶高程-25.67-13.84m,层底高程-27.56-18.94m,层厚1.105.80m,平均层厚3.02m。属软质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