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小说复习小说阅读优秀课件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83311302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4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小说复习小说阅读优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小说复习小说阅读优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小说复习小说阅读优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小说复习小说阅读优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小说复习小说阅读优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小说复习小说阅读优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小说复习小说阅读优秀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小说阅读,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1小说的情节结构,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主旨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正面描写(直接描写),3小说

2、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 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社会环境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如林黛玉进贾府荣喜堂的陈设,刘姥姥初进荣国府中刘姥姥在凤姐屋中看到的自鸣钟等。 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烘托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小说知识储备,三 要 素,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物,故事 情节,环境,正面描写,细节 描 写,侧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

3、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推动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某种气氛,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通过他人的口来介绍、或者通过对比、衬托来展示主要人物形象,1.把握故事情节 (1)三种题型: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抓住场面; 寻找线索; 理清小说的结构和矛盾冲突,2.鉴赏故事情节。 题型有: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

4、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刻画人物性格。刘姥姥初进荣国府 6、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情节的作用:,示例 林冲见差拨(打开全文)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林冲会不会给差拨和管营钱),1.出人意料的结局。 (给蚂蚁打伞期中考试阅读) 从结构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

5、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爱流汐涨课时训练) 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小说的常用结局及效果,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从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人性的真善美超越战胜了假丑恶,反映出人类对和平美好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 4.戛然而止结局。 留下了“空白”(广阔的想象空间)给读者想象,为读者进行

6、艺术再创造留下了空间。,(二)人物形象的揣摩:,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常见题型:,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细节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例题1林冲见差拨,15、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

7、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思路:概括形象表现手法简要分析,林冲与众人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

8、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 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参考答案:,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力小人。 对比法。 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贱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环境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9、 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 揭示或深化主旨。,命题角度(三)环境,1.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与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2.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3.景中融情,我与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例题(二):小说训练题(二)日月行色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那些特点和作用,命题角度(四)主题,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题型,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0、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和看法。,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1、从作者背景看 2、从人物特征看 3、从情节发展看 4、从语言情感色彩看 5、从整体倾向看,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了什么情感。,例题(三)小说阅读训练会上楼的牛仔裤课时作业,请扼要评价盲人这一人物形象,思路: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形象 的本质) 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现实意义或揭示 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形象的意义),参考答案: 赛艾姆是一个耽于幻想、缺乏行动、在虚幻中

11、求得精神满足的人物形象。(形象的本质) 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从而引发人们思考。 (形象的意义),(五)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一根骨头保护人美与丑阿庆,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1.设置了悬念。 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六)了解小说的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A、描写的角度(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B、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 C、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

12、) D、不同顺序的作用。 2、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制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3、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13、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指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可以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但要注意交待事件起讫的时间。 平叙的方式有二:“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待清楚;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轮番叙述。,(六)细节描写的作用如下:,一、 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 追求爱好。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六回,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芯而不肯断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吝啬和刻薄。 二 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如林教头风雪

14、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这一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致使林冲到山神庙躲避风雪,才有杀死仇敌的故事,这样细节描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三、 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如鲁迅药中的“人血馒头”这一“物”的细节,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弱点。,综合训练 木 笛,例1、文章主要写了和音乐大师有关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句一一概括。,在考场上,大师拒绝了朱丹更换曲目的要求;,大师在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前找到了朱丹,并把正式录取的消息告诉了他。,问题2、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乐才华,而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其出色的音乐才华主要表现在:是两位

15、参加决赛的选手之一;从纪念碑前的吹奏可以看出他具有很高的音乐才华,大师的高度称赞和最终被音乐学院录取也证明这一点。 其崇高的民族精神主要表现在:宁可落选也不愿吹奏欢乐曲,到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凭吊死难同胞,并吹奏起悲壮的木笛。,例4、文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意图是什么?,本题是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写朱丹两次“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说明他对木笛的珍爱,而木笛是一种中国民族乐器,其意图显而易见:,例5、文章(a)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什么?,本题属于外貌描写,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特殊打扮,自然有特殊的用意,我们只要再结合“请求更换曲目”和“伫立纪念碑前”这两件事去思考,问题就可得到解决:,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例6: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令节气; 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 烘托主人公朱丹和音乐大师纯洁高尚的美好心灵,凸现了少年儿童心灵的洁白无瑕。,例7、文章(b)处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画线的句子既是朱丹被录取的根本原因,也是朱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更是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这样该句在文中的作用就自然得出: 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