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数学《指数函数》课件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83322353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数学《指数函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选数学《指数函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选数学《指数函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选数学《指数函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选数学《指数函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数学《指数函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数学《指数函数》课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1精选数学指数函数课件 2021精选数学指数函数课件【导语】课件设计和运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客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做的得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则会事与愿违,如若枯燥乏味的课件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精心设计好一个课件,因势利导,就能紧扣学生的活动心理,活跃其思维,增强其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下面是整理分享的2021精选数学指数函数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2021精选数学指数函数课件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且在掌握性质的基础上能进行初步的应用.(1)能在指数函数及反函数的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了解对底数的要求

2、,及对定义域的要求,能利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象间的关系正确描绘对数函数的图象.(2)能把握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实质去研究认识对数函数的性质,初步学会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2.通过对数函数概念的学习,树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通过对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在图象与性质上的对比,对学生进行对称美,简洁美等审美教育,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对数函数又是函数中一类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对数与常用对数,反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引入的.故是对上述知

3、识的应用,也是对函数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同时又是对数和函数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它是解决有关自然科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是学生今后学习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的基础.(2)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难点是利用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得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由于对数函数的概念是一个抽象的形式,学生不易理解,而且又是建立在指数与对数关系和反函数概念的基础上,故应成为教学的重点.(3)本节课的主线是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所有的问题都应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而通过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

4、由已知函数研究未知函数的性质,这种方法是第一次使用,学生不适应,把握不住关键,所以应是本节课的难点.教法建议(1)对数函数在引入时,就应从学生熟悉的指数问题出发,通过对指数函数的认识逐步转化为对对数函数的认识,而且画对数函数图象时,既要考虑到对底数的分类讨论而且对每一类问题也可以多选几个不同的底,画在同一个坐标系内,便于观察图象的特征,找出共性,归纳性质.(2)在本节课中结合对数函数教学的特点,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大胆猜,要以学生的研究为主,教师只是不断地反函数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教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练有

5、所获,从而提高学习兴趣.2021精选数学指数函数课件篇二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和简单的指数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它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熟悉函数的性质和作用,研究对数函数以及等比数列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现在细胞分裂、贷款利率的计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测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二、教学目

6、标知识目标: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和简单应用;使学生获得研究函数的规律和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增强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从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过程,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通过学生亲手实践,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它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熟悉函

7、数的性质和作用,研究对数函数以及等比数列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难点:弄清楚底数a对函数图像的影响。对于底数a;1和1;a;0时函数图像的不同特征,学生不容易归纳认识清楚。突破难点的关键: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及多媒体的动态演示等手段,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此来突破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指数函数的生成过程以及从这两个特殊的指数函数入手,先描点画图,作为这一堂课的突破口。四、学情分析及教学内容分析1、学生知识储备通过初中学段的学习和高中对集合、函数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关系已经构建了一

8、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方面: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最简单的函数概念和性质已有了初步认识,能够从初中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函数初步转化到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认识函数。技能方面:学生对采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素质方面: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已有一定的体会,已初步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2、学生的困难本节内容思维量较大,对思维的严谨性和分类讨论、归纳推理等能力有较高要求,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五、教法分析本节课我采用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在教

9、学过程中的点拨,启发学生通过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六、教学过程分析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把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即:1.情景设置,形成概念2.发现问题,深化概念3.深入探究图像,加深理解性质4.强化训练,落实掌握5.小结归纳6.布置作业(一)情景设置,形成概念学情分析:1、学生初中就接触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在第二章再次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时,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对于指数函数而言,学生是完全陌生的函数,无已有经验的参考,在接受上学生有困难。2、课本给出了两个引例以及在本章章前语也给了一个例子,分别是细胞分裂、放射性物质省留量及“指数爆炸”,这

10、三个例子比较好但离学生的认知仍存在一定距离,于是我在引课这里翻查了一些参考资料,发现这样一个例子,折纸问题,这个引例对学生而言便于动手操作与观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1、引例1:折纸问题:让学生动手折纸观察:对折的次数x与所得的层数y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y=x2对折的次数x与折后面积y之间的关系(记折前纸张面积为1),得出结论y=(1/2)x引例2:庄子。天下篇中写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请写出取x次后,木棰的剩留量与y与x的函数关系式。设计意图:(1)让学生在问题的情景中发现问题,遇到挑战,激发斗志,又引导学生在简单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共性,体验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11、。从而引入两种常见的指数函数a;10(2)让学生感受我们生活中存在这样的指数函数模型,便于学生接受指数函数的形式。2、形成概念:形如y=ax(a;0且a1)的函数称为指数函数,定义域为xR。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限制a;0且a1?这一点让学生分析,互相补充。分a0,且a=0,0a1,a=1,a;1五部分讨论。(二)发现问题、深化概念问题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指数函数。1)y=-3x2)y=31/x3)y=31+x4)y=(-3)x5)y=3-x=(1/3)x设计意图:1、通过这些函数的判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指数函数概念的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与一次、二次函数的概念一样都是形式定义,也就是说必须在形式

12、上一模一样方行,即在指数函数的表达式中y=ax(a;0且a1)。1)ax的前面系数为1,2)自变量x在指数位置,3)a;0且a12、问题1中(4)y=(-3)x的判定,引出问题1:即指数函数的概念中为什么要规定a;0且a11)a;0时,ax=0;x0时无意义。3)a=1时,ax=1x=1是常量,没有研究的必要。设计意图:通过问题1对a的范围的具体分析,有利于学生对指数函数一般形式的掌握,同时也为后面研究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埋下伏笔。落实掌握:1)若函数y=(ax-3a+3)ax是指数函数,求a值。2)指数函数f(x)=ax(a;0且a1)的图像经过点(3,9),求f(x)、f(0)、f(1)的值。

13、待定系数法求指数函数解析式(只需一个方程)。(三)深入研究图像,加深理解性质指数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函数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后接触到得第一个具体函数,所以在这部分的安排上,我更注意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即应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去探索一个具体函数,我在这部分设置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分三步(1)让学生作图(2)观察图像,发现指数函数的性质(3)归纳整理学生课前准备:利用描点法作函数y=2x,y=3x,以及y=(1/2)x、y=(1/3)x的图像。设计意图:(1)观察总结a;1,0(2)观察y=2x与y=2-x,y=3x与y=3-x图像关于y轴对称。(3)在第一象限指数函数的图像满足“底大图高。(4)经过

14、(0,1)点图像位置变化。变式:去掉底数换成字母,根据图像比较底数的大小。方法提炼:用上面得到的规律;作直线x=1与指数函数图像相交的纵坐标,即为底数。第二环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底数a取不同的值时,让学生观察函数图像的变化特征,归纳总结:y=ax的图像与性质以y=2x为例,让学生用单调性的定义加以证明;设计意图:(1)让学生由初中的“看图说话”的水平,提升到高中的严格推理的层面上来。(2)学习用做商法比较大小。4、奇偶性:不具备5、对称性:y=ax不具备,但底数互为倒数的两个指数函数图像关于y轴对称。从形式上可变为y=ax与y=a-x总结:两个函数y=f(x),y=f(-x)关于y轴对称。6、交点:(1)与y轴交于一点(0,1)(2)与x轴无交点(x轴为其渐近线)7、当x;0时,y;1;当x;0且a1)在第一象限图像“底大图高”(直线x=1辅助)难点突破:通过数形结合,利用几个底数特殊的指数函数的图像将本节课难点突破。为帮助学生记忆,教师用一句精彩的口诀结束性质的探究:左右无限上冲天,永与横轴不沾边。大1增,小1减,图像恒过(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