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生考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复习提纲

上传人:wdg****h8 文档编号:183335596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报告生考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研究报告生考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研究报告生考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研究报告生考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研究报告生考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报告生考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报告生考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复习提纲(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精编压缩背诵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提纲作者:许德旺注:该版本注重答题逻辑性,并将答题重点加粗标注,综合了多份参考答案得出的最后版本,共享给大家,希望在最后一天能够帮助大家应付这”逗比“般的闭卷考试。导论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答: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不断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前进旗帜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理论、实践主题,是当代中国的主题。(1)回顾两大历史任务:A、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B、国家富裕、人民富裕A是B的历史前提,B是A的根本目的及物质基础(2)我党担当责任完成的三件大事: 新主义革命新中国(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社

2、会主义革命确立制度 改革开放开创、坚持、发展了中特(3)中特是当代发展进步的旗帜: 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 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关键在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实践、理论、民族以及时代特色。综述:中特是发展的根本方向。只有中特才能发展中国。2.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与主要容?(1)四个基本问题: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重大问题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基本问题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领导核心的重大问题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方式途径和目标任务的重大问题(2)主要容中特道路:在中共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

3、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特理论体系: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中特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及基层区域自治基本政治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中特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在联系在一起,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并随着实践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三者关系)建设中特的总依据: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特的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

4、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建设中特的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夺取中特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必须坚持人体地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改革开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党的领导。(八个必须坚持)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为什么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总论: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根本遵循。重大意义:正确认识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这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制

5、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依据。初级阶段的基本涵:第一,我国已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国情至关重要。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制定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谋划和推进改革发展各项事业的关键和根本。(发挥部分:回顾历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提出的一些目标、任务和方针政策脱离、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根本原因之一是纠正了那些超越发展阶段的

6、思想观念、方针政策,对那些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的体制、制度逐步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同时,坚决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如何认识当前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答: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综观国际国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此形势下,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首先应看到,当前国际大势对我国有利。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应看到,我国

7、自身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参与国际竞争、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塑造外部环境的能力显著提高。其次,我们也应客观看待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国际上总有一些人抱着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观念不放,把中国发展壮大视为对自身的威胁,想方设法对中国和平发展加以牵制和干扰。最后,我们还应辩证看待和处理机遇和挑战的关系。机遇和挑战往往是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新形势下,我们更要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善于在复杂局面中发现机遇,在形势发展中抢抓机遇,在风险挑战中创造机遇,努力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3.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根本问题。旗帜决定方

8、向,道路决定成败。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特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此外,发展是到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1) 基本国情:任务仍然繁重(2) 发展条件:人均资源匮乏,凸显科学发展重要性(3) 发展理念:科学发展才能带来全面协调可持续,否则会越走越窄。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为什么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

9、本出路?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1)我们党对我国发展实践的深化和经验的总结“转化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化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历史的跨越。我国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多年来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需要做以下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集约型经济增长;盲目地追求GDP增长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长质量;“物质化”的发展“人本化”的发展,注重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2)应对全球市场需求重大变化的客观要

10、求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过多依赖外需的经济增长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需,才能沉着应对。(3)我国资源短缺瓶颈制约的现实要求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经济结构不合理,过多依赖资源消耗,不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需要转变,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诸如“雾霾”等生态环境问题集中出现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客观要求2.为什么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

11、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既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立了方向,又提出中国未来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战略核心任务。把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1)我国把握发展机遇期,战胜经济挑战,推进中特事业到新发展阶段的需要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但伴随的是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不断加大,未来发展过程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严峻。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突破经济发展“瓶颈”、将其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推动力,在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经济格局中占领新的战略制高点和主动权。(2)是提高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需要科技创新是促进现代生

12、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也是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在动力,从而保持和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地位。(3)是国家从经济转型、现代化建设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有利于深化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实现模式,为促进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提供更强大的驱动力。总结: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需要我们进一步确立科技创新观念,加强科技创新系统化管理,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我国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实现新的跨越。3.为什么说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1

13、)理论依据:是由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在联系决定的工业和农业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存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城乡发展一体化,就是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充分发挥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2)实践依据:是由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决定的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均等。使得我国农业基础薄弱(需要加强),农村发展滞后(需要扶持),农民增收困难(需要加快)。必须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是解决好我

14、国“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1.结合我国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社会主义政治是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管理国家的政治制度,其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权利属于人民。我国政治发展历程: 1911年,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国,的理念深入人心;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通过革命斗争,夺取新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无产阶级政权),初步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等制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改革开放后,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制度,还确立了民族区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深化行

15、政体制改革。(1)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每一次政治改革,其目的都是保证人民权利得到更充分的运用。(2)从理论层面来看九十多年的历史中,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并且每一次飞跃,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从制度层面来看我国各项政治制度都能充分反映群众愿望,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得人民能够有效行使国家权力,参与国家事务,服务于人民当家作主。离开人民当家作主,不受人民监督,中特政治建设就会脱离正确方向,因此说: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核心。2.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谈谈你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制度意义的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和政党制度。这一制度是历史形成的,并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领域,获得新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政党制度发展史1956年,社会主义初步建立,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鼓舞和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