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的挑战(3)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3324223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3.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的挑战(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的挑战(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的挑战(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的挑战(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的挑战(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的挑战(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的挑战(3) (五)日本Ohgishima储汽罐拱型屋面的设计和施工。该油灌直径为45m,高度为37.8m.从技术经济指标上,采用预应力园拱屋面为优,截面高度为600mm(支座处为1250mm)。从施工角度屋顶如采用原位浇捣,高达37.5m,模板支撑工程量大、耗费很多。该工程采用地面浇注、整体提升的方法。设计要计算拱型屋顶自重作用、提升过程和安装就位的应力以及预应力筋产生的应力(特别是环形应力)。工程采用在半径为20.0m-21.5m处设置5*26j15.2预应力筋。设计还进行了动力计算(水平动力系数0.15,地震加速度150gal)。整体提升使用16台VSL公司的千斤顶,拱

2、顶总重为40500KN.(六)西班牙巴塞诺拿贸易中心跨度为70m的预应力T型屋架。贸易中心主体为二个大型大跨度建筑,其跨度均为70m,其长度一跨为70m,另一跨为23m,加上辅助建筑,总面积为47672m2.70m跨度的T型屋架,沿屋架方向是变高度和变宽度,最大高度为4m.中间主助宽度为0.35m,到二端支座宽度为0.4-0.8.中间主助配有10*15j15的预应力筋。屋架的支座和二侧宽度各为10m和20m的砼框架相连。屋架地面预制,然后提升。4会议给我们的启示(一)积极参加国际砼技术交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发展速度和发达国家建筑市场几乎饱和相比,我国土木工程投资方面、建设规模方面在世界

3、上可排入前列。在砼工程技术、预应力技术应用方面近年有巨大进步,完成大量杰出的土木工程设计和施工。但在该次会议中我们仅有十多位代表参加会议,文章也寥寥无几,没有一个工程入选1998年预应力砼协会大奖(大奖工程共有27项),这和我们这个土木建设大国不相称。日本有2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上发表大量论文。建议我国砼工程界要积极总结经验,参加国际交流,要赶上世界经济技术一体化的潮流。2002年国际砼工程大会在日本召开,到时我国应有强大阵容的代表和丰富的著述参加会议。争取2006年国际砼大会在我国召开也是有可能的。(二)统一砼学术团体组织,加强砼技术和预应力技术研究、发展全国性的技术交流和组织工作。国际预

4、应力协会和欧洲砼协会已合并为国际砼协会,以更有利于技术交流和发展。我国这方面组织单位多、力量分散。建议应成立统一的组织,其工作不能局限于每年(或每二年)开一、二次交流会议。应组织在关键技术问题攻关,提出设计施工建议,组织推广技术工作等等。(三)加强科研工作,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砼工程(包括预应力砼工程)的研究相对落后,凭借我们已有的强大队伍,和一些单位在预应力技术推广应用中的创收实力完全可以承担和完成重要的科研任务。(四)成立大型强有力的预应力砼工程公司。国际上已有若干著名大型预应力砼公司(如法国Freyssinet、瑞士VSL、荷兰DIANA、德国DSI、英国BBR等)实力雄厚,承担国际上重大预应力砼工程,并担负新技术开发研究。我国大规模土木工程、建设规模和分散的预应力工程设计施工状态很不适应。在当前国企和科研体系改制过程中,成立大型预应力砼公司是非常必要的,当前国际上几家大型预应力公司已经虎视耽耽,已登陆占领我国市场,当然我们应欢迎他们的到来,同时也要以此为契机加速我国自己的队伍建设和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