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83320970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解析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选择题部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笑靥(y) 瞥见(pi) 打擂台(li) 翘首企盼(qio)B. 拮据(j) 宫绦(to) 熨衣服(yn) 人烟阜盛(f)C. 莅临(l) 烟霭(i) 露头角(lu) 含情脉脉(m)D. 瘦削(xu) 付梓(xn) 擎天柱(qng) 厥功甚伟(ju)【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题中A 项,翘

2、(qio)首企盼;C项,露(l)头角;D项,付梓(z)。故选B。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曾经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墨家,至秦亡而骤衰,在汉末趋于消亡,让学界感觉如一颗明亮的慧星,乍炫而终不复现,俨如神迹一般。B. 只要我们坚持弘扬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利于网络有序发展的正能量,网络上那些蛊惑人心的魑魅魍魉终究会原形必露,遭人唾弃。C. 百部经典编纂委员会力邀相关领域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担任分册书稿解读人,其中就有在中国古典诗词研究领域首屈一指的叶嘉莹。D. 尽管本月第一个交易日股市翻红,但股市大幅振荡在股民心里投下阴影,银行业的“钱荒”在股市持续发酵,极有可能引发市场深度下跌。【答案

3、】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题中A项,彗星;B项,原形毕露;D项,震荡。故选C。3.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到了太平天国时期,两块碑石在战火中损坏惨重,虽幸存残石,也有拓本,但和未损之前已完全无法同日而语了。B. 倘若胸中无物,勉强作文,势必文思滞混,诘屈聱牙;如果胸有成竹,诗兴勃发,那就可以一挥而就,满纸云霞。C. 这位卫冕冠军在男子10米移动靶比赛

4、中的表现也差强人意,因在速射中只打了237环而最终列资格赛最后一名。D. 政府“十大惠民工程”着眼点高,落脚点实,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顺应形势的需要,又紧贴老百姓的心理。【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C项,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句中误用为不满意。A项,同日而语:放在同一时间谈论,指相提并论,多用于否定式;B项,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完成了,形容才思敏捷;D项,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大的目标去观察,从小的地方去动手。比喻既要从全局和长远的观点出发去考虑问题,也要在具体事情上一件件地做好。

5、差强人意,表示基本使人满意,此处得的最后一名,语境不当,故选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同学们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B. 进化论与神创论之争继续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科学与宗教这两个阵营不能理性争论造成的。C. 老人在垂暮之年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对自己的勉励:人生如棋,落子无悔。D. 神州E优车凭借着全新的网络营销模式,进一步增强了它在行业内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B项,句式杂

6、糅,“主要原因是造成的”;C项,表意不明,歧义,谁“大学毕业”和“自己”指代谁有不同理解;D项,搭配不当,“增强”与“占有率”不能搭配,将“增强”改为“提高”。故选A。5.下列语言表达得体一项是A. 孙老师快退休了还在为培养我们尽绵薄之力,我们万分感谢。(学生向老师致谢)B. 获悉母校百年华诞,甚喜!如不出意外,本人届时定当拨冗参加。(校庆邀请信回函)C. 会议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各位来宾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主持人会议前提醒)D. 兹介绍我校王刚同学前往贵单位参加生产实习,请予接洽为荷。(学生实习介绍信)【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

7、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A项,“绵薄之力”指微小单薄的力量,是谦辞,不能用在别人身上;B项,“拨冗”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是敬辞,不能用在自己身上;C项,“后果自负”指由当事人对其言行所可能产生的一切后果及影响承担责任。一般做通告警示语,用在此处语境中,语气过重。故选D。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B.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 其势必不敢留君D.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双音节古今异义,双音节古

8、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组,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还有词义的转移词义范围的变化等。题中D项,用武:古今都指“运用武力”。A项,可以:古义“可以用”,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B项,夫人: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C项,势必:古义“形势必定”,今义“根据形势推测必然会怎样”。故选D。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大王必欲急臣B.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C.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D. 秋毫不敢有所近【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词类活

9、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题中C项,先:形容词作名词,榜样。A项,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着急,逼迫;B项,完:形容词作动词,保全;D项,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近。故选C。8.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将以有为也A. 而君幸于赵王B. 竖子不足与谋C. 秦人不暇自哀D. 斯用兵之效也【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

10、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题中例句和B项,省略句,将以(之)有为也,竖子不足与(之)谋;A项,被动句,“于”做标志;C项,宾语前置句,哀自;D项,判断句,“也”字做标志。故选B。9.下列各句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采取下策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B. 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使秦国受损而让晋国受益,希望您考虑这

11、件事。C.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这是为什么呢?为的是严守大国的威风而让人家致敬。D.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顾及细节,行大礼不必计较细小的礼让。【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题中C项,应为“这是为什么呢?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翻译有问题的词语是,严:尊重;修:表达。故选C。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游学精髓就在知行合一翟力传统上,游学是游学者游历四方、寻师求学、传播思想的文化活动。人有恒言曰:“百闻不如一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游学之益在于体验,人世间

12、有些知识,有些情感,有些体会,非亲历其境不能得其益。游学的必要性就在于此,游学传统由来已久,早在史记春申君列传中,就有“游学博闻”之语。孔子周游列国,历时十余年,行程数千里,历经艰难险阻,一边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一边带领弟子读书、体验山水、感悟人生,并将一路的所闻、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进行整理,编成论语,传诵至今。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漫游祖国各地,到处寻访古迹,采集传说,行迹所至,殆遍宇内。壮阔的游记,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阅历,而且壮丽山水中的灵气,也赋予了他“疏荡颇有奇气”的文风,为他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打下了坚实基础。一直到明

13、代的徐霞客、清初的顾炎武,这种传统代代相传,成就了中国古人知行合一的优良士风。其实不仅仅在中国,游学也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教育形式。13世纪,来自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东方,并在中国游学17年,其口述的马可波罗游记不仅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奠定了新航路的开辟,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元朝地理和历史的重要典籍。18世纪,英国上层社会也兴起了一股赴欧洲大陆游学的热潮,在加强与欧洲大陆联系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今天的日本,游学早已成为教育文化的一部分,国家大力支持中小学学生游学,并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其费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教育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曾经,

14、游学这种教育形式因费时、费力、费钱等缺点的存在,加之社会各方担心学生在游学过程中会受到意外伤害,一度有被搁置的趋势。2016年末,教育部、中国国家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该计划的发布和实行使游学获得了制度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其扫清障碍,解除后顾之忧。从目前来看,游学传统的回归弥补了学校教育的很多不足,扩大了见闻,磨炼了意志,陶冶了情操,值得大力推广。但目前也有些游学掺杂了一些别的因素。比如有些融入了过多的商业因素,游学逐渐变成商人赚钱的一种手段。有些掺入了过多道德规训的内容,偏离了青少年教育以生发和活跃为主的特点

15、。对于这些问题,摆正心态是关键。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要意识到游学是为学生提供知识学习的有效途径,是锻炼学生意志和提升境界的绝佳方法,尤其是那些在自然界中的游学,可以使学生在天地人的交融之中陶冶人格境界,感受天地的大气象,这也是对城市生活和现代性思维的必要补充。10.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其实就是一种游学,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游学成果的结晶。B. 马可波罗游记令欧洲人对东方充满了向往,引发了英国上层社会的游学热潮。C. 日本采用国家与地方财政共同承担费用的方式是支持中小学学生游学的最佳模式。D. 目前游学传统虽已回归,但掺入了过多的商业因素和道德规训的内容,不值得提倡。11.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指出了游学的本质是贵在体验,游学就是实现“知行合一”。B. 文中举孔子、司马迁、徐霞客、顾炎武等人的游学事例,论述我国的的学传统由来已久。C. 文章分析了马可罗在中国游学事例,论述了我国的游学传统对世界游学的重大影响。D. 文意在论证时按时间先后顺序,列举了中外游学的事例,论述了游学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12. 根据原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